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二院集體患癌事件未果,院長之子低分入學再添疑云,真相究竟如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二院)患癌疑云仍在發酵。 爆料圖片顯示,有人發布信息稱,中山二院蘇士成的學生集體患癌。還有消息稱:“今年乳癌那邊,6個學生患癌,有個還是胰腺癌肝轉移。”另有消息稱,3個博士1個博士后,都小于30歲,全是罕見性。 "在11月9日,中國科協微信公眾號針對此次事件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社會各界之所以對此事引發軒然大波,關鍵在于三名患癌人員與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的關聯性被強烈懷疑,且時間均集中在最近幾年。文章呼吁人們以實事求是、科學理性的態度,盡快揭開事實的真相。這一事件更深層次的警示是,公眾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科技倫理原則:安全的實驗室環境。同時,中山二院院長宋爾衛之子在中學時期與中山二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蘇士成共同發表論文,以及宋爾衛、蘇士成等人的關系圖也在網上引發熱議。" 腫瘤誘導試劑因管理不善可能出現外泄 此前,有消息稱,黃某等人曾工作的乳腺腫瘤實驗室已被拆除......閱讀全文
迷霧重重!中山二院乳腺腫瘤實驗室已拆除?
中山二院在11月8日凌晨2點通報中證實,近年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中有3名罹患癌癥,其中2名現為該院乳腺外科醫生,在臨床工作;另外1名不是該院職工或學生,為外地來院進修人員,已回原單位工作。情況說明還稱,上述實驗室無在讀學生患癌。 網傳,中山二院乳腺腫瘤實驗室已拆除。通過相關媒
中山二院官方回應“多人患癌”-歡迎第三方進行評估
實驗室安全通常大家想到的是爆炸、火災,其他安全因素很少提及。近日,中山二院乳腺科沖上熱搜。11月7日,網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即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疑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致多人患癌。 網傳聊天截圖中,匿名爆料者稱,中山二院一位蘇姓醫生的學生博士畢業后,留院讀
廣東中山二院教授學生集體患癌?中山二院深夜回復通報
日前,網傳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腺外科團隊六名學生集體患癌,引發廣泛關注。今天凌晨2時許,該院就“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團隊疑受實驗環境和試劑影響致多人患癌”等信息發布通報。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表示,經組織調查核實,初步了解到:近年在乳腺腫瘤中心實驗室工作、學習過的人員
中山二院集體患癌事件未果,院長之子低分入學再添疑云,真相究竟如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二院)患癌疑云仍在發酵。 爆料圖片顯示,有人發布信息稱,中山二院蘇士成的學生集體患癌。還有消息稱:“今年乳癌那邊,6個學生患癌,有個還是胰腺癌肝轉移。”另有消息稱,3個博士1個博士后,都小于30歲,全是罕見性。 "在11月9日,中國科協微信公眾號針對此次事
中山二院發布情況說明:無在讀學生患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66.shtm
中山六院連袂華大基因建實驗室
6月12日,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以下簡稱“中山六院”)與華大基因共建的基因檢測實驗室在中山六院掛牌,同時還啟動了結直腸癌防治基因檢測公益專案。據悉,該實驗室可檢測16種腫瘤的遺傳易感基因,并提供檢測前的遺傳諮詢和檢測后的報告解讀(例如疾病介紹,腫瘤風險評估解釋等),針對攜帶易感基因風險的個體
美國院士解析肥胖的促癌機制
最近,麻省總醫院(MGH)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肥胖促進腫瘤進展這種能力背后的一種新機制。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2月9日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雜志上,發現“肥胖與一個稱為PlGF(胎盤生長因子)的因子的過量”之間存在一種關聯,并且PlGF與其受體VE
胰腺腫瘤和胰腺癌啥區別
客戶端讀者姚先生問:去年叔叔因為胰腺腫瘤住院,腫瘤切除后說是良性的。雖然恢復得不錯,但叔叔一直擔心腫瘤復發。另外,胰腺腫瘤和胰腺癌的區別是什么,有相關性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王擁軍解答:胰腺的良性及低度惡性腫瘤分為很多種,主要包括胰腺囊性腫瘤(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
中山大學蘇士成團隊《Cell》發文-導師宋爾衛院士之子竟是一作
顱內轉移瘤(又稱腦轉移廇)系指原發于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細胞轉入顱內,其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3.5%-10%,在全身其他癌癥患者中,腫瘤發生腦轉移的概率約為8%-10%。例如,在非小細胞肺癌當中,大約10%的患者確診時已經發生了腦轉移,另有25%~40%的肺癌患者,會逐漸發展為腦轉移。腫瘤相關腦積水
靶向抗體可讓乳腺腫瘤“破防”
美國研究人員在某些類型的乳腺癌中發現了一種關鍵分子,可以防止免疫細胞進入腫瘤殺死內部的癌細胞。3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該項研究結果或為找到某些侵襲性乳腺癌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教授李榮博士說,在癌癥進展過程中,這種被稱為DDR1的分子組織了一種
晚期腫瘤患者可免費測序基因
對于腫瘤,除了傳統診療方法外,未來還可對患者的基因進行測序,找出容易引發腫瘤的變異基因,再針對該基因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4月20日,“MATCH中國·測序中心”三方聯合實驗室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正式掛牌。該院將借助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MATCH計劃,開展大規模的高
晚期腫瘤患者可免費測序基因
對于腫瘤,除了傳統診療方法外,未來還可對患者的基因進行測序,找出容易引發腫瘤的變異基因,再針對該基因選擇對應的靶向藥物。4月20日,“MATCH中國·測序中心”三方聯合實驗室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正式掛牌。該院將借助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MATCH計劃,開展大規模的高
美國臨床腫瘤協會更新胰腺癌治療首選
胰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近年來明顯上升,5年生存率小余1%,是預后最差的惡性腫瘤之一。美國臨床腫瘤學協會近期發表聲明,更新了胰腺癌患者術后的輔助治療方案,完整的報告發表于《臨床腫瘤學》雜志中。 來自
鹽霉素可抑制肝胰腺腫瘤生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郭傳勇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通過對肝癌及胰腺癌細胞株及裸鼠肝臟原位腫瘤模型的研究,從體外及體內揭示了鹽霉素對肝臟及胰腺腫瘤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雜志上。該研究成果被認為在抗肝癌及胰腺癌方面具有突破性意義。 鹽霉素效果高出普通藥物百倍 鹽
關于乳腺惡性腫瘤的簡介
乳腺惡性腫瘤以來自乳腺導管和小葉上皮的乳腺癌為主,約占乳腺惡性腫瘤的95%以上;其次是來自乳腺間葉組織的軟組織肉瘤等,不足5%。乳腺良性疾病是女性的常見病,包括乳腺良性腫瘤如纖維腺瘤、乳腺增生性疾病、乳腺炎性疾病等,其中部分乳腺良性疾病具有癌變傾向,被稱為乳腺癌前病變,如乳腺導管和小葉上皮不典型
乳腺良性腫瘤疾病的分類
乳腺纖維瘤 乳腺纖維瘤是青年婦女最多見的良性腫瘤,大多為無疼性腫物,多在無意中發現;初期較小,但生長較快,長達3cm時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晰,多較隆突,扁平者較少,表面不甚光滑,細觸之為小結節狀,有些呈明顯分葉狀,中度硬,多無壓痛,可自由推動。 乳腺纖維瘤手術切除效果
全面磨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推行臨床研究新模式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院區)開業100多天,歷經臨床、醫技等患者診療流程的全面“磨合”,目前所有臨床科室全部入駐完畢,病房已全線開放收治患者。浦東院以多學科綜合治療為特色,深化實體化單病種MDT,推行高質量的腫瘤臨床研究新模式。 自2019年8月23日乳腺外科/乳腺腫瘤綜合治療部、胰腺外
-華潤醫療12億投資中山一院東院
???????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前被指在收購醫院方面舉步維艱的華潤醫療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醫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南下,欲一口氣拿下中山醫"東院"(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黃埔分院)的管理權。 消息人士稱,華潤醫療與中山大學方面的談判已經進入最后階段,前者可能以高達12億元的投
腫瘤檢測胰乳腺腫瘤標記(CA-153)介紹
乳腺腫瘤標記(CA 15-3)介紹: CA 15-3為一種乳癌的輔助檢查。CA 15-3檢查正常者,絕不可疏忽乳房自我檢查。防治乳癌最重要是自我檢查,一有懷疑,應立即就醫,進一步做乳房X光攝影。CA 15-3的檢查由于陽性率最高只達50%左右,用于篩檢時應由專業人員小心判讀,切勿自行解讀。乳腺腫瘤
山醫大二院研發多細胞治療腫瘤投入臨床
5月13日,記者從山醫大二院獲悉,該院在山西省率先開展腫瘤生物細胞免疫治療,使腫瘤生物治療升級為多細胞聯合治療投入臨床應用。 山醫大二院腫瘤生物科主任李寶平教授介紹,傳統治療腫瘤的方法長期采用手術、放療、化療,而生物細胞免疫治療成為治療腫瘤的全新手段,在原先DC-CIK 細胞治療的基礎
胰腺癌的實驗室檢查
1、血液生化檢查 早期無特異性血生化改變,腫瘤累及肝臟、阻塞膽管時可引起相應的生化指標,如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汁酸、膽紅素等升高。腫瘤晚期,伴隨惡液質,可出現電解質紊亂以及低蛋白血癥。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現血糖異常。 2、腫瘤標志物檢測 (1)糖類抗原19-9(CA19-9):是目前用
復旦大學,中科院Cancer-Res發現癌癥轉移的新機制
生物通報道:來自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KRAS-NFκB-YY1-miR-489 signaling axis control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發現KRAS通過激活NF-κB炎癥信號通路激活
首屆中國乳腺癌干細胞高峰論壇舉辦
第一屆中國乳腺癌干細胞高峰論壇于10月11日至14日在昆明滇池春天溫泉會館舉辦。本屆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主辦,昆明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云南省腫瘤醫院)、昆明醫科大學附屬甘美醫院(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昆明納瑞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協辦。 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孫漢董院士作為會議
這些重點實驗室都在浙醫二院
浙江省醫學分子生物重點實驗室組建于1991年,依托于浙江大學腫瘤學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惡性腫瘤病因與發病機制研究;惡性腫瘤的早期或無癥狀診斷;惡性腫瘤治療新方法與抗腫瘤藥物開發。 浙江省醫學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獲批于2006年,實驗室瞄準精準醫學的關鍵科學問題,承擔了干細胞國
研究揭示胰腺癌腫瘤調控新機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研究員張志剛和膽胰外科主任醫師孫勇偉團隊,研究闡明了胰腺癌腫瘤微環境中神經遞質5—羥色胺(5-HT)系統的存在及其失調現象,證明了5-HT通過調控有氧糖酵解促進胰腺癌細胞在代謝應激條件下的生長,進而促進胰腺癌的惡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胃腸病學》。 “這
Cancer-Cell:有氧運動增強胰腺癌抗腫瘤免疫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診斷和治療都很困難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其中胰腺導管腺癌(PDAC)占全部胰腺癌的95%以上。 近年來,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確診率不高,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此時癌細胞已經擴散,一些化療藥物雖然有效,但通常會產生
乳腺良性腫瘤疾病的癥狀體征
1、無痛性腫塊:常為首發癥狀,其特點為腫塊呈浸潤性成長,即使腫塊很小,專家介紹說,若累及乳腺懸韌帶時也可引起皮膚粘連,較大腫塊可能有皮膚水腫、橘皮樣變、乳頭回縮或凹陷、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后期出現皮膚衛星結節,甚至潰瘍。本病早期應與乳腺良性病變如炎性腫塊、乳腺增生病及良性腫瘤等相鑒別. 2、乳頭
深圳先進院二維材料腫瘤靶向放療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課題組與暨南大學教授陳填烽等合作,設計合成了一種二維片狀結構的靶向納米體系,實現了腫瘤靶向放射治療。相關研究成果以Decorated ultrathin bismuth selenide nanosheets as targeted theranos
北恒生物科學家揭示microRNA在胰腺癌轉移中新的調控機制
近日,國際著名腫瘤學雜志《Cancer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劉默芳團隊關于KRAS-NFκB-YY1-miR-489調控通路介導胰腺癌轉移的最新研究成果。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最高的人類腫瘤之一,約90%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導管腺癌(
中科院女博導CancerRes解析胰腺癌miRNA
發生在90%以上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的KRAS激活,可驅動腫瘤進展和轉移,但是這些過程背后的根本機制,仍然還不明確。10月28日在《Cancer Research》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上海科技大學、Cleveland Clinic Lerner研究所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