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秒激光:為“狂飆”的電子攝影
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左)、費倫茨·克勞斯(中)和安妮·呂利耶(右)因“用實驗方法產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的阿秒量級光脈沖”而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就像我們用光來觀察周圍的宏觀世界一樣,我們也可以用光來探測亞原子世界。但必須遵守一個原則:任何測量都必須快于被研究系統發生明顯變化所需的時間,否則只能得到模糊的結果。 在一個分子中,原子在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10^-15秒)時間尺度內運動,其位置和能量在1到幾百阿秒內發生變化,要對其運動進行測量,飛秒技術“愛莫能助”。 阿秒有多短暫呢?1阿秒是10^-18秒,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1阿秒之于1秒,相當于1秒之于宇宙的年齡(138億年)。一束光從房間的一邊到達對面墻上,就需要100億阿秒。 阿秒脈沖“現形記” 如何讓光脈沖達到阿秒量級?理論上,可通過組合多個波長的短波長激光脈沖來產生更短的光脈沖。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魏志義向科技日報記......閱讀全文
西安光機所獲得75as阿秒光脈沖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阿秒科研團隊在實驗上獲得了75as的阿秒光脈沖產生與測量結果。這是目前國內阿秒光學領域的最新進展。 阿秒光源有望以高速攝影的方式把物質內部原子尺度上電子運動的物理圖像以“慢動作”的形式再現,從而能以極
僅持續53阿秒!迄今最短電子脈沖創建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德國科學家已創造出迄今最短的電子短脈沖,其持續時間僅為53阿秒,速度之快足以讓顯微鏡捕捉到電子在原子間跳躍的圖像。研究團隊表示,最新突破有望催生更精確的電子顯微鏡,在原子尺度上捕捉清晰的圖像,還可加快計算機芯片中數據的傳輸速度。 電子脈沖用于表示計算機內部的數據或
上海高研院阿秒脈沖診斷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電子激光團隊在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診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提出并驗證了基于自參考干涉光譜對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進行單發診斷的新方法,為破解阿秒自由電子激光高精度實時診斷的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Self-Referenced Spectral Int
上海高研院阿秒脈沖診斷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由電子激光團隊在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診斷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提出并驗證了基于自參考干涉光譜對超快自由電子激光脈沖進行單發診斷的新方法,為破解阿秒自由電子激光高精度實時診斷的難題提供了全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以Self-Referenced Spectral Int
我國阿秒脈沖的啁啾控制研究獲新突破
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組的論文7月24日發表于PRL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組在7月24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驅動激光場控制色散特性來補償阿秒脈沖固有啁啾的新方法。“這種不同于以往利用介質靜態色散特性的方法被稱之
53阿秒!X光脈沖再創最短時間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道,華裔科學家常增虎領導的科研團隊,再次創造出迄今最短的X光脈沖——僅53阿秒(1阿秒=10-18秒),打破了其2012年創下的67阿秒極紫外光脈沖紀錄,這一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阿秒是一種時間量程,原子核內部作用過程的持續時間可用阿秒表示。在53阿
研究提出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沖新思路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激光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并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且根據這個新物理提出了一種產生單個阿秒渦旋脈沖的方案。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深技大團隊發現阿秒脈沖相干輻射新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137.shtm近日,深圳技術大學教授阮雙琛、周滄濤團隊提出了基于超光速等離子體尾波場產生阿秒脈沖、亞周期相干光激波輻射的物理方案,并闡釋了一種由電子集體作用主導的全新相干輻射產生機制。研究成果發表
深技大團隊發現阿秒脈沖相干輻射新機制
近日,深圳技術大學教授阮雙琛、周滄濤團隊提出了基于超光速等離子體尾波場產生阿秒脈沖、亞周期相干光激波輻射的物理方案,并闡釋了一種由電子集體作用主導的全新相干輻射產生機制。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上。 電磁波輻射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可見光波段的太陽光、燈光,微波波段的手機和WIFI信號等。
新研究在產生高強度阿秒渦旋脈沖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發現利用相對論強度的圓偏振激光與固體靶作用可以產生高強度的攜帶有軌道角動量的表面高次諧波,并揭示出其中的物理本質是光的自旋角動量轉化為軌道角動量,且根據這個新物理提出了一種產生單個阿秒渦旋脈沖的方案。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
阿秒激光:為“狂飆”的電子攝影
皮埃爾·阿戈斯蒂尼(左)、費倫茨·克勞斯(中)和安妮·呂利耶(右)因“用實驗方法產生了可用于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的阿秒量級光脈沖”而獲得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就像我們用光來觀察周圍的宏觀世界一樣,我們也可以用光來探測亞原子世界。但必須遵守一個原則:任何測量都必須快于被研究系統發生明顯變化
水中電子阿秒級運動首次“定格”
在一項類似于定格攝影的實驗中,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拍攝了液態水中電子實時運動的“定格幀”。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這項成果標志著實驗物理學的重大進步。該研究提供了一個窗口,使科學家能在以前用X射線無法企及的時間尺度上了解液體中分子的電子結構。科學家使用同步阿秒X射線脈沖對(圖中粉色和綠色)
水中電子阿秒級運動首次“定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600.shtm科技日報北京2月17日電?(記者張佳欣)在一項類似于定格攝影的實驗中,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團隊首次拍攝了液態水中電子實時運動的“定格幀”。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這項成果標志著實驗物
上海光機所提出測量單個阿秒脈沖載波包絡相位新方案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合作提出了測量單個阿秒脈沖載波包絡相位(CEP)的新方案,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16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11, 123901 (2013)]。文章首次提出了利用周
科學家采用飛秒激光實現阿秒電子動力學直接測量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采用高對比度飛秒激光脈沖技術與等離子體鏡鎖相機制,解決了飛秒激光脈沖與阿秒電子脈沖的時空同步難題,實驗中觀測到電子在光場調制下的空間條紋圖,實驗驗證了“全光阿秒電子示波器”的可行性。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光子學》。 光子
科學家首次實現阿秒電離精密測量
如何實現電子本征運動時間尺度超快精密測量,是阿秒(1阿秒= 10-18秒)超快科學的一個核心問題。1月4日,華東師范大學精密光譜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吳健團隊在《物理評論X》(Physical Review X)在線發表論文,研究人員借助一氧化氮分子形狀共振電離過程,首次報道了阿秒時間尺度上分
阿秒激光器可為單個電子活動“攝像”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8月16日(北京時間)報道,一國際科研團隊研制出一種新的阿秒級(1阿秒=10-18秒)激光器,當單個電子參與化學反應時,這種激光器或可為其“攝像”,這是迄今為止最高清、最快速的數據收集活動。一旦取得成功,新激光系統將對從基礎化學到復雜的藥物研究、化學工程學等領
潘義明:對阿秒物理的研究推動飛秒技術的應用和普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98.shtm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
加快100萬倍,金屬電子釋放實現阿秒范圍測控
據《自然》雜志26日報道,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羅斯托克大學和康斯坦茨大學的物理學家證明:通過疊加兩個不同強度和頻率的激光場,可以測量金屬的電子釋放并將其精確控制到幾阿秒(1阿秒為10^-18秒)。這些發現可能會帶來新的量子力學見解,并使電子電路的運行速度比現在的快100萬倍。 激光技術的
加快100萬倍,金屬電子釋放實現阿秒范圍測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20.shtm
新突破!最快阿秒顯微鏡問世,可定格電子運動
電子的運動速度極快,一秒鐘內就能繞地球好幾圈。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團隊開發出一款世界上最快的阿秒顯微鏡,能做到抓拍運動電子的定格圖像。該顯微鏡將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工程、材料科學等領域帶來突破。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 透射電子顯微鏡可將物體放大到實際尺寸的數百萬倍。這種顯微鏡不
多路輸出高壓納秒脈沖發生器
多路輸出高壓納秒脈沖發生器屬于電脈沖觸發信號源裝置解決了多通道氣體放電激光器觸發脈沖前沿陡度低,電壓幅值低,能量小等技術侍猓?墑迪侄嗦吠?筆涑雎齔邇把囟付雀擼ǎ礎?叮?隫/ns,電壓幅值達3倍電源電壓值,能量大的電脈沖觸發信號;適用于觸發:多通道氣體激光器、多個脈沖激光器同步工作、多個磁脈沖發生
科研人員首次“定格”電子在液態水中的阿秒級運動
美國和德國科研團隊在實驗中首次拍攝了液態水中電子實時運動的“定格幀”。該研究提供了一個窗口,使科學家能在以前用X射線無法企及的時間尺度上了解液體中分子的電子結構,標志著實驗物理學的重大進步。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上。 這項研究是通過美國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的同步阿秒X射線脈沖對而實現
探究阿秒瞬態吸收中AutlerTownes分裂形成的響應時間
6月10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及合作者,在理論上探究了阿秒瞬態吸收中Autler-Townes分裂形成的響應時間。6月10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快報(Letter)的形式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A上。 Autler-Townes分裂是共振阿秒瞬態吸收過程中的能級分裂
諾獎帶人類進入阿秒時代-拍攝電子和生命流動的瞬間
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俄亥俄州立大學的Pierre Agostini, 匈牙利-奧地利物理學家?Ferenc Krausz?和 法國/瑞典物理學家?Anne L’Huillier,獲獎理由:表彰他們在物質電子動力學研究中產生阿秒光脈沖的實驗方法。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安妮·勒惠利爾(Anne L’H
秒充秒放——未來的“超級電容”
高性能的超級電容器電極的示意圖。(左: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得到的顯微圖像。右:納米結構的部分示意圖。) 來自印度S.N. Bose國家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的兩位學者研發出了一種具有復合納米結構的新型超級電容器,其擁有比現有的非復合超級電容器電極更優越的性能。由于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00秒長脈沖中性束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被媒體稱為“人造太陽”的“東方超環”(EAST)項目又獲得重大進展,東方超環中性束注入系統實現100秒長脈沖中性束。 據悉,此輪實驗獲得的長脈沖中性束引出,在中國國內尚屬首次,標志著中國在中性束注入加熱研究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介紹,由中科院合肥
2023年物理學諾獎得主鑄魂世界最快相機,帶領人類進入阿秒時代
10月3日,202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費倫茨·克勞斯(Ferenc Krausz)、安妮·呂利耶(Anne L’Huillier),表彰他們對于超快激光和阿秒物理科學的開創性工作。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均為實驗物理學家。他們分別來自
全飛秒和LDV飛秒的比較
全飛秒技術不成熟,無法個性化切削,術后視覺質量不如LDV全激光近視手術,安全性不如超50萬例的LDV全激光近視手術,目前以LDV為代表的全激光近視手術是主流,且手術費用也比全飛秒便宜很多,全飛秒收費貴、安全性差、術后效果也無法保證,是多花錢還要冒更大風險,太不值得了,強烈建議選擇LDV全激光近視手術
多學者熱評Nobel物理學獎-為啥是3人而不是4人?
Ferenc Krausz、Anne L’Huillier和Pierre Agostini(從左至右)。圖片來源:ALEXANDRA BEIER;BERTIL ERICSON;MICHEL EULER10月3日,202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費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