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在器官捐獻移植領域開展國際合作
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研究中心5月11日在深圳分別與意大利國家器官分配中心和西班牙器官捐獻與移植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就國家級器官分配系統的研究、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患者安全和器官獲取組織專業人員培訓開展長期合作。 根據協議,意大利國家器官分配中心將與我方就我國國家級器官分配系統的建設、器官捐獻與分配患者安全監測系統的建立和維護以及歐盟器官捐獻成功模式在中國的應用、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等項目進行深入合作。 同時,我國將與西班牙器官捐獻與移植研究院開展為期5年的器官獲取組織專業培訓合作項目,包括為我國器官獲取組織的醫務人員提供培訓教育,為我國器官獲取和器官移植專家提供海外高等教育機會,幫助建設中國器官獲取組織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項目等。 據介紹,我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等待器官移植。目前全國有164家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它們負責開展人體器官獲取,使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閱讀全文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與器官、骨髓移植(一)
?? 移植免疫與免疫遺傳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今器官、骨髓移植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歸功于(1)免疫遺傳學理論和技術的發展;(2)強有力的免疫抑制藥如環發孢素A(cyclosprinA,CsA)和FK506。? (一)移植排斥反應的免疫機制 前已所述,移植排斥反應的本質是一種免疫應答,移植物細胞表面HL
人類白細胞抗原HLA與器官、骨髓移植(二)
? 2.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的適應癥有:(1)重癥聯合免疫缺損(CSID);(2)再生障礙性貧血;(4)放射病。 HLA不符,尤其是D位點不同會引起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應(GVHR)。Dupout(1977)報導了第一例重嚴聯合免疫缺陷患者經過骨髓移植重建免疫功能。患者的基因型為:A1B3D3/A1
中國器官移植供體短缺-僅1%患者完成手術
由于捐獻器官數量有限,器官緊缺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發展的瓶頸問題 受自愿捐獻器官人數稀少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國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僅有不到1%的病人有機會完成手術。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成柯8日對外透露,受傳統倫理道德及醫療水平影響,中國自愿捐獻器官的人數非常
生物制造: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潛力股”
隨著20世紀的重大醫學成就之一 ——器官移植手術的廣泛應用,器官供體短缺的矛盾也日趨嚴重。據統計,目前大約有4/5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的來源問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教授史廷春帶領的課題組,通過制造人工器官為解決這個
人腦類器官移植后對視覺刺激產生反應
美國科學家發現,大腦類器官——實驗室培養的神經元團塊,可以與大鼠的腦結合,并對閃光燈等視覺刺激做出反應。相關研究結果2月3日發表在《細胞—干細胞》期刊上。過去幾十年的研究表明,人們可以將單個人類和嚙齒動物神經元移植到嚙齒動物的大腦中。最近,科學家已經證明人類大腦類器官可以與發育中的嚙齒動物大腦結合。
生物打印將“印”出器官移植新篇章-能造有血管組織和器官
生物打印技術是利用三維打印技術解決醫學問題,能在器官或組織發育過程中,在空間上精確地排列細胞、蛋白質、基因、藥物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這一技術是醫學領域具有革命意義的重大突破,已經受到全世界科學家和普通大眾的廣泛關注。 生物打印技術:應用潛力巨大的醫學革命 生物打印技術通過軟件分層離散和數控成
日本批準在動物身上培育可移植人體器官研究
據法新社3月4日報道,日本文部科學省日前修改了有關規定,批準了將人類干細胞植入動物體內,以在動物宿主體內培育用于移植的人體器官的相關研究。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一名官員接受采訪時表示,文部科學省于3月1日決定修改其指導方針,這意味著日本研究人員現在可以申請使用這項技術進行研究的許可。 這一過
保送北大-顛覆器官移植|今天她還拿到了巨額融資
奧賽金牌、保送北大、哈佛讀博,成為CRISPR基因編輯開創者之一,連發三篇Science 論文,入選福布斯2014年30歲以下30個科學醫療領域領軍人物,入選2017年度“全球青年領袖”榜單,這樣的人生簡直開掛。 2017年,楊璐菡和George Church教授共同創立了杭州啟函生物科技有限
芬蘭干細胞骨骼移植成功-人類器官可“量身定做”
芬蘭科研人員說,他們成功進行了一項創新的干細胞骨骼移植。他們把從病人脂肪組織中取得的干細胞,在其腹部培育出骨骼,然后移植到這名65歲病人的上顎。?據聯合早報網報道,科研人員說,這項突破為治療嚴重組織損傷開啟了新療法,也為人類“量身定做”身體器官和部件的目標邁進一步。?雷吉再生醫學研究所的里特塔醫生說
湖北醫療單位擅自獲取遺體器官將被吊銷移植資質
醫療單位擅自獲取遺體器官,情節嚴重的將吊銷移植醫院資質。這是正在征求意見的《湖北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里列示的。昨從省政府法制辦獲悉,8月26日前,該條例在省政府法制網征求公眾意見。 根據該意見稿,遺體器官捐獻遵循自愿、無償的原則。遺體接收、器官獲取機構應當尊重并妥
Martine-Rothblatt:博學女士轉向異種器官移植有多遠?
登上今年GEN雜志全球Top20的生物制藥CEO首富的馬蒂娜·羅思布拉特(Martine Rothblatt)有一種本領:她擅長發明或者資助乍一看匪夷所思、最終卻成為人們生活中須臾不離的技術。1990年,她創辦了第一家試圖把電視廣播專用的頻率用于衛星傳送無線電臺廣播節目的公司—對于此舉,當時的無
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人
剛結束熱播的電視劇《美好生活》展示了一段器官捐獻“換心”引發的情緣。現實中,這樣的大愛也在延續。目前,我國公民逝世后捐獻的器官已累計挽救了4.6萬余人生命。 人體器官捐獻者,他們雖然離開了,但生命的一部分化作了“禮物”,鮮活地存在于新的生命之中。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超過30萬人,但器官移
3年2例-日本新器官移植法成“雞肋”
認可并規范未滿15歲兒童器官捐贈行為的新修訂臟器移植法自實施以來截止到2013年7月17日已經迎來了第3個年頭。可這部法律的修改基本上“形同虛設,毫無意義”。3年間被提供的幼童內臟僅僅只有2例而已。 日本讀買報對全國可能進行器官捐贈移植的各大場所進行的調查問卷顯示,當15歲以下的兒童被診斷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反應或能治愈艾滋病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站3日報道,在上周舉行的歐洲臨床生物學和傳染病會議上,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提交的艾滋病研究最新數據表明,攜帶艾滋病病毒(HIV)的癌癥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產生的免疫應激反應能夠將病毒徹底清除。這一研究結果為戰勝艾滋病提供了全新視角。 10年前,一位名叫蒂莫西·布朗的白血病患者
衛生部印發世衛組織器官移植指導原則
衛生部近日印發《世界衛生組織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指導原則(草案)》。《原則(草案)》提出,只有在符合這些指導原則的情況下,才可以以移植為目的,從死者或者活體身上摘取細胞、組織和器官。?200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執委會第123屆會議討論了人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問題,形成了《世界衛生組織人體細胞、
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可能不是永久性!
近日,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器官移植過程中免疫耐受的存在并非永久性,在已經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人體內還可能再發生免疫排斥,但不會形成永久性的免疫記憶,而調節性T細胞在免疫耐受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器
潘登科小組培養出異種器官移植豬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潘登科副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日前成功研制出4頭敲除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單等位基因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豬,通過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子鑒定。這是我國第一例敲除超急性免疫排斥基因的異種器官移植豬,使我國成為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少數幾
有望用于臨床異種器官移植的“豬3.0”誕生
由中國科研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成功做出有望用于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具備去除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及增強異種器官的免疫相容性兩個特性。 領銜該研究的杭州啟函生物公司團隊說,科研人員把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和轉座子基因插入技術結合,修改了一批基因位點,培育出一
Nature子刊:通過尿液檢測早期器官移植排斥反應
早期發現移植排斥反應對于患者的長期生存至關重要。器官移植后,在急性細胞排斥期間,抗原呈遞細胞和靶同種異體細胞呈現的同種異體抗原會介導受體細胞毒性CD8 + T細胞激活并釋放顆粒酶B,從而引發移植物的組織損傷。研究表明,早發性急性細胞排斥與顆粒酶B表達直接相關。目前,穿刺活檢是用于檢測移植排斥的主
美國將首次開啟HIV陽性器官移植項目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最近得到了對HIV陽性病人進行HIV陽性肝臟和腎臟移植的批準,同時他們表示一旦器官接受者及供體到位,他們將立刻著手進行移植。 這將是美國首次進行HIV陽性器官移植,據估計美國有大約600名HIV陽性病人同意捐贈他們的器官,但是之前由于法律限制HIV陽性器官移植一直未能成
北京上海首批獲準開展人體器官移植醫院名單
北京市衛生局6月25日上午發布公告,根據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審核意見和社會公示結果,準予北京安貞醫院等13家醫院(含軍隊和武警部隊醫院)開展相應項目的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名單附后)。未辦理人體器官移植相應專業診療科目登記的醫療機構,一律不得從事人體器官移植。對違反規定者,將依照
Science轉化醫學:病毒感染有利于器官移植?
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是肝臟移植的最常見原因。移植之后,機體內的丙肝病毒仍會感染新肝臟,免疫系統在那里高度活躍。 德國Helmholtz中心和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科學家們發現,盡管免疫非常活躍,但新移植的肝臟并不會因此而受到排斥。病毒對先天免疫系統的長期刺激,實際上提高了機體的耐受幾率。這項研究
中國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辭世-遵從遺愿捐獻角膜
4月16日,中國器官移植開創者之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教授夏穗生16日下午2時在武漢辭世。家屬遵從老人遺愿捐獻其角膜,并向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獻100萬元人民幣用于醫學研究。夏穗生教授(資料圖)同濟醫院供圖 夏穗生1924年4月出生于浙江余姚一個殷實
中國器官移植領域最大國際合作項目啟動
諾華人與環境基金會將投入一千二百萬元人民幣,支持中國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健康發展。這是中國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今天(7月9日)與諾華人與環境基金會簽署的合作協議的主要內容。?雙方在國家衛生部舉行簽字儀式上宣布:作為中國器官移植領域第一個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項目正式啟動。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負
沈中陽:正確認識器官移植-提高早期治療比例
日前,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在京舉辦,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頂尖科學家齊聚一堂,圍繞醫學與健康、農業與食品安全、環境科學等話題,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動期間,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接受記者采訪,就肝移植領域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沈中陽從事肝移植臨床和研究25年,在我國臨床肝移植領域
MIT:助力器官移植,新技術讓死亡心臟重新“復活”
據MITTechnologyReview網站報道,移植外科醫生開始使用一種能夠使心臟“復活”的設備;這種設備能夠延長心臟在體外持續的時間,從而使一些原本不具備捐贈資格的人的心臟恢復跳動。 在美國,每年約有2400例心臟移植手術,這個數據20年來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通常,心臟移植只依靠來自腦死亡
首例六基因編輯豬猴多器官多組織同期聯合移植
異種移植技術要大規模進入臨床應用,還需要更長時間、更謹慎的觀察探索。作為一項新興的科學技術,異種移植是人類探索生命科學奧秘的有效手段和模型,尤其如果能徹底地突破該技術,將打開人類免疫新紀元,從長遠發展來看,有利于科學發展和人類進步。 10月25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宣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該院
新型3D生物打印技術可打印出理想移植器官
打印出全新的移植器官聽起來好像是我們常在科幻電影中看的一樣,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開發芽接技術,或許有一天可以制造出腎臟、肝臟、心臟及其它人體器官;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Langmuir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其在3-D生物打印領域的研究突破,研
中國內地已有164家醫院獲準開展器官移植
中國器官移植論壇在京開幕 到目前為止,中國內地已有一百六十四家醫院經衛生部審定批準開展器官移植;每年進行三千多例肝移植手術,截至今年六月底已累計完成一萬四千六百一十三例。這是國家衛生部醫政司司長王羽8月18日透露的數字。?王羽在8月18日北京舉行的中國器官移植論壇暨《中國肝臟移植手冊》首發式上稱,
衛計委:捐獻器官移植下月起計算機自動分配
稀缺的捐獻器官先移植給誰?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8月21日公布的《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規定(試行)》,9月1日起,捐獻器官必須通過器官分配系統進行分配,以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排除人為干預,確保器官捐獻移植透明、公正、可溯源。 據介紹,我國已研發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該系統嚴格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