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憲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內涵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號召,我們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擔負起復興中華的歷史重任。我非常贊同白院長的號召,并認為,中國人要勇做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首先要確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容。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發表的《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2012年4月,第二版,科學出版社),對第六次科技革命作了大量調研、分析和探討,他們每年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閱讀全文
徐光憲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內涵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逝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今天上午去世,享年95歲。中國稀土之父 徐光憲 出生于1920年的徐光憲194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化學系;1946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
徐光憲:解不開的稀土情結
徐光憲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我國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194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1947年底赴美國留學,于1951年3月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1年回國,任教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主要從事量子化學、配
徐光憲:認真做學問自然能創新
徐光憲網名“老頑童”,他也很喜歡看金庸的小說,但他希望年輕人不要看,要等到年紀大了再看,因為“年輕人的時間最寶貴,記憶力最強,一定要在年輕時把基礎打好”。 圖片說明:徐光憲寄語人民網網友 徐光憲是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也是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4月12日,他給上海交通大
“好人”徐光憲:一生科研只為國
初夏時節,北京大學紅樓前的老槐樹已經郁郁蔥蔥,未名湖湖面上已經被細細碎碎的柳絮灑滿。只是,穿梭不息的人流中再也不見了那位戴著一副金絲眼鏡,喜歡讀金庸、喜歡下圍棋的老人。 4月28日上午,被公認為中國“稀土之父”的中科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徐光憲去世。“先生是一個好人”,想
“稀土之父”徐光憲 挑戰稀土分離國際難題
挑戰稀土分離國際難題 普通人眼里,稀土是神奇的化學物質;對國家而言,稀土是“工業維生素”、重要的戰略資源。盡管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稀土資源儲備量,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我國還只能向國外廉價出口稀土原料,然后高價進口高純度稀土產品。稀土分離工藝、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少數廠商壟斷,
王忠誠徐光憲獲2008年國家最高科技獎
王忠誠、徐光憲獲得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徐光憲:化學大家的幸福哲學中國神經外科專家王忠誠 快訊:王忠誠、徐光憲獲得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新華網快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忠誠、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獲得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科學
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徐光憲:打造稀土出口大國
????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中國的稀土資源占世界已知儲量的80%,其地位可與中東的石油相比,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辦好,把我國的稀土優勢發揮出來”。 著名化學家、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徐光憲院士便是這樣一位致力于我國稀土科學研究事業的科學家。采用徐
追思“稀土之父”徐光憲:走自己的創新之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徐光憲因病醫治無效,28日上午10時18分于北京逝世,享年95歲。被譽為“稀土之父”的徐光憲也是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辭世在教育界、科學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徐光憲1920年11月出生于浙江
記稀土之父徐光憲:他的世界“祖國最大”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院士新華社發 5月6日,稀土之父徐光憲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他是我國著名化學家和教育家,他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化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斯人已逝,精神長存,告別的時刻,感念先生作為一代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