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檢查介紹
1.血液檢查 氮質血癥多見。半數患兒有代謝性酸中毒。血鉀升高。90%患兒有進行性消耗性血小板減少,也可有微血管病性溶血。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2.尿液檢查 顯示肉眼或鏡下血尿。 3.影像學檢查 腎臟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均可能有陽性所見,但以超聲學檢查最為重要。 (1)X線平片 腹部平片可估計腎臟大小及腎區是否有鈣化影。 (2)超聲檢查 因其無痛、無放射性和非侵入性,為首選的檢測方法和監測手段。早期在發病后30分鐘即有陽性改變,包括腎腫大,腎皮、髓質分界不清,腎葉結構破壞和回聲減弱;中期在病后10~21天出現因腎實質細胞浸潤、出血或纖維化而致回聲波增強,腎皮質和髓質間界線又趨清晰;可見到擴張的腎內靜脈和腎周靜脈的回聲影,若有腎上腺出血可有強回聲波;晚期在病后2個月行多普勒超聲檢查可證實血管內有無血流通過,尤以早期即可發現腎小靜脈在舒張期即無血流通過。若能見到腎靜脈搏動,則可排除該側的新生兒RVT。......閱讀全文
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檢查介紹
1.血液檢查 氮質血癥多見。半數患兒有代謝性酸中毒。血鉀升高。90%患兒有進行性消耗性血小板減少,也可有微血管病性溶血。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2.尿液檢查 顯示肉眼或鏡下血尿。 3.影像學檢查 腎臟的各種影像學檢查均可能有陽性所見,但以超聲學檢查最為重要。 (1)X線
關于腎靜脈血栓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液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增高;血乳酸脫氫酶升高;抗凝血酶Ⅲ及纖溶酶原含量下降。 2.尿液檢查 血尿和尿蛋白明顯增加;腎功能急劇下降可見尿素氮,肌酐明顯增高。 3.影像學檢查 無創的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磁共振及腎核素掃描等,只對腎靜脈主干血栓有診斷意義,典型的征象為擴大的腎靜脈內見
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簡介
新生兒腎靜脈血栓(RVT)即新生兒腎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腎靜脈主干和(或)分支血栓形成而致腎靜脈部分或全部阻塞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腎臟。有學者報道,新生兒腎靜脈血栓占新生兒死亡數的1.9%~2.7%,男女比例為2:1。
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介紹
RVT在新生兒期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被原發疾病掩蓋。典型的RVT有腹痛、血尿和腎腫大三大主癥,但腹痛在新生兒期很難發現,代之以血小板減少。 1.血尿 約60%的患兒在發病24小時內可見到肉眼血尿,繼之有持久性的鏡下血尿及蛋白尿。少尿或無尿者約占30%。 2.腎臟腫大 約60%的患兒可觸
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1、預后: 不伴氮質血癥的單側腎動脈血栓患兒長期隨訪顯示這是一種自限性的疾病,高血壓可緩解,但即使在腎血流已恢復的情況下腎發育仍可能受損。若得不到及時診治,終至腎萎縮或頑固性高血壓或進展為腎衰竭。 2、預防: 積極防治胃腸道疾病,合理喂養,防治嚴重脫水、窒息、缺氧、產傷、缺血等可使血液黏滯
關于兒童腎靜脈血栓形成的檢查介紹
1.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診斷RVT的常用、簡便、無創檢查手段,為臨床上診斷腎靜脈血栓的首選檢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觀察到腎靜脈內血栓及血流異常,但其對操作者要求較高,敏感較高,而特異性較低。 2.增強CT和MRI也可診斷腎靜脈血栓。 3.選擇性腎靜脈造影是診斷腎靜脈血栓的“金標準”。但其為有創
關于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病因分析
任何原因導致新生兒血液出現高凝狀態,腎血流障礙及血管壁損傷時,均可誘發腎靜脈血栓形成。 新生兒RVT的發病過程與以下4個環節有關:腎原發病變,腎門血管蒂受累,腎血流量下降,腎局部血液的高凝狀態。 1.血液高凝 糖尿病母親嬰兒及紅細胞增多癥時易發生新生兒RVT,與患兒高凝傾向有關。 2.腎
治療新生兒腎靜脈血栓的簡介
近20年已摒棄了外科治療而采取保守治療。 1.阻斷血栓形成 補液、擴容、供氧和抗休克以阻斷血栓形成。 2.抗凝及溶栓藥物 盡管抗凝劑可引起繼發性出血和溶血,尤以體重1500克以下極低體重兒的顱內出血多發,但近年來的文獻均趨向于用肝素治療新生兒RVT。也有用鏈激酶或尿激酶等溶栓藥物治愈新生
腎靜脈血栓的輔助檢查
1.影像學檢查無創的影像學檢查如B超CT、磁共振及腎核素掃描等,只對腎靜脈主干血栓有診斷意義。典型的征象為擴大的腎靜脈內見到低密度的血栓,病腎周圍靜脈呈現蜘蛛網狀側支循環對腎靜脈分支血栓診斷價值不大。 2.經皮膚靜脈穿刺選擇性腎靜脈造影對腎靜脈血栓的診斷具有確診意義可明確顯示血栓阻塞的部位、范
關于小兒腎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介紹
腎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腎靜脈主干和(或)分支內血栓形成,導致腎靜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腎靜脈血栓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發生于主干、單個分支或多個分支,也可與其他臟器血管的血栓形成同時并存。急性腎靜脈主干血栓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多不明顯,因有充分時間
關于腎靜脈血栓的病因分析
腎靜脈血栓形成(RVT)是指腎靜脈主干和(或)分支內血栓形成,導致腎靜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 1.血液高凝狀態 常見引起血液高凝狀態的疾病有腎病綜合征;嬰幼兒嚴重脫水;妊娠或口服避孕藥;先天性血栓癥如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先天性蛋白C缺乏癥等;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髓纖
腎靜脈血栓的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血白細胞增高;血漿乳酸脫氫酶升高;抗凝血酶Ⅲ及纖溶酶原含量下降,既是腎靜脈血栓的成因,也是血栓形成后機體代償性凝血-纖溶活性增強的結果纖維蛋白原和血漿纖溶酶抑制物α2-巨球蛋白含量增加在急性期也可因消耗而偏低或正常。 2.尿液檢查血尿和尿蛋白明顯增加;腎功能急劇下降可見尿素氮、肌酐
治療腎靜脈血栓的方法介紹
腎靜脈血栓確診后,應盡快給予抗凝或溶栓療法,以阻止血栓擴散,爭取溶解血栓,盡快促使靜脈回流。對于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溶栓治療可能取得顯著效果,而對于慢性血栓形成者,長期抗凝治療也能防止血栓擴散和減少新的血栓形成,以改善腎功能和減少并發癥發生。 1.溶栓療法 溶栓療法即激活纖溶酶原,溶解纖維蛋
腎靜脈血栓的概述
是指腎靜脈主干和(或)分支內血栓形成,導致腎靜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腎靜脈血栓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發生部位有主干單個分支或多個分支也可與其他臟器血管的血栓形成同時并存。急性腎靜脈主干血栓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多不明顯因有充分時間形成側支循環以改善
關于兒童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一、預后: 本病預后不好,新生兒如治療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95%,現采用綜合保守治療病死率已下降至20%以下。 1.腎臟基礎疾病加重 使腎臟基礎疾病加重,尿蛋白排出增加,可使原對激素敏感的腎病綜合征轉化為難治性腎病,甚至腎功能惡化。 2.栓塞并發癥 可以栓塞肺、腦等重要臟器,大面積肺栓
關于小兒腎靜脈血栓形成的預后和預防介紹
一、預后: 本病預后嚴重,在新生兒如治療不及時,病死率可高達95%,現采用綜合保守治療病死率已下降至20%以下。但其對預后的影響為: 1.導致腎功能惡化 主要對基礎腎臟疾病有所影響,急性腎靜脈血栓能導致腎功能惡化,蛋白尿加重,使原對激素敏感的單純性腎病轉化為難治性腎病。 2.栓塞并發癥
兒童腎靜脈血栓形成的基本介紹
腎靜脈血栓形成(RVT)是指腎靜脈主干和(或)分支內血栓形成,導致腎靜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腰痛、肉眼血尿、腎腫大被視為典型的RVT三聯征。腎靜脈血栓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發生于主干、單個分支或多個分支,也可與其他臟器血管的血栓形成同時并存。由于解剖位置的不同,左腎靜脈
如何診斷腎靜脈血栓?
具有腎靜脈血栓致病因素的患者,凡有下述情況者,應行進一步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1.突然出現劇烈腰痛。 2.難以解釋的血尿增多。 3.難以解釋的尿蛋白增加。 4.難以解釋的腎功能急劇下降。 5.不對稱的下肢水腫。 6.腎病綜合征患者出現頑固性的激素抵抗。 7.腎病綜合征患者出現肺栓
關于小兒腎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
鐮狀細胞貧血等。也常見于患先天性腎或心異常的患兒進行血管造影術后,可能與高滲狀態有關。較易發生于患妊娠中毒癥、難產、產前缺氧及糖尿病母親的小兒。也可見于小年齡組無明顯誘因者。 1.繼發于腎病 小兒多見于單純性腎病復發后轉為難治性者。 2.繼發于下腔靜脈血栓 繼發于下腔靜脈血栓或腎靜脈、下
腎靜脈血栓的發病機制
腎靜脈血栓的發生機制主要有凝血因子的合成過多和滅活不足,以及纖維溶解系統活性下降,血小板數量增加活性增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等。這些因素常常共同存在,彼此影響互為因果,處于極其復雜的動態變化之中。下面以腎病綜合征為例探討腎靜脈血栓形成的機制。 1.凝血與抗凝系統腎病綜合征時大量蛋白質隨尿液排出
關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檢查的方式介紹
1.多普勒血流和體積描記儀檢查 為無創性檢查方法,有助于明確患肢血液回流和供血狀況。 2.核素靜脈造影 從雙足背靜脈注射核素標記锝(Tc)人體白蛋白微粒后作靜脈顯像,以觀察小腿,大腿,盆腔,腹部靜脈顯像情況,“熱點”表示新鮮血栓所在。 3.放射性纖維蛋白原試驗 應用I標記的人體纖維蛋白
關于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檢查介紹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血電解質。 2.血糖、免疫項目、腦脊液檢查,如異常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影像學檢查 1.頭部CT和CTA CT特征性改變為靜脈竇內異常高密度灶或腦靜脈內高密度灶即條索征,增強掃描后上矢狀竇后可見一空的三角形影,即delta;征。CT改變還包括腦水腫、出血及梗死和腦
腎靜脈血栓的實驗室檢及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血白細胞增高;血漿乳酸脫氫酶升高;抗凝血酶Ⅲ及纖溶酶原含量下降,既是腎靜脈血栓的成因,也是血栓形成后機體代償性凝血-纖溶活性增強的結果纖維蛋白原和血漿纖溶酶抑制物α2-巨球蛋白含量增加在急性期也可因消耗而偏低或正常。 2.尿液檢查血尿和尿蛋白明顯增加;腎功能急劇下降可
腎靜脈血栓的病發原因
腎靜脈血栓的常見原因包括兩類疾病:一是血液高凝狀態,常見引起血液高凝狀態的疾病有腎病綜合征;嬰幼兒嚴重脫水;妊娠或口服避孕藥;先天性血栓癥如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先天性蛋白C缺乏癥等;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髓纖維增生癥等二是靜脈壁受損常見引起靜脈壁受損的疾病有腎細胞癌侵犯腎靜脈;腎臟外傷;鄰近器官組織
腎靜脈血栓的并發癥
主要并發急性腎衰竭及肺栓塞,個別患者可有高血壓危象等并發癥。腎靜脈血栓臨床診斷有一定困難漏診率高醫師必須提高警惕性具有腎靜脈血栓致病因素的病人,凡有下述情況者,應行進一步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 1.突然出現劇烈腰痛。2.難以解釋的血尿增多;3.難以解釋的尿蛋白增加;4.難以解釋的腎功能急劇下降
腎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
本病臨床表現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視RVT發生的緩急和輕重而異腎靜脈急性完全性血栓形成,以小兒多見因沒有充足的側支循環形成,臨床表現為寒戰、發熱劇烈腰肋痛及腹痛肋脊角明顯的壓痛、腎區叩痛,血白細胞升高、血尿和病腎的功能喪失。影像學可發現腎腫大。如雙側腎靜脈均發生血栓形成,或原先有一側腎已沒有功能,而
關于兒童腎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并發癥介紹
1、診斷: 經影像學檢查和臨床表現及高凝血癥和高黏滯血癥可確診腎靜脈血栓形成,病因鑒別診斷,須依賴病史,臨床特點和實驗室檢查來確定。 2、鑒別診斷: 可觸及腎臟,伴有或不伴有血尿時,應注意與腎胚瘤、腎盂積水、多發性腎囊腫及腹膜后出血等疾病鑒別。 3、并發癥: 腎靜脈血栓一旦發生,隨時有
關于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檢查方式介紹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依據可能的病因選擇。 1.血常規、血電解質檢查 2.血糖、免疫項目、腦脊液檢查 (1)頭部CT和CTA檢查CT特征性改變為靜脈竇內異常高密度灶或腦靜脈內高密度灶即條索征,增強掃描后上矢狀竇后可見一空的三角形影,即δ征。CT改變還包括腦水腫、出血及梗死和腦室系統改變的影像
關于靜脈血栓形成的介紹
靜脈血栓癥有兩種:一是血栓性靜脈炎,它是指炎癥為首發而血栓形成是繼發的;另一個是靜脈血栓形成,它是指血栓形成為首發現象,靜脈壁的炎癥過程是繼發的,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常見。老年人不僅發病率高,而且易產生致命性肺栓塞,值得重視。
關于分側腎靜脈腎素活性測定的檢查過程介紹
導管誤插入其他分支或在腎靜脈的近端則取得的血標本內包括有其他靜脈的回流,致使腎靜脈內血漿腎素稀釋而出現假象。采用一條導管收集兩腎靜脈作腎素活性測定常會出現錯誤,因此主張采用兩條導管同步采集三次腎靜脈標本。若其中兩次腎素活性值相似,則認為可靠,在單側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病例中陽性率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