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可能潛伏在正常皮膚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84.shtm 中新網悉尼5月11日電 據澳大利亞第9新聞11日報道,昆士蘭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肉眼并不總是可以看到陽光損傷,皮膚癌可能潛伏在正常皮膚中。 該研究檢查了37名澳大利亞皮膚癌患者的前臂,他們長時間在陽光下曬太陽。一些參與者具有大量陽光損傷的DNA突變,盡管他們的皮膚上沒有雀斑或瑕疵。 該研究還將一組被診斷患有多種皮膚癌的澳大利亞人與另一組在過去五年中幾乎沒有經歷過皮膚癌的同齡和性別進行了比較,發現兩組之間的差異為45%,皮膚癌較多的人的前臂突變數量要多得多。 報道稱,昆士蘭州是世界上常見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大約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亞人會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患上皮膚癌。較高的突變水平可能是由于澳大利亞的紫外線水平比英國和歐洲高兩到四倍。(完)......閱讀全文
皮膚癌可能潛伏在正常皮膚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84.shtm 中新網悉尼5月11日電 據澳大利亞第9新聞11日報道,昆士蘭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肉眼并不總是可以看到陽光損傷,皮膚癌可能潛伏在正常皮膚中。 該研究檢查了37名澳大利亞皮膚癌
皮膚癌雙胞胎風險激增 親子難逃遺傳
想要降低患皮膚癌的風險?除了涂防曬霜保護皮膚外,研究發現,“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對一個人患皮膚癌幾率的高低有影響。 美國《皮膚病學研究雜志》刊登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皮膚癌具有遺傳性,其發病率與家族基因聯系密切。 ? 雙胞胎 風險激增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陳晨教授訪問廣州生物院
??????? 10月8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陳晨教授訪問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并作了題為“生長激素和代謝年齡的關系”的學術報告。 陳晨介紹了其研究組在生長激素調節代謝平衡和小鼠體重方面的研究成果。重點闡述了該實驗室建立的高靈敏度生長激素檢測方法,并用其來檢測轉基因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瀝青滴落實驗已持續86年
約翰·梅因斯通????? 如果說“時間就是金錢”,那這個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玻璃漏斗無疑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實驗裝置。 86年前,一位名叫托馬斯·帕內爾的物理學家為了向學生們證明“瀝青是液體而不是固體”,設計了這個實驗。他將瀝青加熱,倒入一個封口的玻璃漏斗。等到瀝青完全凝固之后,他將漏斗的
昆士蘭大學采用AB SCIEX質譜技術監測澳大利亞洪災后水質
昆士蘭大學廣泛科學計劃其中的一部分即應用12臺AB SCIEX質譜平臺進行研究 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市– 2012年8月1日—全球生命科學分析技術的領導者AB SCIEX 公司,今天宣布采用AB SCIEX質譜技術分析2011年澳大利亞破壞性洪水對
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發明一種廉價且簡易的癌癥檢測方法
2018年12月4日,《自然通訊》發表了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的論文,他們發明了一種廉價且簡易的癌癥檢測方法,透過變色溶液顯現存在于身體各部位的惡性細胞,整個過程僅需不到十分鐘,且測試準確度高達90%。 癌癥由脫氧核糖核酸(DNA)的變化所引起,昆士蘭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癌癥DNA和正常
澳昆士蘭大學王國雄研究員訪問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4月19日至21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研究員王國雄訪問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王國雄此次交流與考察是《中澳青年科學家交流計劃執行協議》所設立的科研交流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該協議是2006年溫家寶總理訪澳期間由科技部和澳大利亞教育、科學與培訓部共同簽署的。交流項目內容包括每年中
美揭示光解酶修復受損DNA過程
研究人員早已注意到,人體中缺乏一種多數動物甚至植物帶有的能夠修復嚴重太陽灼傷的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在《自然》雜志網站上撰文表示,他們首次觀察到了這種酶是如何修復受損DNA的。該發現有望幫助人們開發新的曬傷療法和皮膚癌預防方法。 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仲東平
Cancer Res打破固有觀點:抑癌因子的促癌作用
Sirtuins 蛋白質家族成員自發現以來一直都是科學界的關注焦點,很多護膚品公司宣稱,抗衰老產品內添加的白藜蘆醇能激活這一家族成員。 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一家族成員:SIRT6蛋白雖然能抑制肝癌和結腸癌的生長,但是也能通過開啟一種酶(促進陽光曬傷的皮膚細胞的炎癥,增殖和存活)促進皮膚癌的發
研究皮膚癌是如何開始的?
克里夫蘭-路易斯·奧爾蒂斯·羅德里格斯(LuisOrtiz-Rodríguez)在波多黎各的海灘上長大-在炎熱的沙灘上沖浪,游泳和跑步-并發誓他一生中從未戴過防曬霜。然后一天,他穿過凱斯西儲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超快激光光譜儀,觀察并記錄了暴露于紫外線后三皮秒內DNA上癌變前形成的病變。那是皮秒,大約
預測皮膚癌風險新方法!依賴于紫外線敏感的“超熱點”
耶魯大學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報告說,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超熱點”,該位點對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輻射(UV)的敏感度與平均水平相比高達170倍。 紫外線輻射是造成皮膚癌的主要原因,篩選超熱點將使測量一個人過去的紫外線暴露更加容易,可能會提供一種預測人的皮膚癌風險的新方法。該研究發表在《PNAS》上。
都柏林城市大學研發新催化劑只靠陽光就能凈水
環境水中有很多微量污染物,如洗滌劑、染料、殺蟲劑、除草劑、藥物,而常規的廢水處理程序如吸附、氧化、紫外線照射、生物分解等只能去除其中一部分。最近,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向美國化學協會第247屆全國會議提交報告稱,他們制造出一種簡便易行的凈水器,可用陽光和一種常見的鈦白粉,將水中的有
華裔女學者發現抗癌的“防曬”基因
最近,美國南加州大學(USC)帶領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個“防曬”基因,可能有助于對抗皮膚癌。 研究人員發現,“紫外線輻射抵抗相關基因”是皮膚癌的一個腫瘤抑制基因,在美國,這種形式的癌癥比較常見。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顯示,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已
22個基因就能告訴你!日光浴會不會讓你患上黑色素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QIMR Berghofer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22種不同的基因或能幫助確定一個人在患黑色素瘤之前能夠接受多少陽光的照射。對于較高遺傳風險的人群而言,兒童時期的陽光照射是
美國研究稱彩色唇膏可能增加患皮膚癌風險
閃亮的彩色唇膏可能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美國貝勒大學醫學院皮膚科醫師近日警告,這種唇膏不但無法保護嘴唇,反而可能吸引紫外線。 貝勒大學醫學院皮膚科女醫師布朗說:“嘴唇皮膚很薄,跟身體其它部位的皮膚比較,更可能因為太陽造成傷害而老化。” 布朗女士還說:“根據癥狀來判斷,嘴唇患皮膚癌結果都很嚴重,這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獲重大頁巖氣發現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1月24日布羅德海灘報道,澳大利亞能源公司Icon能源公司24日在布羅德海灘宣布,該公司日前在位于昆士蘭州的一個頁巖盆地內獲得了重大的天然氣發現。 Ico能源公司說,該公司是在該地區鉆Redland-1井期間鉆遇大量天然氣的。鉆Redland-1井的目的是為了評估Toola
紅頭蜈蚣 觸摸陽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4.shtm在東亞和澳大利亞森林的樹葉下,鉛筆長短的紅頭蜈蚣潛行在黑暗中。這種有毒的節肢動物無法分辨明暗——因為它們沒有眼睛。 一只紅頭蜈蚣沿著原木爬行時,用觸角探測陽光的溫度。圖片來源:
浙江大學Cell子刊解析DNA損傷修復
維持基因組DNA的穩定對于細胞存活和腫瘤抑制至關重要。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對DNA修復機制中的一個重要復合物進行了研究,闡述了該復合體組裝和發揮作用的結構基礎。文章于三月十三日發表在Cell旗下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細胞基因組的完整性,持續受到多種內外因素的挑
“超級熱點區域” 暴露于紫外線中加大皮膚癌風險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基因中發現了“超級熱點區域”(hyperhotspots),相比基因組平均水平而言,這些位點對來自太陽光紫外線輻射的敏感程度是
科學家稱非洲祖先進化出黑皮膚是預防癌癥
最新研究聲稱,暗色皮膚的出現是為了防止非洲祖先患上皮膚癌。 騰訊科學訊(過客/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癌癥或許促使人類進化出了黑色皮膚。科學家們認為,出現在一百多萬年以前的暗色皮膚,是我們非洲祖先為了防止患上皮膚癌進化而來的。當古代人類擺脫掉大部分體毛而且進入陽光普照的非洲
新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如何影響心臟
新華社悉尼10月5日電(記者郝亞琳)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日前發布消息說,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如何對心臟產生影響,以及其與流感病毒對心臟影響的差異,這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臟損傷提供了思路。 這項由昆士蘭大學領銜的研究已發表在《免疫學》月刊上。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昆士蘭大學的庫拉辛哈博士說:
Cell Stem Cell:皮膚是突變的戰場?
正常皮膚含有混雜的突變細胞,但很少有最終形成癌癥的,科學家現在發現了原因。劍橋大學桑格研究所和MRC癌癥研究所的研究員通過基因工程小鼠,發現皮膚組織中的突變細胞會相互競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9月27日發表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正常皮膚對癌癥的抵抗力比之前想象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膚癌的發生
在某些組織中誘發癌癥的相同遺傳突變在其它組織中或許是無害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抵御某些類型皮膚癌的特殊方法,即利用毛囊再生的方法。圖片來源:Yale University 研究者表示,
JCB:毛囊再生或能有效抑制皮膚癌的發生
在某些組織中誘發癌癥的相同遺傳突變在其它組織中或許是無害的,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抵御某些類型皮膚癌的特殊方法,即利用毛囊再生的方法。 研究者表示,毛囊再生能夠保護機體抵御腫瘤生長,甚至是
大學生研發皮膚癌檢測器 贏得詹姆斯·戴森設計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加拿大一支大學生團隊因研發出一款平價高效的檢測皮膚癌的裝置,贏得了2017年度詹姆斯·戴森設計獎。 該團隊由四個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與生物工程專業的大學生組成,他們研發的這款設備叫做sKan, 可以檢測到皮膚溫度的細微變化,從而識別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這
上海—昆士蘭共建功能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
9月24日,上海—昆士蘭功能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簽字儀式在滬舉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副州長、財長杰奎琳·特拉德一同見證。昆士蘭科技大學校長瑪格麗特·希爾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宋力昕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辛忠教授分別代表各方簽約。 近年來,上海與昆士蘭州保持了密切
上海—昆士蘭共建功能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
9月24日,上海—昆士蘭功能生物材料聯合實驗室簽字儀式在滬舉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副州長、財長杰奎琳·特拉德一同見證。昆士蘭科技大學校長瑪格麗特·希爾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所長宋力昕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辛忠教授分別代表各方簽約。 近年來,上海與昆士蘭州保持了密切
研究發現發達國家男性皮膚癌死亡率飆升
據報道,研究人員4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召開的醫學會議上表示,自1985年以來,發達國家男性皮膚癌死亡率大幅上升。相比而言,女性皮膚癌死亡率上升速度放慢或出現下降趨勢。 倫敦皇家自由醫院的醫生多蘿西 楊(Dorothy Yang)表示,研究成果中出現男女性別差異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證據表明,男性
青島理工大學“陽光體育一小時”APP上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88.shtm
PNAS:“超級熱點區域”研究 或成皮膚癌風險預測新途徑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人類基因中發現了“超級熱點區域”(hyperhotspots),相比基因組平均水平而言,這些位點對來自太陽光紫外線輻射的敏感程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