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灣入海排污口核查
進入海南省三亞市的那一瞬間,悶熱潮濕氣息撲面而來。 作為熱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三亞市氣溫高,紫外線超強。 7月14日上午8:00,室外溫度33℃。 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及其生態環境監測與科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珠江南海局監測與科研中心)一行9人戴上遮陽帽,穿上防曬衣,“包”得嚴嚴實實,開啟了當天三亞市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現場核查工作。 “一隊負責三亞灣海域,從海灣往河流入海口走;另一隊負責三亞河,從河流上游往下走。”在前一天晚上的小組會上,核查小組人員商量著第二天的行程安排。 入海排污口為何要與入河排污口一起核查? “海上污染80%來源于陸上,由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帶’入海。”核查小組人員告訴記者,作為流域、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交匯點,入河入海排污口是生態環境污染整治的“牛鼻子”。而此次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現場核查是對海南省排查工作質量的一次“摸底”。 “這次排污口排查核查不需要細分入河排污口......閱讀全文
渤海灣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全面啟動 首批安排環渤海4市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舉措部署,扎實推進渤海地區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生態環境部在今年1月開展唐山黑沿子鎮試驗性排查的基礎上,于 6月24日啟動河北唐山、天津(濱海新區)、遼寧大連、山東煙臺等4城市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 根據工作安排,現場工作為期一周,采取拉網式
生態環境部:全國兩類入海排污口98%已經完成清理
在30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表示,全國兩類入海排污口98%已經完成清理,未來會繼續督促相關沿海地方完成“兩類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工作。 會上有記者問,2017年,原海洋局對全國入海排污口的數量和分布進行了排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職能轉至生態環境部后,請
生態環境部啟動第二批環渤海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
7月22日,生態環境部召開環渤海8市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推進會。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生態環境部今日在環渤海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滄州、濱州、東營、濰坊等8市同步啟動第二批入海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將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會同地方政府全面清查向渤海排污
山東累計整治入海排污口2萬余個
記者近日從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截至2022年底,山東已整治入海排污口20882個,占全部入海排污口的99.8%,超過年度整治任務19.8個百分點。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輝介紹,山東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在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治理方面采取創新措施,加強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和入海排污口整治,全省
郭軍代表:加強入海排污口管理
入海排污口底數不清,已經成為我國海洋環境保護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軍坦言,這里有政府和主管單位監管不到位的因素,也反映出沿海地區部分企業對海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私設排污口,把海洋當成垃圾桶偷排污染物等問題。盡管中央環保督查力度很大,但還是有相當多的偷排
入海排污口80%無法滿足環保要求
國家海洋局3月26日對外公布的《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陸源排污壓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海洋生境退化、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差,80%以上無法滿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的環境保護要求。 部分近岸海域污
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
關于公開征求《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2-00464 分 類海洋生態環境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2-11-28 文 號環辦便函〔2022〕433號 主 題 詞關于公開征求《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
珠海入海排污口監測項目達130項
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污水入海,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生存帶來的威脅備受關注。記者4月10日從珠海市海洋農漁和水務局獲悉,為加強周邊海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珠海市今年首次啟動入海排污口環境監測機制。其中全市范圍內的4個一般性排污口和重點排污口都納入監測范疇,監測項目累計達130項。據悉,本次排污監測為
近九成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超標
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差,監測中88%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達不到環保要求。另外,發生在2011年的蓬萊溢油事故和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影響依然存在。 公報顯示,實施監測的431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3月、5月、8月和
與海為伴 更應與海為善(綠評)
與海為伴的人們,更應與海為善。在盡情享受陽光、沙灘、海水、海風的無私饋贈,體味海洋無窮魅力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當前海洋生態環境依然脆弱的現實 站在大連旅順口,極目遠眺黃渤海分界線,清晰可見一條藍黃交織的“蛟龍奇觀”。大連擁有2211公里海岸線,占全國海岸線總長度的7%,海域面積達2.9萬平方公里
東方科技論壇研討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基礎
近年來,海洋資源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日前,以“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基礎”為主題的東方科技論壇在滬舉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表示,只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才能真正實現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 海洋和漁業專家認為,海洋生態既受自然因素影響,也受人類活動,
舟山加大力度保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
浙江省舟山市政府常務會議近日審議通過了《舟山市水污染防治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未來,該市將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保護。 《實施方案》提出,舟山將加強海洋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全面優化海洋開發布局,控制海洋開發強度,提高海域利用集約
長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
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日前長江流域(片)入河排污口核查完成,共核查出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6092個。與2015年相比,2016年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增加6.5億噸,但全年期水質劣于Ⅲ類水的河長比例下降了3.7%,水質有所好轉。 據介紹,2017年長江委聯合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
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監測(征求意見稿)
名 稱關于征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監測(征求意見稿)》等2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 索 引 號000014672/2023-00176 分 類水生態環境管理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3-06-21 文 號環辦標征函〔2023〕13號 主 題 詞關于
《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名詞術語》
名 稱關于公開征求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名詞術語》(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索 引 號000014672/2022-00419 分 類環境標準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2-10-31 文 號環辦標征函〔2022〕41號 主 題 詞關于公開征
國家海洋局:六成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
據國家海洋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海洋相關部門所監測的166個入海排污口中,有102個入海排污口向海域超標排放污水,占監測排污口總數的61.4%。超標排污最高的省份為江蘇省,超標率為78.6%。 2013年5月,海洋監測部門陸續完成了3月部分入海排污口(166個)排污狀況和鄰近海域水質監測的樣
兩部門印發通知 全面排查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
生態環境部、水利部近日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及監督管理各項任務。 通知要求,各省份應組織各地市摸清本行政區域內排污口底數,建立管理臺賬并動態更新,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水體)、重點湖泊、重點海灣排污口排查,完成80%溯源和3
加強排污口監管,這個“智慧儀器”幫了大忙
入河入海排污口一頭連著江河湖海,一頭連著生產生活,是打通岸上和水里、陸地和海洋的關鍵環節,也是污染物進入水環境的最后一道關口。加強和規范排污口的監督管理,對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保護和建設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具有重要作用。 繼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
廣東四成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 加強監管刻不容緩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透露,當前廣東海洋污染的主要威脅是陸上超標排放和海上船只碰撞泄漏。其中,全省38.5%的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加強“海陸聯動”的防污監管體系刻不容緩。 根據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陸源入海污染對廣東近岸海域生態
報告稱我國入海排污口海域8成不滿足環保要求
2012~2013年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狀況 2013年5月和8月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等級 國家海洋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發布《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稱,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較差,80%以上無法滿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區的環境保護要求。
江蘇陸源入海排污口近半超標排放污染物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12日發布《江蘇省2011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根據年度監測結果,江蘇沿海陸源入海排污口近半超標排放污染物,重點排污口臨近海域環境污染嚴重,海域環境質量下降。 公報稱,江蘇海域達到清潔和較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7?4?7?7平?方?公?里?,?占?全?省?海?域?
海洋局發布海洋環境信息 我國半數入海排污口超標
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第21期海洋環境信息。監測數據顯示,在所監測的156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有78個入海排污口向鄰近海域超標排放污水,超標排污口占到監測總數的一半。 2013年8月~11月,我國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繼續組織實施海洋環境監測評價工作,涵蓋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風險監測、海洋環
大連六成入海排污口排放超標 凌水河污染嚴重
近日,遼寧省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公布《2013年大連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大連海洋水質總體較前一年有所好轉,但是排污口超標排放問題仍然嚴重,全市超六成排污口排放超標,凌水河入海口鄰近海域已受到嚴重污染,急需加強監督管理。 大連市近岸海域共布設52個海水監測站位。監測結果表
加強海洋環境保護 倍加珍惜精心呵護碧海藍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11至15日率全國人大常委會海洋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在海南開展執法檢查時強調,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依法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倍加珍惜、精心呵護海南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為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作出貢獻。
我陸源入海排污近半超標 市政排污口超標率最高
國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海洋環境信息顯示,所監測的104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超標排污口為54個,占監測總數的52%,其中市政入海排污口的超標率最高,達66.7%。 針對主要入海污染源狀況,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要求,沿海各省(市、區)對15條主要入海河流在豐水期的水質進行了監測
廣東省市政污水入海排污口過半數污染物超標
2012年廣東省近岸海域水質狀況示意圖 在全省保增長、調結構的大背景下,廣東沿海地區去年開發利用海洋的熱情高漲,對海洋資源的需求迅速擴大,對海洋環境的影響也逐步加大。記者翻閱廣東省政府15日發布的2012年全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獲悉,去年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但珠江口海域富營
陸源入海排污近半超標 市政排污超標率最高
國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海洋環境信息顯示,所監測的104個陸源入海排污口中,超標排污口為54個,占監測總數的52%,其中市政入海排污口的超標率最高,達66.7%。 針對主要入海污染源狀況,根據國家海洋局的要求,沿海各省(市、區)對15條主要入海河流在豐水期的水質進行了監測
我國要為海洋生態劃紅線 實施生態補償制度
罩上“保護罩”,開出“提醒單”,建起“防火墻”……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不菲成就,這種態勢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更加深化,并融入到“美麗海洋”的海洋生態文明體系建設中。 在剛剛召開的年度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新任國家海洋局黨組書記王宏說,過去一年海洋綜合管理進一步強化,已確定了
我國建立海洋生態質量通報制度
國家海洋局近日印發《關于建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通報制度的意見》,實施面向沿海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通報制度。通過對海洋環境突出問題和熱點問題進行信息發布,督促沿海地區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遏制海洋環境惡化趨勢。 根據意見,通報制度實施的主體是國家、省級海洋主管部門,通報的對象是沿海地
江蘇陸源入海排污口近半超標排放污染物 污染嚴重
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12日發布《江蘇省2011年海洋環境質量公報》,根據年度監測結果,江蘇沿海陸源入海排污口近半超標排放污染物,重點排污口臨近海域環境污染嚴重,海域環境質量下降。 公報稱,江蘇海域達到清潔和較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 面 積 約1 7 4 7 7平 方 公 里 , 占 全 省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