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辦
近日,中國老科協舉辦“高擎精神火炬 助力自立自強”老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中國老科協副會長孫建國宣讀了2023年度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獎的獎勵決定,授予王輝等10名同志中國老科協獎“突出貢獻獎”;授予萬忠等175名同志中國老科協獎;授予北京老科技工作者總會等32個集體中國老科協獎“先進集體獎”。老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主辦方供圖)會上,5位榮獲中國老科協獎的老科技工作者代表作了報告,講述自己老有所為、積極作為的先進事跡,分享無私奉獻,奮戰新征程感受體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副教授余旭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長聘副教授張芳代表青年科技工作者發言,他們向長期以來堅持推動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老科技工作者們表達欽佩與敬意,表示要將科學家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以更加的熱情和干勁投入到祖國科技事業的建設中去。據了解,2021年在中國老科協的積極建議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每年5月30日為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寫入新修訂的《科技進......閱讀全文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丨致敬各行各業每位科技工作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80.shtm 每一次科學探索,都始于一束心中的光, 它們會因相同的志向、相同的信仰, 交織匯聚成精神的火炬,進而照耀出大地的明亮。 因為農業科技工作者總走在農業現代化的田間路
浙江女科技工作者變身“茶農”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龍冠茶業全產業鏈示范園。張斌 攝 4月16日電(張斌)各行各業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變身為“茶農”行走在田埂之間,15日,這一場景在位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上演。
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關于科技工作者的活動值得關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03.shtm
逾萬名科技工作者將在河南展開“科技論劍”
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吳晶晶)2008中國科協年會將于9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屆時包括100多位兩院院士在內的逾萬名來自全國各地、各個學科領域,工作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將會聚鄭州,圍繞“科學發展與社會責任”的大會主題開展學術交流。 中國科協年會是中國科技界每年一屆的科技
鄧中翰委員:科技工作者要有科技報國胸懷和擔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70.shtm 我國集成電路人才一直存在不足。數據顯示,2022年前后,人才缺口為74.45萬人,其中高端人才缺口超過4萬人左右,其中,不僅缺乏領軍人才和骨干人才,也缺乏通用的工程技術人才。今年
許多中國科技工作者希望改變職業
許多中國科學家說他們對工作不滿意 自2002年以來,中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的數量增加了74%,但是其中幾乎1/3 的人說他們想換成別的工作,諸如公務員或管理人員。 5200萬科技工作者中的40%是女性(比2002年的34%有所提高),研究人員的平均年齡下降到了38歲,而擁有碩士或博
北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啟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39.shtm
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56.shtm 5月6日,在第七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即將到來之際,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揭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劉嘉麒院士等10位科技工作者當選為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
北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啟動
5月6日,記者從北京市科協舉辦的2023年北京“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按照中國科協統一部署,市科協于5月1日-6月15日期間,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系列活動。 據悉,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主題是“點亮精神火炬”。北京市開展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主要包括優秀典型宣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發聲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分論壇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研究院研究員甘曉華擔任組長,中國科協
為科技工作者減負,中國科協打造“科技身份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071.shtm 中新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5月6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聚焦為科技工作者減負,2023年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評選創新建設了STID(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4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發聲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進入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 分論壇組建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研究院研究員甘曉華擔任組長,
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工作者堅守一線、潛心科研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各自崗位上度過。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任務大廳到地下700米的廣東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從之江實驗室的模擬火星試驗場到湖北巴東地質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科技工作者堅守一線、潛心科研,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持續奮斗著。 航天
今天是你的節日,科技工作者!
河北: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花落“國家隊”30日召開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大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孫晨華研究員從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手中接過大紅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證書,這是今年河北唯一的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并且由作為“國家隊”的科研人員獲得。現任中國電科集團首席專家、
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啟動
日前,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正式啟動。該活動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等部門聯合開展,將深入挖掘一批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并遴選10位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 按照《市委宣傳部、市科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
中宣部等發布2018“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跡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占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張彌曼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 張彌曼、多吉、倪光南、嚴純華、鄒學
前沿創新路,科技工作者的前行路
5月21日,天津已經有了夏日的炎熱,天鍛公司的研發車間里一片忙碌,在這里一臺用于生產高鐵鐵軌的設備正在測試,完工后將銷往韓國。它的旁邊,是正在調試的汽車剎車片生產線,這套使用無線技術的智能解決方案售價三千多萬,即將銷往美國…… 好消息不斷傳來,每一個好消息背后都是一群沒日沒夜忙碌的年輕人。中
廣東打造有溫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2022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舉辦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向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全國各地同期開展各具特色的活動,有的省省委書記、省長帶隊看望慰問科技工作者,把黨的關懷送到科技工作者心坎上;有的省表彰獎勵科技人才,引
我國女科技工作者已逾2400萬
9月26日,以“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科技女性責任”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中國科協年會女科學家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原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陳至立在致辭中強調,我國女性科技人力資源的增長速度較快,存量比例持續提高,但是高層次女性科技人力資源的增長速度仍相對較慢。
八旬科技工作者獲“最美”稱號
“我仍然活躍在科研、教學和科普第一線。”年逾八旬的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陳寶欽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場活動時說。 1942年,陳寶欽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后,他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工作。近日,包括陳寶欽在內的36名優秀科技工作者獲北京市
北京成立首批社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
2月23日,長辛店街道朱家墳南區社區等來自豐臺區、石景山區的十家社區成為了北京首批社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社區老科技工作者之家是由北京老科技工作者總會為老服務工作委員會牽頭,由各區老科協和北京老科總為老服務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為發起單位,并負責對“社區之家”的具體組織、管理、指導和服務。社區老科技工作者
今天是你的節日,科技工作者!
科技日報石家莊5月30日電 (記者劉廉君)30日召開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大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所孫晨華研究員從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手中接過大紅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證書,這是今年河北唯一的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并且由作為“國家隊”的科研人員獲得。 現任中國電科集
2018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發布 科技之光映照未來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搶占先機、迎難而上,肩負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重任,近日,中央宣傳部、科技部、中國科協在北京向全社會公開發布張彌曼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圖片來源于網絡 張彌曼、多吉、倪光南、嚴純華、鄒學校、李賀軍、李
致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科技青年工作者函
致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科技青年工作者函: 鄧小平曾說過:“科學的未來在于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大報告中,10處提到了“青年”。縱觀世界科技發展史,成名的科學家大都在三十歲左右。解決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的重大問題,也必然依靠青年人。 同樣的,中國分析儀器行業的發
最美科技工作者|吳尊友:知識即力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吳尊友從幕后走向了臺前。 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他在關鍵節點上的判斷總能給社會帶去信心和安心。 “對傳染病防控科技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能否及時轉化為國家傳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預防行為
科技部副部長:不讓科研工作者天天跑項目
7日,北京會議中心會議樓。政協科技界別100多名委員齊聚一堂聯組討論。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負責人參加聯組會。 兩個多小時里,科技體制改革成為熱議的焦點,有的委員站起來講問題提建議,會場上充滿了“麻辣味”。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感謝大家對科技體制改革的關注,回應近十位委員的“麻辣”建議。 一場聚焦
氣象科技工作者定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期間,賽場上會不會下雪?風會刮多大?如何把未來的天氣情況更快、更準確交給奧組委?別擔心!中國氣象學會城市氣象學委員會委員、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副院長陳明軒帶領團隊開展的“冬奧會氣象條件預測保障關鍵技術”,研發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冬奧“百米級”天氣預報技術體系,首次實現“百米級
《科學》雜志:中國科技工作者生物特征識別研究
《科學》(Science)雜志337卷6101期(2012年9月21日發行)在目錄頁以首要位置圖片導讀的方式,刊登一篇題為《中國聚焦生物特征識別》(China’s Sharp Focus On Biometrics)的文章,報道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在生物特征識別國際前沿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
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即將開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499738.shtm
尚勇:全國科技工作者數量或超一億
“截止2014年統計,全國科技工作者數量是8100萬,預計到2016年底的數量可能要超過1個億。”在國務院新聞辦今天(5月25日)舉行的發布會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表示,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從根本上是要營造人才發揮聰明才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創新生態環境。 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