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產能替代為行業帶來希望
行業發展:產能相對過剩 蘇州吳江區的一家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聚酯行業的標桿型企業。該企業的總工程師具有二十余年的產業經驗,對于紡織服裝行業向東南亞市場轉移的趨勢,他認為,紡織和聚酯行業從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轉移至中國,不僅是產能的轉移更是技術的轉移。中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確立了自己的技術優勢和技術創新體系。東南亞國家可能在人工成本上具有一些優勢,但是在技術上,以及產業的集中度、地域優勢上,均不及中國。而且中國的市場巨大,未來將超越歐美、日韓等國的需求。他相信,在未來5—10年紡織服裝產業向東南亞地區轉移不會規模化發生。 2009年中國4萬億投資之后,紡織、聚酯和PTA行業產能急速擴張,但目前產能開工率處于低位,產能略顯過剩。對這一問題,上述企業的總工的看法是,過剩是相對的,現階段的“過剩”需要時間來消化。現階段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低迷,內需平平,但長期需求增長潛力巨大。對比......閱讀全文
PTA 利空因素繼續發酵
昨日,PTA創下了本次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主力1409合約跌至6094元/噸。從產業鏈看,有兩點因素促成了此波下跌行情:首先是PTA下游聚酯產銷逐步轉淡,“金三銀四”的旺季接近尾聲;其次是PTA新產能集中開車試車,舊產能開工率提升,供應預期增加。 展望后市,PTA和聚酯環節的利空因
下游消費減弱 PTA趨勢性上漲機會不大
10月以來,PTA期貨價格相對其他商品表現稍強,尤其是10月底甲醇、PP等化工品再創年內新低時,PTA卻明顯抗跌。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市場庫存壓力不大,供給偏緊對PTA價格形成了明顯支撐。但是下游聚酯行業壓力較大,產業鏈矛盾難以化解,預期PTA價格上行空間有限,PTA1601合約在4800元/噸
PTA產能替代為行業帶來希望
行業發展:產能相對過剩 蘇州吳江區的一家企業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是聚酯行業的標桿型企業。該企業的總工程師具有二十余年的產業經驗,對于紡織服裝行業向東南亞市場轉移的趨勢,他認為,紡織和聚酯行業從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轉移至中國,不僅是產能的轉移更是技術的轉移。中國
PTA持續上漲缺乏條件 產能過剩局面未改
近期PTA市場呈現出一波較為強勢的反彈行情,PTA期價從6000元/噸下方一路上揚,甚至超過前期3月底的反彈高點,漲幅達到13%。這番動力主要來源于上游PX的推動和PTA工廠的集中減產,而PX及PTA新產能釋放的壓力仍存,需求也缺乏改善,PTA產業鏈并未呈現出真正的轉機,后市續漲面臨壓力。
桐昆集團石化項目入駐嘉興港區
記者從嘉興港區管委會了解到,桐昆集團嘉興石化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PTA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正式入駐嘉興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桐昆集團嘉興石化項目獲批,將有效緩解長三角地區化纖企業原料壓力,而該項目全部完成后,杭嘉湖地區數百萬噸PTA缺口將被“填平”。 ? 優勢產業的原料“洼地”
目前中國PTA工藝取得雙突破
我國自主研發的PTA工藝在裝置規模和設備國產化方面取得雙突破。4月15日,江蘇虹港石化有限公司150萬噸/年PTA項目完成全部安裝工程,實現裝置機械竣工。這是采用中國昆侖工程公司自主PTA工藝建設的產能規模最大的PTA裝置,80%以上的國產設備也使該裝置成為國產化率最高的PTA裝置,標志著我國自
中國PX產能現狀:中石油中石化為主
PX中文名稱對二甲苯,又稱1,4-二甲苯,主要用于生產精對苯二甲酸(PTA),進而生產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樹脂。而PTA是生產聚酯樹脂、纖維、薄膜等產品的主要原料。聚酯樹脂是生產滌綸纖維、聚酯薄片、聚酯中空容器的原料。滌綸纖維是我國目前
新疆巴州400萬噸油煤共煉項目簽約
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網站獲悉,11月29日,巴州人民政府、新疆中泰(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科誠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庫爾勒舉行油煤共煉項目合作簽約儀式。 該項目由北京中科誠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向新疆中泰集團獨家轉讓技術,項目擬選址在巴州庫爾勒石油石化產業園區,以劣質重油和域內煤炭為原料,建設年
三菱化學擬重組PTA業務
日前在巴黎召開的歐洲化學工業理事會(Cefic)大會上,三菱化學控股公司董事長兼CEO小林喜光表示,公司計劃重組陷入虧損的精對苯二甲酸(PTA)業務。 小林喜光表示,在當前嚴峻形勢下,采取一些重組措施非常必要。三菱化學位于印度和印尼的PTA裝置是最易受到影響的業務,因為缺乏原料供應保證,但中國
PTA產能井噴 競爭趨向白熱化
隨著去年以來國內多套裝置集中投產,對苯二甲酸(PTA)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個別工廠甚至拋售原料對二甲苯(PX)。在下游需求疲弱、聚酯庫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國內PTA企業陷入痛苦煎熬,多套裝置減產或停產,而仍在運行的企業也在苦苦支撐。這種窘況引發行業人士對PTA產業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