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科技部聯合通報
12月4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聯合通報的《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顯示,結合整改和復核情況,繼續保留成都市錦江區白鷺灣濕地“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稱號,撤銷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稱號。 以下為原文 關于通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科技局,各部屬單位,各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根據《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管理辦法》(環科財函〔2019〕74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和《關于開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環辦科財函〔2021〕316號)有關要求,2021年7月生態環境部、科技部對第一批至第六批75家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以下簡稱科普基地)開展了綜合評估工作,同年12月發布《關于通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結果的函》(環辦科財函〔2021〕560號),責成成......閱讀全文
生態環境部、科技部聯合通報
12月4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聯合通報的《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顯示,結合整改和復核情況,繼續保留成都市錦江區白鷺灣濕地“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稱號,撤銷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稱號。 以下為原文 關于通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的
關于通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的函
名 稱關于通報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綜合評估整改結果的函 索 引 號000014672/2023-00294 分 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 生成日期2023-12-04 文 號環辦科財函〔2023〕388號 主 題 詞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科技部辦公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都正編制城市環境總規
幾天前,成都在2014城市發展與生態平衡高層論壇暨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園區)發布儀式上,被授予“首批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稱號,錦江白鷺灣生態濕地和龍泉山脈生態植被恢復工程兩項案例則入選全國創建生態文明典范城市案例。成都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成績,再一次得到認可。 而空氣質量的變化就更為
水生態:成都未來最大的資本之一
“錦江近百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游人愛向誰家宿?”唐代詩人張籍在《成都曲》中,描繪了這樣一幅山清水秀的成都之景。如今,成都濕地正在讓這座城市重現一千多年前的盛世美景。而“復原”美景的思路與做法,讓成都成為觀察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本。 濕地讓成都宛在水中央 有一個“80后”小
科技部面向全球發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
近日,科技部連續第五年面向全球公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總體穩中有增,全球玉米供應量達歷史最高水平,大豆供應量為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預計2017年我國大宗糧油進口有增加趨勢,其中小麥、水稻穩中略增,玉米穩中
科技部:打出政策“組合拳”-讓科研生態環境更凈化
從《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到《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再到《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近日,隨著一系列改革舉措緊鑼密鼓地出臺,科研誠信建設打出政策“組合拳”。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通過加強科研活動全流程誠信管理,正進一步推進科研誠信制度化
科技部征集生態環境保護先進技術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78.shtm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行業協會、技術持有單位: 為更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落實《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
蒼山洱海入畫來
? 在何利成的客棧院子里,香梨綴滿枝頭,客人們正在閑適地品茶。院外是一條六七米寬的生態廊道,再往外,是碧水清波的洱海,遠處一塊大青石上,醒目地鐫刻著:“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家住云南省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的何利成從小在洱海邊長大,他的創業經歷也與洱海命運休戚相關。 起初,何利成以打魚為生。1
成都將建80公里環城綠廊-凈化成都空氣
通過新建大型湖泊濕地、塑造親水宜人的生態景觀、生態區的建設,使繞城高速成為成都的天然生態屏障 從凈化空氣、減少熱島效應、利于空氣流通這三個方面,“六湖八區”為這座城市帶來更優質的生態環境 環城生態區 由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七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和建設用地構成成
瑪納斯退耕還濕保護環境
一群白鷺在瑪納斯濕地公園的水面上游弋,不遠處,濕地管護員張設林靜靜地守望著這些生靈。 65歲的張設林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八家戶村村民,從小生活在這里的他,見證了瑪納斯濕地的變遷,感受著綠色發展給瑪納斯縣帶來的變化。 退耕還濕成就綠色發展 在陽光的照耀下,中天山北麓依連哈比爾尕
詩歌里的白鷺-振翅高飛
在現實中,鷗與鷺經常混在一起,而文化中鷺朋鷗侶,指與鷺、鷗為友,比喻隱居生活。 白鷺作為一種常見而古老的鳥類,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描述和記載。《詩經》中有至少三處寫到白鷺。《國風·陳風·宛丘》:“無冬無夏,值其鷺羽……無冬無夏,值其鷺翿”這里鷺翿是指用鷺羽制作的傘形舞蹈道具,“聚鳥羽
北侖河口自然保護區:展示我國濕地保護成果窗口
2010沿海濕地萬里行”采訪團來到廣西防城港,走進位于中越邊境的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北侖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初成立于1983年,1990年晉升為自治區級海洋自然保護區,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7月,加入了中國人與生物圈組織。2004年6月加入中
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務會議
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廢止有關排污收費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草案)》《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草案)》 中國環境報記者杜宣逸4月12日北京報道 4月12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京主持召開部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廢止有關排污收費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草案)》《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泰國科技部部長素威
2018年4月3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了來訪的泰國科技部部長素威·梅信西(Suvit Maesincee)一行。雙方就中泰科技創新合作深入交換意見,就共同推動雙邊政府間科技合作、加強區域創新合作、實現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等達成多項共識。 王志剛部長指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中泰科技合
白鷺群在湖南南岳翩躚起舞
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南城區的一片樹林里,數百只白鷺在此蹁躚起舞。只見天上的火燒云將一襲綠林環繞的碧水渲染成色彩斑斕的油畫,在這碧水深處的樹林之上,一大群白鷺正悠然地享受著落日余暉中的愜意。靈動的脖頸、優雅的身形、潔白的羽毛、修長的雙翅……一只只白鷺宛若這片土地上的精靈,它們時而輕盈地立在樹梢,
科技部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
在第44個“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今天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圍繞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大型國際重要濕地、非洲土地覆蓋、中國—東盟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四大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玉米、水稻、小麥和大豆四種大宗糧油作物總產量達到27.6
生態環境部召開部常務會議
7月10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5—2020年)調查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調查評估報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調查與觀測技術規范》(以下簡稱《技術規范》)、《關于印發〈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2023年)的公告》(以下簡稱《公
華南植物園城市濕地變化和紅樹林恢復研究獲新進展
深圳灣位于深圳和香港兩個特大型城市間,其紅樹林濕地是東半球候鳥遷徙的中轉站,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通過5個時段的TM遙感影像分析發現,1986-2007年間,深圳灣深圳段因城市化發展而開墾了大量濕地,其中用于養殖魚蝦的基圍魚塘面積從36.6km2減少至17.2km2,紅樹林
生態環境部正式揭牌
? 北京4月16日電 16日上午,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揭牌。李干杰任黨組書記、部長。新部門生態環境監管職能強化,監管領域拓展,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李克強考察科技部
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國家高新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雙創”發展以及支持企業研發的政策落實等情況。展板上的小火炬反映出我國創新型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勢頭,李克強高興地說,要讓創新火炬向全社會傳遞,讓創新發展成果普惠大眾。李克強還了解開展創業孵化工作三十年來科技型
瀕危野生動物白枕鶴集群首現石家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850.shtm 中新社石家莊4月5日電 (趙丹媚 姚偉強)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5日消息:一名攝影愛好者3日在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的滹沱河濕地靈壽段,拍攝到了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枕鶴的集群,共8
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山東膠州灣站在青島揭牌
5月28日,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山東膠州灣站(海洋)揭牌儀式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舉行。山東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霍太英、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王輝共同為膠州灣站揭牌。霍太英、王輝共同為山東膠州灣站(海洋)揭牌? ?海洋研究所供圖山東膠州灣站(海洋)2023年底入選由生態環境部、中國科學院共同組織開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今天(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過去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同比
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今天(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過去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1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率為87.5%,同比
科技部舉行“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3年度報告”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現場廖小罕主任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3年度報告》內容 編寫組專家回答記者問題專家組組長郭華東院士接受媒體訪問 6月4日上午,科技部在北京召開《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3年度報告》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科技部辦公廳孫玉明副巡視員主持,國家遙感中心廖小罕主任、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
生態環境部鄭重聲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03.shtm6月1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鄭重聲明稱,環境部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項目策劃、評估、考察核實及資料審查等相關活動。近日,有地方反映,一些不明組
生態環境部召開干部大會
生態環境部10月8日召開干部大會。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生態環境部內設機構和人員轉隸調整已經到位,新機構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擼起袖子加油干,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科技部:加強科技倫理治理!
2022年3月23日上午10時,科技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曉梅教授,
生態環境部: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29.shtm 生態環境部今天(2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在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積極推
環評如何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生態環境部詳解
環境影響評價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環評工作如何在保障重大工程順利開展的同時守住生態環境底線?面對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要求,環評將如何發力?生態環境部2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環評相關熱點問題。 加快重大項目環評審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開工項目13.4萬個,比去年同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