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性間質性腎炎的預后介紹
如AIN治療及時、得力,大多數病例預后良好。腎小球濾過功能常先恢復正常,在數月內腎小管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但少數重癥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常難以完全恢復,而轉變為慢性腎功能衰竭。......閱讀全文
關于急性間質性腎炎的預后介紹
如AIN治療及時、得力,大多數病例預后良好。腎小球濾過功能常先恢復正常,在數月內腎小管功能可逐漸恢復正常。但少數重癥患者腎小球濾過功能常難以完全恢復,而轉變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關于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預后介紹
多數病人經糖皮質激素治療后腎功能可較快恢復。兒童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不論是否接受激素治療其預后均表現良好。成人病例病程及預后較兒童差,一般在皮質激素治療數周后腎功能出現部分恢復。特發性ATIN盡管有自愈傾向,但仍有少數病例發展成為慢性腎功能不全。
關于急性間質性腎炎的檢查介紹
1.可見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尿檢查異常包括血尿、白細胞尿及蛋白尿(多為輕度蛋白尿,以低分子蛋白尿為主)。白細胞尿通常為無菌性白細胞尿,有時可發現嗜酸性白細胞,偶見白細胞管型。常伴有明顯腎小管功能損害,出現腎性糖尿、低滲透壓尿,有時可有遠端或腎小管酸中毒,偶見Fanconi綜合征(糖尿、氨基酸尿
關于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簡介
急性間質性腎炎(AIN)是以急性腎小管間質炎癥為基本特征的一組腎臟疾病,可由多種病因引起,臨床通常表現為急性腎衰竭,腎小球、腎血管一般不受累或受累相對較輕。在急性腎衰竭的病例中,急性間質性腎炎占10%~20%。
關于急性間質性肺炎的預后介紹
AIP的平均死亡率為78%。Olson等報道平均存活期為33天。雖然尚無能夠預示存活率的組織病理指征,但存活者多有嚴重的肺實質損害,而死亡者則很少有之。現在ARDS的死亡率因治療手段的不斷改進已降至50%以下;而AIP的死亡率卻未見下降。
關于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分析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病因多樣,大致有藥物過敏、感染相關、腎移植急性排異反應、系統性疾病伴發等幾種;此外,特發性急性間質性腎炎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經明確其中部分發病與病毒感染有關。 1、可能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藥物達百種以上,抗生素約占致病藥物的一半以上,其中以-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族、頭孢菌
治療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相關介紹
急性間質性腎炎的治療目標是去除病因、促進腎功能恢復以及防治并發癥。 病因治療針對引起急性間質性腎炎的不同病因進行相應的處理。對藥物過敏性AIN一旦臨床診斷確立,應立即停用可疑致病藥物。若無法確定致病藥物時,應及時停用所有的可疑藥物。對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可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
診斷急性間質性腎炎的簡介
典型的藥物過敏性AIN病例可根據近期用藥史、藥物過敏表現、尿檢異常和腎功能急劇壞轉(腎小管功能異常顯著)作出臨床診斷。非典型病例確診必須依靠腎活檢病理檢查。 本病的確診依賴于腎活檢病理檢查。光鏡檢查典型病變為腎間質水腫,彌漫性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可伴有數量不等的嗜酸性白細胞浸潤,有時可見散
關于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檢查介紹
患者有明確的用藥病史,多數患者于用藥后的第2周內(2~44天)發病,表現為在使用一種腎毒性藥物后,血肌酐急性升高,不少患者可有腰背痛和腎區疼痛或叩擊痛;發熱(75%的患者),通常發生在原發病發熱已控制或藥物治療開始之后;皮疹(少于50%);關節痛(15%~20%);嗜酸性粒細胞升高(80%);但
關于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 可有外周血像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尿常規 肉眼或鏡下血尿;白細胞尿,如經Wright染色,主要為嗜酸性粒細胞;可見輕、中度蛋白尿,罕見超過3g/d。如產生大量蛋白尿則應考慮合并腎小球受損。 3.血生化 BUN、Scr升高,血免疫球蛋白IgE偶有升高,血中可測得抗TBM抗體
關于IgA腎炎的預后介紹
本病可有自發緩解,約占4%~20%。每年約有1%~2%病例進入終末期腎衰。壽命表統計分析顯示10年腎存活率為80%~90%。估計最終發展成尿毒癥者約35%左右。其余為持續的血尿或蛋白尿。提示預后不良的因素有:起病時即有腎功能不全、蛋白尿超過1.5g/d、高血壓和無肉眼血尿;腎活檢有腎小球硬化、間
關于間質性腎炎的診斷介紹
感染或藥物應用史、臨床表現、一些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但腎臟病理仍然是診斷間質性腎炎的金標準。 臨床出現不明原因的急性腎功能不全時要考慮急性間質性腎炎可能。具有下列臨床特征者應考慮慢性間質性腎炎: ①存在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的誘因,如長期服用止痛劑、慢性尿路梗阻等,或有慢性間質性腎炎家
關于急性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的預后的介紹
APSGN的長期預后尚有爭論。有學者統計了2000年以前文獻報道的隨訪5-18年的APSGN患者,發現存在任何一項檢查異常者高達17.4%(174/998),其中蛋白尿的發生率為13.8%(137/997),高血壓的發生率為13.8%(137/998),腎功能不全的發生率較低,僅為1.3%(14
關于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基本介紹
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組以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和不同程度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腎間質損害的機制可涉及免疫損傷、感染、中毒、代謝紊亂、尿流機械梗阻和遺傳因素等方面。臨床上以腎小管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疾病后期則表現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關于間質性腎炎的檢查方法介紹
1.尿液檢查 一般為少量小分子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多在0.5~1.5克/24小時,極少>2.0克/24小時;尿沉渣檢查可有鏡下血尿、白細胞及管型尿,偶可見嗜酸細胞。腎小管功能異常根據累及小管的部位及程度不同而表現不同,可有腎性糖尿、腎小管酸中毒、低滲尿、范可尼綜合征等。 2.血液檢查 部分患
關于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簡介
過敏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Acut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due to hypersensitive)又稱藥物性急性間質性腎炎,是指由多種藥物引起、急驟起病、以腎間質水腫和炎細胞浸潤為主要病理改變,以腎小管功能障礙和伴濾過功能下降為主要臨床特點的一組臨床病理
簡述急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間質性腎炎常同時具有全身過敏表現,主要見于藥物過敏引起的AIN,可表現為皮疹、發熱及外周血嗜酸性白細胞計數增多,部分病例還可有關節痛、淋巴結腫大等。特發性AIN的特異性表現,表現為反復發作性“紅眼病”,病人可伴有程度不等的發熱、皮疹、肌炎或乏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癥狀,部分可見骨髓、淋巴結
關于急性乙肝的預后介紹
急性乙肝病期一般在4個月內,少數至6個月臨床完全恢復,個別超過6個月,90%以上的急性乙肝都能夠最終獲得痊愈,不留后患。有5%~10%的急性乙肝患者轉過慢性乙肝,轉為慢性乙肝的主要因素包括:遺傳基因、感染乙肝病毒時的年齡、免疫功能低下等。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極易慢性化,乙肝病毒e抗原陽性的母親
關于急性胃痛的預后介紹
對于無基礎疾病,由于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而誘發本癥的患者,積極改善飲食習慣,對癥治療,預后較好。對于起病較急,病情較重的急腹癥(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胃腸穿孔等病),應早期診斷,積極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預后尚可,若不能及時診治,則病情兇險,預后較差。
感染性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癥狀介紹
臨床主要為寒戰、高熱、血白細胞增高、核左移等全身感染性癥狀,以及腎小管性蛋白尿、鏡下血尿、白細胞尿、管型尿、尿比重和尿滲透壓明顯下降等腎損害的表現,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衰竭綜合征。與急性感染后腎小球腎炎的腎損害出現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后2~3周的情形不同,感染性ATIN發病時間較早,一般在感染的最初幾
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藥物引起的ATIN 藥物引起的ATIN不同的是不常伴有皮疹、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有乏力、厭食、惡心、肌痛體重減輕,輕到中度貧血,血沉增快,尿檢查可發現有血尿、白細胞尿,24小時尿蛋白在1.5克以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有抗TBM抗體的特發ATIN偶可發生特別嚴重的損害。 2.其他原
關于紫癜性腎炎的疾病預后介紹
總體預后好,兒童優于成人。單純血尿患者的預后幾乎很好,而不同程度蛋白尿(1g/24h)及腎病綜合征)以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有關;有急性腎炎綜合征患者,病理表現Ⅲ以上者,其預后較差,大多進展為ESRD。
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簡介
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ATIN)是一種非藥物、非感染、非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病因不明的腎小管間質性疾病。腎活檢病理表現為間質水腫和單個核細胞浸潤,多數為可逆性急性腎功能衰竭,可復發。臨床表現中可伴有葡萄膜炎的病例,常常是青春期女性發病。
特發性急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血清中IgG、IgE、IgM水平和嗜酸粒細胞水平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有抗TBM抗體(有抗TBM抗體的特發ATIN偶可發生特別嚴重的損害)患者常有輕度貧血、C-反應蛋白陽性、高丙種球蛋白血癥和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增快。 2、尿檢查可發現有血尿、蛋白尿和白細胞尿,2
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診斷
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的臨床診斷至今尚無統一標準如出現肉眼血尿和急性過敏反應三聯癥如發熱、皮疹及關節痛,并出現原因不明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就應考慮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的可能性。 1980年Laberke等提出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綜合征應具有全身表現為發熱、皮疹、嗜酸性細胞增高、血尿、腎功能下降、貧
關于小兒急性腸套疊的預后介紹
水壓灌腸或手術后腸道恢復通暢,癥狀消失為痊愈。水壓灌腸在急性腸套疊患兒中約90%可整復,對不能整復和已有腸絞窄或穿孔的病例,及時手術預后良好。 1.注意保暖,配合醫師做好水壓灌腸準備,灌腸復位成功可能需要禁食處理。 2.注意監測患兒體溫,高熱時及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觀察降溫效果。注意觀
關于急性肝炎的預后介紹
甲型肝炎:不發生慢性化,但有10%左右可表現為病程遷延,3%可出現復發,主要見于成年人。病程持續至3-6個月,主要表現為谷丙轉氨酶持續不降至正常水平,而無自覺癥狀。甲肝復發多在病后的3-6個月內,再次出現臨床癥狀,但較上次急性發病為輕,多無黃疸。 急性乙肝:絕大多數為自限性,經過一般對癥和輔助
關于急性肺心病的預后介紹
急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程長短不一,發展較快者于1h內死亡。較慢者可存活達15年之久。這主要取決于是否伴有肺動脈高壓、右心室壓、右心房壓和靜脈壓增高,引起右心室擴大,右心衰竭,以及復發性肺栓塞及慢性肺動脈高壓。文獻報道肺栓塞所致急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自然史、病程及預后,受患者選擇、所用診斷標準,患者入選
關于急性腎損傷的預后介紹
既使是輕微的急性腎損傷也可能影響患者的近期和遠期預后。醫院內獲得性急性腎損傷仍有較高的病死率,可高達50%。 急性腎損傷后存活的患者多數腎功能可以恢復正常,但5%的患者腎功能不能恢復,需要維持性腎臟替代治療,在老年患者中比例可高達16%。另有約5%的患者腎功能雖然恢復,但將逐漸發生慢性腎功能損
關于老年慢性腎盂腎炎的預后介紹
慢性腎盂腎炎如不伴有尿流不暢等復雜因素,感染容易控制而不易再發,病情進展緩慢,不易進入腎功能衰竭期;相反,復雜因素持續存在,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期難以治愈,慢性期療效更差,細菌尿持續存在并常再發,腎功能損害日漸加重,愈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