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日前發布10個省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審計結果。10個省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總體管理比較規范,使用效益較好,節能減排工程項目進展順利。 2012年5月~9月,審計署對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江蘇、浙江、河南、廣東、廣西、寧夏10個省、自治區(以下簡稱10個省區)2010年~201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及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進行了審計。 從審計情況看,相關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規范項目實施,取得較好成效。 地方各級政府認真履行節能減排責任,強化目標考核。在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基礎上,10個省區繼續把節能減排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抓手,強化目標責任考核,注重法規制度建設,印發了“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規劃和綜合性工作方案,將節能減排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市和區縣政府;出臺了40 多項規章制度,有效地保障了節能減排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閱讀全文
廣東連日來查處多批次鎘超標大米,“問題大米”的產地湖南已就此展開調查。但是僅有信息公開就夠了嗎?由含鎘大米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引起公眾和媒體的持續關注。此外,本周44個節能減排項目審計耒達標和碳捕集產業市場規模達數百億的話題,也引發媒體熱議。 1 含鎘大米:僅有信息公開就夠嗎? 廣東連
2014年地方兩會紛紛把環保治理列為關注焦點,不少省份和地區擬投入巨資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但《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審計署近三年發布的環保相關領域資金審計公告發現,環保資金“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專家指出,審計報告給未來環保領域的巨資投入提出預警,需警惕相關部門和企業“雁過拔毛”,蠶食相關環保資金
節能減排項目落實如何,是關系群眾環保信心的“風向標” 審計署日前公布了對10省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的審計結果,44個項目未達到預期效果,涉及專項資金15.87億元。無獨有偶,此前幾天,環保部也完成了2012年度全國各省和8家央企主要污染物總量的減排核查,發現少數地方和企業在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