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梁泉峰發《AdvancedScience》合成生物學新進展人工多倍體菌株構建
近日,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泉峰/祁慶生團隊在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題為“Creating Polyploid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fficient L-threonine Production”的研究論文。梁泉峰教授和祁慶生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王蘇蒙為論文第一作者。基因組的拷貝數問題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問題體系之一。合成生物學的最終目標是創造新的生命體系,而設計高效的微生物細胞工廠用于高附加值的生產是目前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重點。細胞由于染色體數量的增加,其遺傳多樣性大大增強,提高了細胞對環境壓力的抵抗能力。自然界中多倍體常見于真核生物中,并且構建人工細胞實際應用潛力也是未知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設計構建新的原核生物人工多倍體細胞并將其應用到生物化學品的生產。本研究通過精細調控細胞的分裂,設計創建新的多倍體大腸桿菌(包含......閱讀全文
山大梁泉峰發《Advanced-Science》合成生物學新進展人工多倍體菌株構建
近日,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梁泉峰/祁慶生團隊在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題為“Creating Polyploid Escherichia coli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fficient L-threonine Production”的研究論文。梁泉峰教授
山東大學獲一項國家自科基金國際合作重大項目資助
近日,由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技術研究院祁慶生教授牽頭申請的“合成塑料降解轉化微生物菌群”項目經中國和歐盟雙方專家評審及機構協商,獲得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立項資助。項目由三個課題有機組成,總資助金額1500萬元,實現了山東大學在該領域的突破。
山東大學祁慶生教授-基于CRISPRCas9一步式改造細菌基因組
同源重組介導的基因工程,已廣泛應用于原核生物中,并具有較高的效率和準確性。然而,用這種方法來實現更大規模的基因組編輯(具有許多基因或大的DNA片段),還是有限的,因為DNA編輯模板構建的程序相對復雜。11月24日,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祁慶
PNAS:利用大腸桿菌合成生物學系統-發現跳躍基因的奧秘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使用大腸桿菌的合成生物學系統,實時觀察到了活細胞內的跳躍基因活動。這為理解跳躍基因機制提出了新思路。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雜志上,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物理前沿中心活細胞物理中心的物理學教授Thomas Kuhlman和Nigel Goldenfel
大腸桿菌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大小0.4~0.7×1~3um,無芽胞,大多數菌株有動力。有普通菌毛與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類包膜,革蘭氏陰性桿菌。(二)培養特性在血瓊脂平板上,有些菌株產生β型溶血。在鑒別性或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有顏色、直徑2~3mm的光滑型菌落。生化反應:大部分菌株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并發酵葡萄糖、
梁曉峰:強化麻疹接種并非因為病例劇增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表示,44年經驗證明麻疹疫苗安全可靠,重復接種不影響健康;此次強化接種可實現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標。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梁曉峰 9月11日,一場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麻疹疫苗接種行動,將在全國拉開序幕,并持續到20日。但是一些家長提出質
概述大腸桿菌的生物學特性
1、理化特性 大腸桿菌是短桿菌,兩端呈鈍圓形,革蘭陰性。有時因環境不同,個別菌體出現近似球桿狀或長絲狀;大腸桿菌多是單一或兩個存在,但不會排列呈長鏈形狀;大多數的大腸桿菌菌株具有莢膜或微莢膜結構,但是不能形成芽孢;多數大腸桿菌菌株生長有菌毛,其中一些菌毛是針對宿主及其他的一些組織或細胞具有黏附
《合成生物學》教材出版
近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建忠主編的《合成生物學》教材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鄧子新為該教材作序。他認為,《合成生物學》教材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教材。教材的出版將為我國合成生物學的人才培養做出重要貢獻。合成生物學是生物學、工程學、物理學、化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相
研究發現細菌酸耐受性新機制
對于細菌來說在酸性環境中的生長能力至關重要。例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會在宿主消化道內定殖并引起疾病,而它們在侵染宿主的全過程中都要抵御外界的酸性環境:人的胃部呈強酸性(pH1.5-2.5),被認為是宿主防御腸道致病菌的第一道屏障;而小腸內呈弱酸性(pH4-6),大腸桿菌等會在這里快速繁殖并致病。
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2010年9月26日―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基金委與歐盟環境生物技術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歐盟委員會(EC)簽署的合作文件以及雙方共同組織的研討會所確定的合作內容,2019年,雙方共同資助中歐科學家在“Microorganism communities for plastics biodegradation”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項目。經過公開
-合成生物學的現實挑戰
合成生物學標志性人物克雷格·文特爾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人們似乎正走在成為“造物主”的康莊大道上。 如今的合成生物學正成為各國爭搶的科技高地。去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將向相關研究機構提供2000萬英鎊資金,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鼓勵合成生物學技術商業化。今年2月,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
鄭慶飛:從合成化學走向合成生物學
“如果把海南島上所有的天然橡膠都收割來用于做鞋,全中國每人一只都不夠,沒有合成橡膠技術,我們連鞋都不夠穿。”人類今天的衣食住行能夠得到滿足,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合成生物學中更多地是在使用已有的或改造過的基因模塊通過工程學手段拼裝、搭建一個自然界中本沒有的生命體系。 合成化學功不可沒
國自然發文:公布“杰青”“優青”評審專家名單-共205人!
8月3日,根據國務院相關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發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組成名單。 具體名單如下: Jingyi Yu、艾渤、蔡祿、蔡新霞、曹俊誠、曹先彬、曾璇、柴毅、常勝江、陳根祥、陳積明、陳謀、陳啟
合成生物學:正在起飛的技術
文特爾:聰明的"園丁" 生物技術有時更像人與自然交流的一種傳統方式:園藝。園藝技術主要是通過修剪與嫁接。以基因為"修剪嫁接"對象的生物技術卻遇到了這樣的攔路虎:生命體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而不管人類"主人"有什么打算。生物技術中的"修剪"包括去除一些雖對野生生命有好處但卻消耗能量,不利完成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
4月14日,“2024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峰會暨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召開,上海市副市長劉多、市政府副秘書長尚玉英、市政府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吳金城出席會議,并為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丁奎嶺,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席金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成立
合成生物學是上海加快布局的“未來產業”,為推動該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上海正式成立新型研發機構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并于14日為該中心揭牌。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由科技產業服務機構與合成生物學科技創新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非營利組織、領軍企業等廣泛合作,面向全球開展合成生
天津公布自然科學基金等3個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
2024年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科學技術普及、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 按照工作安排,現將2024年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科學技術普及、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名單公布如下(按專家姓氏拼音排序): 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艾欣、安輝耀、安立寶、安興濤、白東亭、白基成、白玲
2015年何梁何利獎公布-多位生物學家獲獎
何梁何利基金于1994年3月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截至今年已經成功舉辦多屆。基金分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旨通過獎勵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沖上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
大腸桿菌微生物學檢查法
(一)細菌的分離鑒定1.標本:腸道外感染取中段尿、血液、膿液、腦脊液等,腹瀉者取糞便。2.分離培養與鑒定:糞便標本直接接種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血液需先經肉湯增菌,再轉種血瓊脂平板。其他標本可同時接種血瓊脂平板和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37℃孵育18~24小時后,觀察菌落并涂片染色鏡檢。采用一系列生化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生物學特性
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對人無害。它有三種抗原結構,即菌體抗原(又叫O抗原)、包膜抗原(又叫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叫H抗原)。 O抗原是對大腸桿菌進行分型的基礎,已發現有170多種。其中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類感染性腹瀉。引起人類感染性腹瀉的大腸桿菌又可被分為5類
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多倍體的特征
多倍體植株的一般特征是莖粗、葉大、花大、果實大,但往往生長慢,矮生,成熟也較遲。?多倍體的植株糖類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體葡萄的果實比二倍體葡萄的果實大得多,四倍體番茄的維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體的品種幾乎增加了一倍。
DNA新“寫法”提振合成生物學
雖然科學家能以更快的速度閱讀DNA序列,但其編寫DNA的能力并未跟上。那些想要的用于諸如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定制”DNA,只能勉強對付在緩慢且昂貴的化學過程中被合成的短鏈。 這種情況似乎即將改變。近日,來自法國一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的研究人員在于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合成生物學會議上宣布,利用生物體內
打破合成生物學瓶頸的新程序
最近,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計算機程序,將向全世界打開合成生物學的一個挑戰性領域。 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員為了開發一種技術,快速、廉價地讀寫DNA,以合成和操縱多肽和蛋白質,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 但是,當這種技術遇到重復的基因譜時會出錯。這包括許多天然和合成的材料,適用范圍很廣,從從生
細胞外基質的生物學合成
哺乳動物中,細胞外基質的成分由成纖維細胞及成骨細胞(Osteoblast)合成,其中前者位于皮膚、肌腱及其它結締組織中,后者位于骨骼中。膠原蛋白、非膠原糖蛋白等物質在這些細胞中被合成,并通過胞外分泌(Exocytosis)釋放到其外部,在胞外完成組裝。例如,膠原蛋白在組裝前以原骨膠原(Procoll
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中新網上海4月14日電 (記者 鄭瑩瑩)2024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峰會暨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揭牌儀式14日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召開。4月14日,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在滬揭牌。(上海市科委 供圖)上海市副市長劉多在大會致辭中指出,合成生物學已成為世界各國增強核心競爭力、塑造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也是
補體激活生物學活性的合成
補體受體存在于多種細胞.CR1(CD35),膜輔助因子蛋白(MCP,CD46)和DAF(CD55)對C3b的分解起調節作用.HRF和CD59防止在自身細胞形成攻膜復合物.CR1(CD35)在清除免疫復合物中起著作用,CR2(CD21)調節著B細胞的功能(抗體的產生),并且它也是EB病毒的受體.C
藍細菌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
光合生物制造技術是指以光合生物為平臺,將太陽能和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和生物基化學品的技術,可以在單一平臺、單一過程中同時取得固碳減排和綠色生產的效果。藍細菌是極具潛力的光合微生物平臺,相比較于高等植物和真核微藻,具有結構相對簡單、生長快速、光合效率高、遺傳操作便捷等優勢,易于進行光合細胞工
-合成生物學:操縱生物制造業
如果有一天,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可以直接用來充當生產產品的機器或者車間,那么,工業生產或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如今,這一完美的構想正在逐步落地。 自從生物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后,生物制造業也加快了取代化工產業的步伐。而合成生物學由于能夠通過人工設計和構建自然界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