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毛柳葉旋覆花的概述
疏毛柳葉旋覆花也稱柳葉旋覆花(學名:Inulasalicina)為菊科旋覆花屬的植物。分布于歐洲、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生長于海拔250米至1,0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草地、半溫潤、溫帶山頂、寒溫帶及濕潤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閱讀全文
疏毛柳葉旋覆花的概述
疏毛柳葉旋覆花也稱柳葉旋覆花(學名:Inulasalicina)為菊科旋覆花屬的植物。分布于歐洲、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生長于海拔250米至1,0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草地、半溫潤、溫帶山頂、寒溫帶及濕潤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疏毛柳葉旋覆花的介紹
疏毛柳葉旋覆花也稱柳葉旋覆花(學名:Inulasalicina)為菊科旋覆花屬的植物。分布于歐洲、朝鮮、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生長于海拔250米至1,0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草地、半溫潤、溫帶山頂、寒溫帶及濕潤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疏毛柳葉旋覆花的形態介紹
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細長。莖從膝曲的基部直立,高30-7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有2-3個稀達7個花序枝,有深或淺溝,下部有疏或密或有時脫落的短硬毛;全部有較密的葉,節間長1-2.5厘米。下部葉在花期常凋落,長圓狀匙形;中部葉較大,稍直立,橢圓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1-1.5厘米,基部稍狹,
旋覆花的概述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拉丁學名:InulajaponicaThunb.菊科、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壯的須根。莖單生,有時2-3個簇生,直立,廣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神農本草經》:“主
旋覆花的概述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拉丁學名:InulajaponicaThunb.菊科、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壯的須根。莖單生,有時2-3個簇生,直立,廣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神農本草經》:“主
旋覆花的介紹
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拉丁學名:InulajaponicaThunb.菊科、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壯的須根。莖單生,有時2-3個簇生,直立,廣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廣西等地。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神農本草經》:“主
旋覆花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壯的須根。莖單生,有時2-3個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時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徑3-10毫米,有細溝,被長伏毛,或下部有時脫毛,上部有上升或開展的分枝,全部有葉;節間長2-4厘米。基部葉常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4-1
旋覆花的應用鑒別
1.花體多輕,偏于上行,惟此花特殊,反而下降。 2.旋復花與海浮石:二藥均咸以軟堅消痰,對于痰多膠粘成塊不易咳出之證。常相須應用,但旋復花性質偏溫,且具苦辛之味,下氣開結行水之功見長。對于痰飲蓄積所致的咳喘證之證及痰濕上逆所致的嘔吐噫氣病證較為常用,海浮石英鐘性質寒流涼,適用于熱痰粘結不易咳出
旋覆花的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條播,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薄土,稍鎮壓后畦面覆蓋稻草或落葉,并澆1次透水,保持土壤濕潤,20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撤除稻草或落葉等覆蓋物,可保留1薄層,既利于保持畦面濕潤不板結,又能有效防止雜草叢生。每畝播種量為1.5-2克。陽畦育苗較直播提早10-15天進行,
旋覆花的分布范圍
旋覆花分布于中國北部、東北部、中部、東部各省,極常見,在四川、貴州、福建、廣東也可見到。在蒙古、朝鮮、蘇聯西伯利亞、日本都有分布。[2]
旋覆花的化學鑒別
取該品粉末2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石油醚(60~90℃)30ml,密塞,冷浸1小時,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近干,殘渣加石油醚(60~90℃)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旋覆花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
旋覆花的成分介紹
大花旋覆花開花時期的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內酯化合物大花旋覆花素(Britanin)和旋覆花素(Inulicin)。花含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咖啡酸(Caffe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acid)、菊糖及蒲公英甾醇(Taraxaste
旋覆花的種類介紹
該種是亞洲東部許多地區常見的種,與歐亞旋覆花極近似,常被視為后者的一個變種或亞種,僅以葉形和毛茸為區別。該種在植株的高低,葉形的寬狹,頭狀序的多少等方面,有極大的差異。通常分為一些不同的變種;但這變種之間有中間類型存在,故以合并為適宜。[2] 常見的變型:莖較高,達70厘米,有4至十余個頭狀花
旋覆花的藥用價值
【來源】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歐亞旋覆花的干燥頭狀花序。 【性味歸經】辛、苦、咸,微溫。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應用】①降氣化痰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飲蓄結,胸膈痞滿等。該品性微溫,無論寒痰、熱痰及外感所致喘咳證。皆可應用于治寒痰咳喘。②降逆止嘔用于噯氣,嘔吐。該品又善降胃氣,治痰濁中阻、胃氣上
旋覆花的抗菌作用介紹
大花旋覆花的根和地上部分之脂溶性及醚溶性部分有抗菌作用.旋覆花中的咖啡酸及綠原酸有較廣泛的抑菌作用,但在體內能被蛋白質滅活.平板紙片法或挖溝法試驗表明:旋覆花煎劑(1: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和福氏痢疾桿菌Ⅱa株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白
旋覆花的附方介紹
①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項筋緊急,時發寒熱,皆類傷風,但不頭痛為異:前胡三兩,荊芥四兩,半夏一兩(洗,姜汁浸),赤芍藥二兩,細辛一兩,甘草一兩(炙),旋復花三兩。上搗羅為未,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熱服,未知再服,類證活人書》金沸草散) ②治積年上氣:旋復
旋覆花的生長習性
旋覆花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培為宜;重黏土及過于干燥地不宜栽培,忌連作;適應性強,耐熱、耐寒,不耐旱,生長快、自繁能力強、耐瘠薄。生長于海拔150-2400米的山坡路旁、濕潤草地、河岸和田埂上。[2]
旋覆花的鑒別介紹
性狀鑒別 該品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2cm。總苞由多數苞片組成,呈覆瓦狀排列,苞片披針形或條形,灰黃色,長4~11mm;總苞基部有時殘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狀花1列,黃色,長約1cm,多卷曲,常脫落,先端3齒裂;管狀花多數,棕黃色,長約5mm,先端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白色冠
旋覆花的藥用配伍
1、咳喘痰多,痰飲蓄結,胸膈痞滿。該品苦降辛開,降氣化痰而平喘咳,消痰行水而除痞滿。治寒痰咳喘,常配蘇子、半夏;若屬痰熱者,則須配桑白皮、瓜蔞以清熱化痰;若頑痰膠結,胸中滿悶者,則配海浮石、海蛤殼等以化痰軟堅。 2、噫氣,嘔吐。該品又善降胃氣而止嘔噫。治痰濁中阻,胃氣上逆而噫氣嘔吐,胃脘痞鞕者
旋覆花的藥理作用介紹
平喘鎮咳作用 旋覆花黃酮對組胺引起的豚鼠支氣管痙攣性哮喘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豚鼠離體氣管痙攣亦有對抗作用,但較氨茶堿的作用慢而弱.小鼠氨水噴霧法和酚紅排泌法實驗表明:旋覆花黃酮無鎮咳和祛痰作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50%旋覆花煎劑0.1ml,于注射后1小時有顯著鎮咳作用,但祛痰效果不明
顯脈旋覆花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有單生或少數簇生的莖,及被長茸毛的芽。莖直立,高20-70厘米,基部徑約2-3.5毫米,全部被開展的、上部被極密的具疣狀基部的黃褐色長硬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細長分枝,下部有較密的葉;節間長2-4厘米,或在莖上部更長。葉多少開展,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較小;下部和
旋覆花的地理分布介紹
廣產于中國北部、東北部、中部、東部各省,極常見,在四川、貴州、福建、廣東也可見到。在蒙古、朝鮮、蘇聯西伯利亞、日本都有分布。
旋覆花的性狀鑒別介紹
該品呈扁球形或類球形,直徑1~2cm。總苞由多數苞片組成,呈覆瓦狀排列,苞片披針形或條形,灰黃色,長4~11mm;總苞基部有時殘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狀花1列,黃色,長約1cm,多卷曲,常脫落,先端3齒裂;管狀花多數,棕黃色,長約5mm,先端5齒裂;子房頂端有多數白色冠毛,長5~6
旋覆花對平滑肌的作用
綠原酸能顯著增加大鼠、小鼠的小腸蠕動;綠原酸、咖啡酸、奎寧酸均可增加子宮的張力,但該作用能被罌粟堿所取消,而阿托品則對此無明顯影響。
顯脈旋覆花的分布環境介紹
分布于四川西部和西南部、云南北部至南部、貴州西部至北部、廣西西部。 生于低山地區雜木林下、草坡和濕潤草地,在云南極常見,海拔1200-2100米。 也分布于越南、緬甸、泰國、印度、不丹、錫金和尼泊爾。
毛花瑞香屬的概述
毛花瑞香屬(學名:EriosolenaBlume)為瑞香科灌木;花無柄,排成側生、具柄的頭狀花序,被2-4枚總苞狀的苞片所圍繞;花萼有絲毛,脫落;核果漿果狀,裸露。本屬有被歸并于Daphne屬內而當為1個組的,但據有些學者的意見,它和Daphne不同的地方不但在外部形態上有分別,在解剖學上亦不同
旋覆花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
形態特征 旋覆花為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橫走或斜升,有多少粗壯的須根。 莖單生,有時2-3個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有時基部具不定根,基部徑3-10毫米,有細溝,被長伏毛,或下部有時脫毛,上部有上升或開展的分枝,全部有葉;節間長2-4厘米。基部葉常較小,在花期枯萎;中部葉長圓形,長圓狀
旋覆花的生長習性及種類介紹
生長習性 旋覆花喜溫暖、濕潤氣候,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培為宜;重黏土及過于干燥地不宜栽培,忌連作;適應性強,耐熱、耐寒,不耐旱,生長快、自繁能力強、耐瘠薄。生長于海拔150-2400米的山坡路旁、濕潤草地、河岸和田埂上。[2] 種類介紹 該種是亞洲東部許多地區常見的
毒毛旋花二糖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毒毛旋花二糖英文名稱strophanthobiose定 義一種強心糖苷,為毒毛旋花苷接上葡萄糖后的衍生物。應用學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糖類(二級學科)
顯脈旋覆花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短,有單生或少數簇生的莖,及被長茸毛的芽。莖直立,高20-70厘米,基部徑約2-3.5毫米,全部被開展的、上部被極密的具疣狀基部的黃褐色長硬毛,上部或從中部起有細長分枝,下部有較密的葉;節間長2-4厘米,或在莖上部更長。葉多少開展,橢圓形、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基部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