歐盟成員國駐華科技官員走進中國科學院
3月26日下午,來自12個歐盟成員國的19位科技外交官及歐盟駐華機構代表應邀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主辦的“歐盟成員國駐華科技參贊走進中國科學院”活動。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科學院的整體情況,特別是國際合作發展戰略和舉措。歐盟駐華使團公使銜參贊Philippe Vialatte介紹了歐盟科研體系及對華整體合作情況。中科院基礎科學局局長劉鳴華作了關于中科院大科學工程發展布局的報告。雙方參會人員就中歐合作現狀與未來發展態勢進行了對話交流。交流活動開始前,歐盟代表團還參觀了中國科學院院史展。 此次活動是駐華外交官“走進中國科學院”系列活動之一。中國科學院還將陸續組織外國科技參贊訪問研究所,以便深入了解中國科學院及其科研工作,推進雙邊或多邊的國際科技合作。 目前,中國科學院與歐盟的合作主要是依托于歐盟框架計劃。中科院的科學家已成為中方在歐盟第五、六、七框架計劃中的主要參與力量。此外,中科......閱讀全文
歐盟成員國駐華科技官員走進中國科學院
3月26日下午,來自12個歐盟成員國的19位科技外交官及歐盟駐華機構代表應邀參加了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主辦的“歐盟成員國駐華科技參贊走進中國科學院”活動。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首先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科學院的整體情況,特別是國際合作發展戰略和舉措。歐盟駐華使團公使銜參贊Philippe
歐盟委員會將對歐盟成員國核能發電給予補助
歐盟委員會正在積極制定計劃以免除對核能發電項目獲取國家補助方面的限制。這一做法無疑會受到英法兩國的熱烈歡迎。按照新的計劃,除了反核的德國之外,各歐盟成員國核能發電項目申請補助都將更為容易。 核能發電公司目前已經能夠視具體情況從國家補助條款申請免稅。 金融時報收到一份即歐盟曾要求在即將
歐盟擬頒能源資助條例 凸顯成員國分歧
據路透社消息,歐盟將在幾周后發布的新條例,可能進一步推進國民稅收資助新核電廠建設的合法化進程,此舉凸顯出歐盟主要成員國之間的態度對立。 歐盟行政機構——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對該條例的發布仍在考慮中,但英國等幾個歐盟成員國已向歐委會尋求指導,敦促其就國家資助核項目建立起相關法律
歐盟成員國自由決定轉基因農作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政策委員約翰·達利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全部或者部分引種轉基因農作物,希望新規定能夠終結阻礙歐洲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僵持局面。不過,該提案還需要歐洲成員國和歐盟議會通過。裁量權交給各成員國
歐盟向成員國下放種植裁定權惹爭議
目前,只有孟山都公司的抗蟲玉米MON810在歐盟的田地里種植,而且同美國相比,數量很少。圖片來源:GMO-FREE EUROPE 在一些人看來,這是歐盟范圍內科學的潰敗。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只是一種解決由來已久且無法調和的分歧的務實做法。從2015年開始,每個歐盟成員國或許能獨自禁止轉基因作物,
歐盟或允許成員國單方禁止轉基因作物
歐盟成員國將可以單獨立法是否禁止轉基因作物。(自蓋蒂圖片社) 據《新科學家人》網站報道,盡管歐盟已批準可以在歐盟境內種植轉基因作物,但各成員國可能很快有權在國內單方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2015年1月13日,歐盟議會將就此事進行投票,投票結果當月將由歐盟委員會環境部長簽發通過。 如果投票順利通過,
歐盟建議成員國對食品中鎳進行監控
近日,歐盟發布(EU)2016/1111號委員會建議,建議成員國在2016、2017、2018年開展食品中鎳的監控。據悉,超量攝入可溶性鎳會引起中毒,或可導致心肌、腦、肺、肝和腎退行性變。 此次,歐盟委員會建議各成員國聯合食品商以及其他有關機構,在2016、2017、2018年開展食品中鎳的監
歐盟要求成員國監測食品中砷含量
據歐盟網站消息,8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EU)2015/1381,要求成員國對食品中砷含量進行監測。 歐委會稱,成員國需在2016至2018年對日常消費的食品展開監測,這些食品包括糧谷、糧谷類制品(包括麩和糖)、水果和蔬菜汁、飲用水(包括瓶裝水)、咖啡、茶葉、啤酒、魚類和水產品、蔬菜、藻
歐盟成員國達成船用燃料含硫量共識
歐盟各國日前達成共識,決定在2020年前,通過立法限制船用燃料的硫含量。 燃用含硫量較高船用燃料會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加劇海洋酸化,給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威脅。歐盟委員會預測,27個成員國燃燒高硫磺船用燃料每年會引起50,000例過早死亡。 歐盟環境委員會成員波托奇?尼
歐盟成員國就擴大PAHs限制范圍征求意見
2011年11月4日消息,REACH和CLP主管當局(Caracal)于上周召開會議,擬議將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限制范圍擴大到所有的消費品。 年初,該限制通過“fast track”被歐洲委員會接納,最初由德國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