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垂體泌乳素瘤的基本介紹
垂體泌乳素腺瘤通常是稀疏顆粒的單激素分泌性腺瘤。泌乳素腺瘤是由分泌催乳素或生長激素的一種瘤細胞組成或由分泌混合型多激素兩種或多種以上瘤細胞組成,免疫組化和原位雜交分析顯示產生催乳素的細胞同時也能產生生長激素。......閱讀全文
垂體后葉素的基本信息介紹
垂體后葉素(Pituitrin)是由豬、牛腦垂體后葉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內含催產素和加壓素(加壓素又稱抗利尿素)。催產素對子宮平滑肌有選擇性作用,其作用強度取決于給藥劑量和子宮的生理狀態。對于非妊娠子宮,小劑量能加強子宮的節律性收縮;大劑量可引起子宮的強直性收縮。對妊娠子宮,在妊娠早期不敏感,妊
腺垂體細胞的基本內容介紹
腺垂體細胞所分泌的多種激素的總稱。腺垂體細胞有多種,分別分泌各自的激素。生長素細胞(又稱α細胞)分泌生長激素;催乳素細胞(又稱ε細胞)分泌催乳素;促甲狀腺激素細胞(又稱β2細胞或θ細胞)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又稱β1細胞)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黑(素細胞)激素和促脂激素;促性
關于垂體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顱X線平片 正側位片示蝶鞍增大、變形、鞍底下陷,有雙底,鞍背變薄向后豎起,骨質常吸收破壞; 2.CT掃描 垂體密度高于腦組織; 3.磁共振成像(MRI) 對垂體軟組織的分辨力優于CT,可彌補CT的不足; 4.氣腦和腦血管造影。
關于無功能垂體腺瘤的檢查介紹
腺垂體主要合成并分泌六種垂體激素,分別作用于不同的靶腺、靶器官或靶組織,并受相應的下丘腦激素雙重調節或促分泌調節及靶腺激素的負反饋調節,因此完整地判斷腺垂體的功能狀態,必須同時了解靶腺激素水平及下丘腦激素水平,但由于后者多為小分子量的多肽物質,抗原性差因而對檢測技術的要求較高,且在血循環中含量均
關于腦垂體微腺瘤的危害介紹
(1) 垂體激素過量分泌引起—系列的代謝紊亂和臟器損害; (2) 腫瘤壓迫使其他垂體激素低下,引起相應靶腺的功能低下; (3) 壓迫蝶鞍區結構,如視交叉、視神經、海綿竇、腦底動脈、下丘腦、iii腦室、甚至累及額葉、額葉、腦干等,導致相應功能的嚴重障礙。垂體腺瘤好發年齡為青壯年,對病人生長、發
關于垂體微腺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腦垂體微腺瘤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視力視野障礙及其他神經系統所見,以及內分泌學檢查和放射學檢查等,典型的垂體瘤診斷不難。但在早期的垂體瘤,癥狀不太明顯時,診斷并不容易,甚至不能發現。 臨床表現與患者的性別,年齡,腫瘤大小和擴展方向及分泌激素的類型有關,包括以下4組癥狀: 1.垂體瘤分
關于垂體后葉激素的用法用量介紹
1.產后排乳障礙、乳房腫脹、新分娩缺乳的母畜催乳:肌注:成年馬、牛一次量 20-40單位,一日1次,連用3天;成年羊、豬一次量 10-20單位,一日1次,連用3天。犬、貓、狐、貉、貂5-10單位,一日1次,連用3天。 2.催產、引產:皮下、肌內注射:一次量,馬、牛30-100單位;羊、豬10-
關于垂體性侏儒的病理生理介紹
1 病因分為三大類: 1.1 特發性垂體性侏儒癥,可以是單獨GH缺乏,或同時有多種垂體前葉激素缺乏。 1.2 繼發性垂體性侏儒癥,由于垂體或下丘腦的器質性病變,如產傷、腫瘤、感染、出血、X線照射等而致GH分泌障礙。 1.3 遺傳性侏儒癥,有垂體發育不良,有的GH并不缺乏,而是生長介素(so
關于-垂體瘤的鑒別診斷介紹
在臨床上,垂體瘤的發病主要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同時又稱為垂體腺瘤,是常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之一,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絕大多數的垂體腺瘤都是良性腫瘤。 1.腫瘤 (1)顱咽管瘤 多發生在幼兒及年輕人,病理變化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止,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
關于腦垂體常見疾病的介紹
垂體雖小,發生的疾病卻不少,最多見的是垂體腫瘤。垂體腫瘤絕大部分是良性的,根據腫瘤細胞能否產生激素分為功能性垂體瘤和無功能性垂體瘤兩大類。功能性垂體瘤又以腫瘤細胞生產的激素種類不同分為生長激素瘤,表現為巨人癥或肢端肥大癥;泌乳素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瘤,表現為柯興綜合征;以及其它少見的腫瘤。功能性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滅吐靈(MCP)興奮PRL試驗介紹
滅吐靈(MCP)興奮PRL試驗介紹: 滅吐靈(MCP)興奮PRL試驗是通過以下原理進行的,下丘腦分泌一種抑制因子(PIF)抑制PRL的分泌,PIF就是多巴胺,MCP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對抗多巴胺對PRL的抑制作用,而促進PRL的分泌。滅吐靈(MCP)興奮PRL試驗正常值:?? 正常人峰值比基
泌乳素瘤的病因
1.病理性高PRL血癥病理性高PRL血癥多見于下丘腦-垂體疾病,以PRL瘤最為多見。除PRL瘤(或含有PRL瘤的混合瘤)外,其他下丘腦-垂體腫瘤、浸潤性或炎癥性疾病、結節病、肉芽 腫以及外傷、放射性損傷等均是由于下丘腦多巴胺生成障礙或阻斷垂體門脈血流致使多巴胺等泌乳素釋放抑制因子(PIF)不能
關于垂體瘤的診斷依據介紹
1.臨床表現 病人年齡,性別,患病后不適癥狀,身體的變化。 2.內分泌檢查 由于多數垂體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臨床表現不明顯,影像學尚不能提示有腫瘤時,垂體瘤激素已經發生改變。一些垂體瘤病例單純靠內分泌檢測即可做確診。 3.影像學 (1)頭顱X線平片 這是比較原始的診斷方法,根據蝶鞍
關于腦垂體微腺瘤的輔助檢查介紹
(一)激素測定: 絕大多數功能性垂體瘤常分泌單一激素,垂體前葉激素及靶腺激素測定多能在早期作出定性診斷。 注意: (1)垂體激素的基礎值易受內外環境、藥物和周期節律的影響。 (2)單一垂體腺瘤,血中激素升高可能不限于一種,這種現象未必表示混合型腺瘤,除非兩種激素均明顯增高。 (3)激素
關于腦垂體的主要功能介紹
垂體各部分都有獨自的任務。腺垂體細胞分泌的激素主要有7種,它們分別為生長激素、催乳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黃體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黑色細胞刺激素。 神經垂體本身不會制造激素,而是起一個倉庫的作用。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室旁核制造的抗利尿激素和催產素,通過下丘腦與垂體之間的神
關于腦垂體瘤的異常癥狀介紹
腦垂體瘤為良性腦腫瘤,比較常見,如何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呢?我詳細個大家介紹一下。 腦垂體為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內含數種內分泌細胞,分泌多種內分泌素,如果某一內分泌細胞生長腺瘤,則可發生特殊的臨床表現。 1.不同種類垂體腺瘤的內分泌表現 (1)生長激素細胞腺瘤:早期瘤僅數毫米大小,主要表現為分泌
關于垂體微腺瘤的影像學檢查介紹
影像學檢查是垂體微腺瘤診斷必要的方法,不但可以對病變進行定位,而且可以對其大小、數量、形態、邊緣、密度(信號)特點及與鄰近結構的關系進行評價。 1、磁共振成像軟組織分辨率高,且無骨骼偽影影響,是現如今鞍區病變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通過2~3mm薄層掃描,可以從冠狀位、矢狀位及橫斷位顯示病變的形
關于泌乳素檢驗的7個問題
檢測什么?? ? 泌乳素是一種由垂體前葉(大腦中像葡萄大小的組織)分泌的激素,其水平受多巴胺(一種大腦中的化學物質)調節。正常男性和非妊娠女性的泌乳素處于低水平。泌乳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哺乳期產生乳汁。? ? 通常在整個妊娠過程及分娩后的一段時間內,泌乳素都保持在高水平。在妊娠時,泌乳素、雌激素和孕酮
垂體后葉粉的基本性狀
本品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粉末;有特臭本品在水中幾乎不溶。
泌乳素瘤的檢查化驗
一、PRL >100ug/L者高度考慮泌乳素瘤;> 200ug/L絕大多數為泌乳素瘤;RL2,泌乳素瘤患者峰值出現延遲,峰/基比3。泌乳素瘤患者峰/基比值
泌乳素瘤的鑒別診斷
應區分其他病因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癥 1、生理因素如妊娠、產后、乳頭刺激、新生兒、月經中期(因雌激素增高)、睡眠、性交等; 2、病理因素:其他垂體腫瘤;下丘腦疾病;空蝶鞍綜合征;異位泌乳素瘤;原發性甲狀腺切能減退癥;腎功能衰竭;胸部及乳房疾病。 3、 藥物:如雌激素的避孕藥;嗎啡及催眠藥;三環
泌乳素瘤的診斷檢查
1.臨床特征 (1)閉經,早期可有月經過多或不規則。 (2)溢乳,約占50%女性患者。 (3)兩性均可有不孕(育)和不同程度的性功能減退。 (4)垂體瘤占位壓迫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如頭痛、視野缺損和視力減退等。 (5)除外某些藥物因素。 2.輔助檢查 (1)血PRL測定:正常人空腹血
關于全垂體功能低下癥的預防方法介紹
首先,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尤其是伽瑪刀能有效地破壞病灶,尤其對顱內多發的生殖細胞瘤,以分次治療及劑量分割代替單次大劑量照射即可使病灶內的放射劑量分布更加均勻,又保護了病灶周邊正常顱內重要結構,提高患者中樞神經系統輻射耐受性,從技術手段上來講減少了單次大劑量照射帶來的副反應。 其次,從照射劑量及
關于垂體后葉注射液的藥理毒理介紹
1、藥物過量? 未進行該項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說明。 2、藥理毒理 垂體后葉注射液對平滑肌有強烈收縮作用,尤以對血管及子宮之基層作用更強,由于劑量不同,可引起子宮節律收縮至強直收縮。對于腸道及膀胱亦能增加張力而使其收縮。此外,垂體后葉尚能抑制排尿。 3、藥代動力學 未進行該項試驗且無可
關于自身免疫性垂體炎的預后介紹
經積極有效的縮小腫塊的治療,大多數患者顱內占位癥狀能有效緩解,但長期有激素缺乏癥狀,還需激素替代治療。部分患者能夠完全治愈,不需要進一步治療。少數患者可反復發作,多次復發的患者垂體會隨著病程逐漸萎縮
關于垂體后葉注射液的用法用量介紹
肌內、皮下注射或稀釋后靜脈滴注。 引產或催產 靜脈滴注: (1)一次2.5-5單位,用氯化鈉注射液稀釋至每1ml中含有0.01單位。靜滴開始時每分鐘不超過0.001~0.002單位,每15~30分鐘增加0.001~0.002單位,至達到宮縮與正常分娩期相似,最快每分鐘不超過0.02單位,通常
如何診斷泌乳素瘤?
根據女性有閉經-乳溢-不育、男性性功能減退或不育、血清PRL水平明顯升高、CT或MRI顯像有垂體瘤存在,可作出PRL瘤的診斷。應與下列疾病鑒別:垂體非PPL瘤、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特發性高PRL血癥、下丘腦腫瘤、鞍區垂體外腫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瘤、腦膜瘤等。
關于垂體前葉疾病的簡介
垂體前葉各種激素分泌細胞病變及其引起的功能紊亂。垂體前葉激素分泌過多的疾病稱為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病因為垂體腺瘤或增生。 臨床表現為垂體激素分泌過少的疾病稱為垂體前葉功能減退,任何病因累及垂體前葉細胞分泌功能者皆可引起此征,臨床表現為該垂體激素及其靶腺激素作用不足。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血激素水
關于垂體微腺瘤的簡介
垂體微腺瘤指直徑≤10mm的垂體腺瘤,起源于垂體前葉,多為功能性垂體瘤,系良性腫瘤。 垂體腺瘤多呈膨脹性生長,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因素、物理和化學因素及生物因素有關。根據是否分泌激素可以分為功能性及非功能性。多數無內分泌功能,為無功能腺瘤。少數功能性腺瘤可以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升高而引起
關于腦垂體功能的概述
腦垂體前葉機能亢進、腦垂體前葉機能減退和尿崩癥均屬于腦垂體功能異常。 腦垂體前葉機能亢進(巨人癥或肢端肥大癥)伴發的精神障礙是指由腦垂體前葉各種生長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精神障礙和神經癥狀。一般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發病年齡以20~40歲最多,其所伴發的精神神經癥狀與本病引起的各種內分泌紊亂有關。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