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鉀顆粒的藥理毒理及藥代動力學
藥理毒理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Na+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細胞內外的電位差,K+釋出到細胞外,引起或加重高鉀血癥。而代謝紊亂也會影響酸堿平衡,正常的細胞內外鉀離子濃度及濃度差與細胞的某些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如碳水化合物代謝、糖原貯存和蛋白質代謝、神經、肌肉包括心肌的興奮性和傳導性等。 藥代動力學 氯化鉀口服后可迅速被胃腸道吸收,約吸收給藥量90%。體內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細胞內液除離子狀態外,一部分與蛋白質結合,另一部分與糖及磷酸結合,鉀90%由腎臟排泄,10%由糞便排出。......閱讀全文
氯化鉀顆粒的藥理毒理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Na+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細胞內外的電位差,K
氯化鉀顆粒的用法用量
口服鉀鹽用于治療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常規劑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溫開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飯后服用,并按病情調整劑量。一般成人每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氯化鉀顆粒的相互作用
0. 1.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尤其是具有較明顯鹽皮質激素作用者、腎上腺鹽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因能促進尿鉀排泄,合用時降低鉀鹽療效。 1. 2.抗膽堿能藥物能加重口服鉀鹽尤其是氯化鉀的胃腸道刺激作用。 2. 3.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加重口服鉀鹽的胃腸道反應。 3. 4.合用庫存
簡述氯化鉀顆粒的藥理毒理
1、藥理毒理 :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Na+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
氯化鉀顆粒的適應癥
1.治療低鉀血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如進食不足、 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 2.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服用洋地黃藥物的患者),需預防性補充鉀鹽。如進食很少、嚴重或慢性
氯化鉀顆粒的藥理作用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Na+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細胞內外的電位差,K
氯化鉀顆粒的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胸痛(食道刺激),腹痛、腹瀉、甚至消化性潰瘍及出血。在空腹、劑量較大及原有胃腸道疾病者更易發生。 2.原有腎功能損害時應注意發生高鉀血癥。
氯化鉀顆粒的注意事項
1.下列情況慎用: (1)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K+排泄減少; (2)急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應給予補鉀,但需鑒別高鉀性或正常性周期麻痹; (4)慢性或嚴重腹瀉可致低鉀血癥,但同時可致脫水和低鈉血癥,引起腎前性少尿; (5)
氯化鉀顆粒的所屬類別及性狀
所屬類別 化藥及生物制品 >>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調節藥 >> 電解質平衡調節藥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微黃色顆粒。
氯化鉀顆粒的用法用量及禁忌
用法用量 口服鉀鹽用于治療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常規劑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溫開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飯后服用,并按病情調整劑量。一般成人每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禁忌 高鉀血癥禁用。
氯化鉀顆粒的規格及用法用量
規格 1.6g (相當于鉀0.524g) 用法用量 口服鉀鹽用于治療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常規劑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溫開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飯后服用,并按病情調整劑量。一般成人每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關于氯化鉀顆粒的用法用量介紹
一、用法用量: 口服鉀鹽用于治療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常規劑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溫開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飯后服用,并按病情調整劑量。一般成人每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二、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
關于氯化鉀顆粒的注意事項介紹
1.下列情況慎用: (1)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K+排泄減少; (2)急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應給予補鉀,但需鑒別高鉀性或正常性周期麻痹; (4)慢性或嚴重腹瀉可致低鉀血癥,但同時可致脫水和低鈉血癥,引起腎前性少尿; (5)
概述氯化鉀顆粒的藥物相互作用
1.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尤其是具有較明顯鹽皮質激素作用者、腎上腺鹽皮質激素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因能促進尿鉀排泄,合用時降低鉀鹽療效。 2.抗膽堿能藥物能加重口服鉀鹽尤其是氯化鉀的胃腸道刺激作用。 3.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加重口服鉀鹽的胃腸道反應。 4.合用庫存血(庫存10日以下含鉀3
關于氯化鉀顆粒的基本信息介紹
氯化鉀顆粒,適應癥為 1.治療低鉀血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如進食不足、 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 2.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服用洋地黃藥物的患者),需預防性補充鉀鹽
氯化鉀顆粒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禁忌 高鉀血癥禁用。 注意事項 1.下列情況慎用: (1)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K+排泄減少; (2)急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3)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低鉀性麻痹應給予補鉀,但需鑒別高鉀性或正常性周期麻痹; (4)慢性或嚴重腹瀉可致低鉀血癥,但同時可致脫水
氯化鉀顆粒的規格及不良反應
規格 1.6g (相當于鉀0.524g) 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胸痛(食道刺激),腹痛、腹瀉、甚至消化性潰瘍及出血。在空腹、劑量較大及原有胃腸道疾病者更易發生。 2.原有腎功能損害時應注意發生高鉀血癥。
氯化鉀顆粒的適應癥及規格
適應癥 1.治療低鉀血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如進食不足、 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 2.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服用洋地黃藥物的患者),需預防性補充鉀鹽。如進食很少、
氯化鉀顆粒的藥代動力學
氯化鉀口服后可迅速被胃腸道吸收,約吸收給藥量90%。體內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細胞內液除離子狀態外,一部分與蛋白質結合,另一部分與糖及磷酸結合,鉀90%由腎臟排泄,10%由糞便排出。
氯化鉀顆粒的性狀及適應癥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微黃色顆粒。 適應癥 1.治療低鉀血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如進食不足、 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 2.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服用洋地黃藥物的患
氯化鉀顆粒的不良反應及禁忌
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胸痛(食道刺激),腹痛、腹瀉、甚至消化性潰瘍及出血。在空腹、劑量較大及原有胃腸道疾病者更易發生。 2.原有腎功能損害時應注意發生高鉀血癥。 禁忌 高鉀血癥禁用。
氯化鉀顆粒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
用法用量 口服鉀鹽用于治療輕型低鉀血癥或預防性用藥。常規劑量成人每次0.5~1g(6.7~13.4mmol)用溫開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3次,飯后服用,并按病情調整劑量。一般成人每日最大劑量為6g(80mmol)。 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胸痛(食道刺
氯化鉀顆粒的適應癥及用法用量
適應癥 1.治療低鉀血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鉀血癥,如進食不足、 嘔吐、嚴重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低鉀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和補充高滲葡萄糖等。 2.預防低鉀血癥,當患者存在失鉀情況,尤其是如果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危害較大時(如服用洋地黃藥物的患者),需預防性補充鉀鹽。如進食很少、
氯化鉀顆粒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不良反應 1.口服可有胃腸道刺激癥狀,如惡心、嘔吐、咽部不適、胸痛(食道刺激),腹痛、腹瀉、甚至消化性潰瘍及出血。在空腹、劑量較大及原有胃腸道疾病者更易發生。 2.原有腎功能損害時應注意發生高鉀血癥。 注意事項 1.下列情況慎用: (1)急性脫水,因嚴重時可致尿量減少,尿K+排泄減少;
氯化鉀顆粒的藥代動力學及貯藏
藥代動力學 氯化鉀口服后可迅速被胃腸道吸收,約吸收給藥量90%。體內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細胞內液除離子狀態外,一部分與蛋白質結合,另一部分與糖及磷酸結合,鉀90%由腎臟排泄,10%由糞便排出。 貯藏 密閉保存。
氯化鉀顆粒的藥理毒理及藥代動力學
藥理毒理 鉀是細胞內的主要陽離子,其濃度為150~160mmol/L,而細胞外的主要陽離子是鈉離子,鉀濃度僅為3.5~5.0mmol/L。機體主要依靠細胞膜上的Na+-K+-ATP酶來維持細胞內外的K+、Na+濃度差。體內的酸堿平衡狀態對鉀代謝有影響,如酸中毒時H+進入細胞內,為了維持細胞內外
氯化鉀
性狀本品為無色長棱形、立方形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不溶鑒別本品的水溶液顯鉀鹽與氯化物鑒別(1)的反應(通則0301)。檢查酸堿度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不得顯色;加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0.30ml后,應顯粉紅色。溶液的
氯化鉀介紹
性狀本品為無色長棱形、立方形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不溶鑒別本品的水溶液顯鉀鹽與氯化物鑒別(1)的反應(通則0301)。檢查酸堿度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不得顯色;加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0.30ml后,應顯粉紅色。溶液的
氯化鉀片
性狀本品為白色片、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鑒別取本品的細粉適量,加水溶解后,濾過,濾液顯鉀鹽與氯化物鑒別(1)的反應(通則0301)檢查應符合片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通則0101)。含量測定取本品2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于氯化鉀0.15g),加水50ml使氯化鉀溶解,加
氯化鉀緩釋片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白色或類白色。鑒別取本品,除去包衣,研細,取細粉適量,加水使氯化鉀溶解,濾過,濾液顯鉀鹽與氯化物鑒別(1)的反應(通則0301)。檢查溶出度方法一照溶出度與釋放度測定法(通則0931第二法)測定溶出條件以水900m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鐘50轉,依法操作,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