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質譜儀研制成功并海試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陳池來團隊成功研制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中國分析化學》。該項工作成果不僅為我國深海、深淵探測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也為后續尋找海底油氣及礦產資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等奠定了堅實的原位質譜探測基礎。 深海極端環境塑造了特殊的生命過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深海探測是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深海原位探測技術可以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連續獲取深海樣品的組分、含量及其變化信息,因此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深海極端環境的研究工作中。 陳池來團隊長期致力于新型MEMS質譜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先后突破質譜小型化設計集成、質譜關鍵器件MEMS制造、水下膜進樣快速定量標定等關鍵技術,經過多年攻關,成功研制出深海質譜儀。該儀器可在原位實現深海中氮氣、氧氣、氬、二氧化碳、甲烷等小分子溶解氣以及烷烴、芳香烴等揮發性有機物溶解氣的定性......閱讀全文
我國首套深海質譜儀誕生并成功海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06.shtm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陳池來團隊研制出了國內首臺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以《用于深海氣體原位檢測的水下質譜儀的研制與應用》為題
深海質譜儀研制成功并海試
7月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獲悉,該院智能所陳池來團隊成功研制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中國分析化學》。該項工作成果不僅為我國深海、深淵探測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也為后續尋找海底油氣及礦產資源,探究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研究全球氣候變化等奠定了
深海浮游式作業平臺完成4300m海試
11月7日至11月19日,“探索二號”科考船攜深海浮游式移動作業平臺(ROV)與中繼器,赴南海開展TS2-19航次。該平臺完成了由淺到深三個級別(1500m級、2500m級、4500m級)的海上試驗,最大工作深度達到4308米。該平臺在海試過程中工作正常,各項指標達到設計目標,完成海試驗證,這表
探索一號啟航執行首次深海裝備海試及科考航次
? 6月22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一號”科考船從三亞母港啟航,遠赴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執行首次深海裝備海試及科考航次。“探索一號”科考船 此次航次是為了攻克深海6000米以下科考任務而設立。它將對中國研制的深淵、深海裝備進行海試驗證,檢驗“探索一號”船的
“探索二號”返航!深海原位實驗室海試任務圓滿完成
5月11日,“探索二號”科考船搭載著“深海勇士”號返航,圓滿完成2022年度深海原位科學實驗站第一航段任務——深海原位實驗室在南海冷泉區的海試任務。 該航次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織,主要任務是開展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深海/深淵智能技術及海底原位科學實驗站”研制的深海原位實驗室的過程
“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
2017年12月1日上午,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會同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深海勇士”號4500米載人潛水器研制和海試總結工作會議。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海南省科技廳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深海勇士”號各參研參試單位領導和骨干成員、中國船級社、第三
科學島團隊研制出國內首臺深海質譜儀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院智能所團隊研制出國內首臺深海質譜儀,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多次海試,相關研究成果以《用于深海氣體原位檢測的水下質譜儀的研制與應用》為題發表在《中國分析化學》上。 深海極端環境塑造了特殊的生命過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對其探測是國際地球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深海原位探測技術
深海氣相色譜完成南海海試,這些氣體難逃“法眼”
?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傳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馮飛團隊與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深海MEMS氣相色譜儀,完成了2022年南海海試。 海試前,上海微系統所和深海所的聯合研發團隊對深海MEMS氣相色譜儀進行了測試標定、通訊聯調、水壓試驗。上海微系統所副研究員趙斌攜
“大洋一號”完成綜合海試任務
5月3日,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航次的“大洋一號”船返回青島。本航次任務共計45天,總航程6208海里,“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潛,獲得大量試驗數據和豐富調查資料。 A航段首席科學家初鳳友表示,本航段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系列潛水器共計完成8次
“蛟龍”號明年將7000米級海試
記者從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獲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將在2012年組織實施。 據介紹,2012年,在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方面,將切實提高極地和大洋科學考察能力和水平,組織好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和第5次北極考察。積極開展資源調查和環境評價,加大在多金屬硫化物勘探
“海威DJ11000”完成首個深海調查任務
日前,由大連海事大學聯合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等單位承擔的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研制”項目,隨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向陽紅06”船在公海海域完成了首個航次的深海調查任務。其中,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海威DJ11000”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本航次地質取樣作業水深達
我國首次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團隊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這也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 由謝和平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歷經數年攻關,成功
“海威DJ11000”完成首個深海調查任務
日前,由大連海事大學聯合南通力威機械有限公司等單位承擔的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研制”項目,隨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向陽紅06”船在公海海域完成了首個航次的深海調查任務。其中,全海深地質絞車系統“海威DJ11000”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本航次地質取樣作業水深達7762米,
我國首次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
9月23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和平領銜的深圳大學與四川大學團隊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這也是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由謝和平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深部巖石原位保真取芯與保真測試分析系統”歷經數年攻關,成功自主研制
“深海勇士”號返回三亞 南海海試圓滿成功
今天(6月4日)上午8點半,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結束為期兩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本次科考任務成果豐碩,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407.7米。為了對潛水器性能進行全方位測試,“深海勇士”號最大連續晝夜下潛天數達到19天,成功實現夜間下潛常態化。 ?
“蛟龍”號今夏將開展7000米級海試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代表3月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6至7月,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開展7000米級海試工作。中國大洋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該人士表示,2012年,我國大洋工作將以“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為重點,繼續推進大洋調查和環
我國航母平臺完成首次海試返回碼頭
航母順利駛回碼頭航母順利停靠在碼頭內 攝/記者付丁首航歸來 經過4天的試航,中國首艘航母今天(8月14日)凱旋歸來。上午10時45分,航母被拖船拖至大連造船廠以東約1.5公里處。10時54分,航母拉響三聲汽笛,持續約20秒,隨即造船廠內響起鞭炮聲。記者看到,航母原來停靠地,一臺吊車
固態鋰電池完成萬米海試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發布信息稱,該所青島儲能院崔光磊團隊開發的“青能Ⅰ號”固態鋰電池系統隨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遠赴馬里亞納海溝執行TS03航次科考任務,為“萬泉”號深淵著陸器控制系統及CCD傳感器提供能源,順利完成萬米全海深示范應用,標志著我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成功應用全海深鋰
吳清海:勇于先行先試 推進工作創新
1月29日至30日,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在寧波出席全國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并赴口岸一線和寧波檢驗檢疫局調研。 吳清海一行實地考察了寧波港集團、寧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保稅區進口商品市場、保稅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體驗店、北侖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和寧波局。在寧波港集團和碼頭現場,吳清海詳細
尋密深海 國內首臺4500米級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海試成功
由大連化物所關亞風研究員、耿旭輝副研究員帶領的微型分析儀器研究組與中科院深海所共同研制的我國首臺4500米級深海示蹤劑原位熒光傳感器工程樣機于2月18日海試成功,大連化物所于近日收到設備參航證書。 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西南/中印度洋TS10-03科考航次中,該工程樣機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
我固態鋰電池完成萬米海試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發布信息稱,該所青島儲能院崔光磊團隊開發的“青能Ⅰ號”固態鋰電池系統隨中科院深淵科考隊遠赴馬里亞納海溝執行TS03航次科考任務,為“萬泉”號深淵著陸器控制系統及CCD傳感器提供能源,順利完成萬米全海深示范應用,標志著我國成為繼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成功應用全海深鋰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
7月16日上午,隨著“向陽紅09”船順利返抵青島,為期44天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標志著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持續支持下,“蛟龍”號歷時10年的研制和海試工作圓滿結束。 在此次海試任務期間,“蛟龍”號共完成6次下潛試驗,其中3次超越7000
開發藍海的巨人:探訪“深海一號”能源站
從三亞乘直升機飛行大約50分鐘,矗立深海的鋼鐵巨人“深海一號”能源站便呈現眼前,源源不斷的海底天然氣供應讓能源站頂端的火炬熊熊燃燒、晝夜通明。近日記者探訪了這處深水氣田。“深海一號”是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于2021年6月25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產。“深海一號”氣田的投產標志
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南海海試獲圓滿成功
今天(4日)上午8點半,中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結束為期兩個多月的南海試驗性應用科考航次,返回三亞。本次科考任務成果豐碩,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407.7米。為了對潛水器性能進行全方位測試,“深海勇士”號最大連續晝夜下潛天數達到19天,成功實現夜間下潛常態化。不僅如此,潛器搭載了各年齡段的乘客
李英民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校友
7月20日,沈陽工業大學副校長李英民一行5人來到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看望慰問沈陽自動化所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的校友郭威和劉開周。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梁波等接待來訪客人。 梁波在致詞中對李英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感謝沈陽工業大學為沈陽自動化所輸送了大批像郭威、劉
“潛龍三號”首次亮相 “大洋一號”綜合海試南海段起航
? “大洋一號”4月15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70名科考隊員的“大洋一號”科考船15日從廈門起航,奔赴南海執行“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航段科考任務。這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出海。 本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說,本航段主要是通過使用“大洋一號”在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
2018年,我國深海裝備有哪些新亮點
深海大洋蘊藏著無窮的寶藏和科學奧秘。進入深海大洋,離不開深海裝備。2018年,我國有哪些深海裝備值得期待? “2018年,大洋協會將繼續推進‘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等‘三龍’大型裝備體系和11000米遙控潛水器系統的升級改造、試驗和應用工作。”中
“沈括”號在西太平洋展開海試與科考作業
中國多家機構聯合組成的“彩虹魚”2018馬里亞納海溝海試與科考團隊已抵達西太平洋第一個深海站位,4日成功進行基于我國北斗衛星通信系統的4500米級大深度剖面浮標海試。 這次作業位于北緯22度、東經130度,深達5900多米的西太平洋海域。3日,通過“沈括”號科學考察船船艉的A型吊架,考察隊員將
國產萬米載人潛水器2020年將海試
近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海底1萬米潛水器載人球艙完成出入口、觀察窗的開孔工作,載人球艙是潛水器最核心的部件之一,是潛航員的主要活動區,球艙主體為鈦合金,全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下潛深度最大,最先進的潛水器之一。 為載人球艙的出入口和觀察窗開孔是載人球艙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對材料和技術要求極高。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