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的生境分布
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2]......閱讀全文
桑寄生的簡介
桑寄生(學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別稱桃樹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等地。[1]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
桑寄生的概述
桑寄生(學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別稱桃樹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等地。[1]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
桑寄生的介紹
桑寄生(學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別稱桃樹寄生,苦楝寄生等。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等地。[1]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
桑寄生的理化鑒別
取該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l ,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ml后,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約0.5ml,煮沸回流1 小時后,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 含0.5mg
桑寄生的理化鑒別
取該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l ,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ml后,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約0.5ml,煮沸回流1 小時后,用醋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液,濃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 含0.5mg
桑寄生的形態特征
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總狀花序,1-
桑寄生的生境分布
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2]
桑寄生的臨床應用
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將桑寄生制成沖劑,每包相當于生藥1.3兩。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數病例每次1包。觀察64例,療程4周至5個月不等。治療期間,有高血壓者繼續服降壓藥,原用復方硝酸甘油者,仍繼續服用。結果心絞痛癥狀改善的有效率為76%,其中顯效(心絞痛程度減輕二級)率占24%;心電圖改善
桑寄生科的簡介
半寄生灌木,多寄生于木質莖枝上。葉常對生,稀互生或輪生,葉片革質、全緣或退化成鱗片,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具苞片或小苞片;花被3-8,花瓣狀或萼片狀,鑷合狀排列,離生或多少合生成冠管;雄蕊與花被片同數且對生;子房下位,心皮3-6,常1室,無胚珠,僅具胚囊細胞。果實漿果狀或核粟狀,果皮具
桑寄生茶的功效
中草藥桑寄生為補腎補血要劑。中醫臨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湯代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 中醫臨床表明,用桑寄生煎湯代茶,能對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冠脈循環、增強心臟收縮力、降低心肌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并對治療高血壓具有明顯的輔助療效。桑寄生茶的制作方
桑寄生的生境分布
產于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山西、河南、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臺灣。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2]
桑寄生的藥用價值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寒濕痹,胎漏血崩,產后乳汁不下。治久咳,舌縱眩暈 ①《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須眉。 ②《別錄》: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后余疾,下乳汁。 ③《藥性論》:
桑寄生的形態特征介紹
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總狀花序,1-
桑寄生的藥用價值
【藥名】桑寄生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帶葉莖枝。 【性味】味苦、甘,性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的作用。 【主治】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頭暈目眩。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
桑寄生的藥理作用
1、對離體心臟的作用:記錄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鐘冠脈流出液。給藥前和給藥時各連續收集5分鐘,取平均每分鐘值比較藥效。結果相當0.25g生藥稀釋到100ml洛氏液,可顯著增加正常搏動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平均增加97%,這一濃度基本上不影響心搏率。 2、抗心律失常作用:注射腦垂體后葉素后,心電圖先呈T
桑寄生科的形態特征
寄生灌木,葉對生或輪生,少數互生,革質或退化成鱗片,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異被,或因萼片退化而成單被狀;花萼與子房合生,環狀或不明顯;花瓣5-6,鑷合狀排列,分離或連合成管而單側裂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對生;子房下位,常l室。花柱單生或不存在,胚珠1,著生于子房內壁,多不明顯。果實漿果狀
桑寄生屬的形態特征
寄生性灌木,嫩枝、葉均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側脈羽狀。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軸在花著生處通常稍下陷;花兩性或單性(雌雄異株),5-6數,輻射對稱,每朵花具苞片1枚;花托通常卵球形;副萼環狀;花冠長不及1厘米,花蕾時棒狀或倒卵球形,直立,花瓣離生;雄蕊著生于花瓣上,花絲短,花藥近球形或近雙球形
桑寄生屬的生境分布
桑寄生屬植物分布于歐洲和亞洲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產6種,溫暖地區和亞熱帶各省區均有。南桑寄生生于海拔200-1400米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北桑寄生生于海拔950-2600米山地闊葉林中。
桑寄生的藥理作用
1、對離體心臟的作用:記錄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鐘冠脈流出液。給藥前和給藥時各連續收集5分鐘,取平均每分鐘值比較藥效。結果相當0.25g生藥稀釋到100ml洛氏液,可顯著增加正常搏動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平均增加97%,這一濃度基本上不影響心搏率。 2、抗心律失常作用:注射腦垂體后葉素后,心電圖先呈T
桑寄生臨床應用的介紹
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將桑寄生制成沖劑,每包相當于生藥1.3兩。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數病例每次1包。觀察64例,療程4周至5個月不等。治療期間,有高血壓者繼續服降壓藥,原用復方硝酸甘油者,仍繼續服用。結果心絞痛癥狀改善的有效率為76%,其中顯效(心絞痛程度減輕二級)率占24%;心電圖改善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1、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體偏枯,風濕痹痛,頭錯目眩,胎動不安,崩漏下血。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 2、鎮靜作用 桑寄生煎劑對由于咖啡因引起的小鼠運動興奮有鎮靜作用,能延遲戊四氮驚厥引起的小鼠死亡
桑寄生的功能主治介紹
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腳氣,風寒濕痹,胎漏血崩,產后乳汁不下。治久咳,舌縱眩暈 ①《本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須眉。 ②《別錄》: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后余疾,下乳汁。 ③《藥性論》:能令胎牢固
桑寄生提取物的形態
常綠寄生小灌木。老枝無毛,有凸起灰黃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葉互生或近于對生,革質,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3~8cm,寬2~5cm,先端鈍圓,全緣,幼時被毛;葉柄長1~1.5cm。聚傘花序1~3個聚生葉腋,總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紅褐色星狀短柔毛;花萼近球形與子房合生;花冠狹管狀,稍彎
桑寄生和槲寄生的區別
槲寄生別名又叫桑寄生,它們是同一種藥物,主要用來治療風濕痹癥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槲寄生就是桑寄生,他們功能主治都是一樣的,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可以用來治療腎虧,并且效果很好。
桑寄生的形態特征及生境分布
形態特征 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總
桑寄生的形態特征及生境分布介紹
形態特征 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褐色或紅褐色星狀毛,有時具散生疊生星狀毛,小枝黑色,無毛,具散生皮孔。葉近對生或互生,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長5-8厘米,寬3-4.5厘米,頂端圓鈍,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絨毛;側脈4-5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6-12毫米,無毛。 總
桑寄生屬的形態特征及生境分布
形態特征 寄生性灌木,嫩枝、葉均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側脈羽狀。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軸在花著生處通常稍下陷;花兩性或單性(雌雄異株),5-6數,輻射對稱,每朵花具苞片1枚;花托通常卵球形;副萼環狀;花冠長不及1厘米,花蕾時棒狀或倒卵球形,直立,花瓣離生;雄蕊著生于花瓣上,花絲短,花藥近球
桑寄生科的形態特征及分布情況
形態特征 寄生灌木,葉對生或輪生,少數互生,革質或退化成鱗片,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輻射對稱;異被,或因萼片退化而成單被狀;花萼與子房合生,環狀或不明顯;花瓣5-6,鑷合狀排列,分離或連合成管而單側裂開;雄蕊與花被片同數對生;子房下位,常l室。花柱單生或不存在,胚珠1,著生于子房內壁,多不明顯
桑寄生的臨床應用及藥理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將桑寄生制成沖劑,每包相當于生藥1.3兩。日服2次,每次0.5包,少數病例每次1包。觀察64例,療程4周至5個月不等。治療期間,有高血壓者繼續服降壓藥,原用復方硝酸甘油者,仍繼續服用。結果心絞痛癥狀改善的有效率為76%,其中顯效(心絞痛程度減輕二級)率占24%
研究揭示寄主養分和環境是桑寄生養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桑寄生(Mistletoes)是一類自身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莖半寄生植物,主要通過特化的吸器(Haustorium)從寄主植物直接獲取所需的水分和礦質養分。前人研究聚焦桑寄生對寄主的負面影響。然而,近年來,桑寄生被認為是生態系統中有益的關鍵物種,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起到重要作用。科研人員對桑寄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