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斷裂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
(一)肩袖斷裂的診斷標準 1、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子,也可發生于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員等青壯年的嚴重外傷。 2、破裂時患者常可感到或聽到破裂響聲與劇痛。 3、壓痛點在肱骨大結節部,但常感三角肌止點部有放散痛。 4、局部壓痛點用局部止痛后,肩部運動恢復正常者為不完全破裂;仍有明顯障礙應為全破裂。 5、活動肩關節時局部有彈響和痛感,完全破裂者尤為明顯。 6、肩袖完全破裂者,岡上肌或岡下肌呈廢用性萎縮。 7、X線平片檢查常無明顯異常。肩關節造影可見關節腔與肩峰下滑囊相通,提示腱袖撕裂。 (二)肩袖斷裂的鑒別診斷 早期肩袖損傷者,因肩部疼痛使病人不敢活動上肢。此時可行下述檢查以資區別: 1、普魯卡因封閉試驗用1%普魯卡因10ml封閉壓痛點,麻醉后若病人可以主動外展肩關節,表明肩袖末撕裂或僅為部分斷裂;若封閉后,肩關節仍不能主動外展,則表明肩袖嚴重撕裂或完全斷裂。 2、上臂下垂試驗患側上臂被動外展至90度,如不加以支......閱讀全文
簡述肩袖斷裂的治療措施
1、非手術治療肩袖斷裂,對新鮮部份斷裂者,大多不需手術,可用肩人字石膏或外展架將關節固定在外展、前屈、外旋位4-8周,拆石膏后配合理療和功能練習,必要時可用強的松龍加1%普魯卡因注射液封閉。但有人認為制動對老年病人易導致凍結肩,主張在疼痛許可情況下即開始主動功能練習。如經4-6周嚴格非手術療法仍
簡述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
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 1、外傷時肩部有短暫劇痛,并伴有撕裂聲響。 2、肩痛,肩關節活動時加重。 3、急性期肩部有腫脹及痕斑。 4、陳舊者由于滑囊積液,三角肌可較膨隆,并們及腫大滑囊。 5、岡上肌、岡下肌呈廢用性萎縮。 6、完全性撕裂病人,向后牽拉兩肘時,肪骨大結節外形兩側不對稱,患肩
關于肩袖斷裂的基本信息介紹
肩袖是覆蓋于肩關節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等肌鍵組織的總稱,起穩定和協助肩關節外展作用,具有使肩關節向內外旋轉功能,故亦稱旋轉袖。肩袖斷裂將減弱甚至喪失這一功能而嚴重影響上肢外展的功能。 肩袖斷裂的病理: 按損傷程度可分為部分和完全性斷裂。前者僅發生在肩袖某一部分;后者
肩袖斷裂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介紹
(一)肩袖斷裂的診斷標準 1、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子,也可發生于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員等青壯年的嚴重外傷。 2、破裂時患者常可感到或聽到破裂響聲與劇痛。 3、壓痛點在肱骨大結節部,但常感三角肌止點部有放散痛。 4、局部壓痛點用局部止痛后,肩部運動恢復正常者為不完全破裂;仍有明顯障礙應為全破裂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肩袖損傷在中老年和肩關節創傷中比較常見,其發病率占肩關節疾患的17%一41%,肩袖損傷是引起肩痛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過去對其認識不足,加之缺乏有效的診斷手段,多籠統的診斷為肩周炎,治療效果欠佳。近年來由于影像學和關節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肩關節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準確診斷率和治療成功率。
巨大肩袖損傷的手術治療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67歲,職員【主訴】摔傷致右肩疼痛、活動受限1天。【現病史】者于約1天前騎車摔傷,傷及右肩部,當即感右肩疼痛、不敢活動,傷時無昏迷及逆行性遺忘,無胸腹痛,無惡心、嘔吐,來我院就診,急診予以DR、MRI檢查,今以肩袖損傷入院,現患者右肩部仍疼痛、活動受限。自發病來,患者納眠可,二便調
手術治療電擊傷致肩關節脫位、肩袖損傷、盂唇撕裂及肩...
手術治療電擊傷致肩關節脫位、肩袖損傷、盂唇撕裂及肩胛骨喙突骨折病例報告肩關節前脫位合并肩袖損傷較為常見,而電擊傷致肩關節前脫位合并嚴重的肩袖損傷、盂唇撕裂及肩胛骨喙突骨折臨床少見,國內外文獻報導很少,相關診斷和治療也缺乏研究。我院近期收治電擊傷致肩關節脫位、肩袖損傷、盂唇撕裂及肩胛骨喙突骨折1例,病
肩關節鏡技術治療肩袖損傷的應用
隨著微創外科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于微創治療的期許,同時關節疼痛在臨床工作中是常見的疾病,從而促使了關節鏡外科快速發展,關節鏡技術臨床上最早應用于膝關節疾患的診斷和治療,隨后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肘關節、踝關節、髖關節、指間小關節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肩關節鏡技術的應用,僅次于膝關節鏡。而肩袖損傷在肩關節疾
概述撞擊征進行肩關節造影的指征
①年齡在40歲以上,臨床表現支持撞擊征合并肩袖損傷,經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者。 ②肩峰下沖撞性損傷伴突發性外展、外旋肌力喪失者。 ③慢性肩前痛伴肱二頭肌長頭腱斷裂。 ④頑固性肩痛,伴盂肱關節失穩。 肩關節造影時若發現對比造影劑自盂肱關節溢入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即可診斷肩袖完全性
概述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病理學表現
依據撞擊征的病理學表現,可以將其分成3期。 又稱水腫出血期,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從事手臂上舉過頭的勞作,如板壁的油漆及裝飾工作,以及從事體操、游泳、網球及棒球投擲等運動項目而造成肩關節過度使用和發生累積性損傷是常見原因之一。此外,本期還包括一次性單純的肩部損傷史,如軀體接觸性劇烈運動或嚴重摔傷之
關于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檢查方法介紹
超聲診斷法屬非損傷性檢查法,具有可重復性,對肩袖水腫、出血,以及腱內斷裂和完全性斷裂均有一定的診斷價值。超聲診斷肩袖損傷尚無統一標準,超聲圖像解釋還存在一定困難,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對于肩袖內部分肌腱斷裂的識別和診斷,超聲檢查術也許是今后應予重視的一個方向。 關節鏡檢查術是一種直觀的診斷方
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臨床表現
肩峰下關節撞擊征可發生于自10歲至老年期的任何年齡。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傷史,相當多的患者與長期過度使用肩關節有關。因肩袖、滑囊反復受到損傷,組織水腫、出血、變性乃至肌腱斷裂而引起癥狀。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腫與肩袖斷裂的臨床表現相似,易使診斷發生混淆。應當把撞擊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肩痛癥進行鑒別,并區
急性肩關節后脫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保守治療病例報告1
急性創傷性肩關節后脫位發病率低,好發于青壯年男性,文獻報道的發生率在1/10萬左右。據調查初次就診時漏診率可以高達60%~79%,平均延誤診斷時間為8個月,有文獻甚至報道了漏診長達10年的肩關節后脫位。雖然目前針對急性肩關節后脫位治療策略缺乏有效的循證醫學依據指導,但普遍的共識是肩關節后脫位應盡早復
急性肩關節后脫位合并巨大肩袖撕裂保守治療病例報告2
討論肩關節后脫位發生率較低,約占整個肩關節脫位5%左右,人群發生率為1.1/100000/年,其中的15%為雙側性肩關節后脫位。與肩關節前脫位相似,肩關節后脫位發生后,肱骨頭的前內側與后關節盂發生撞擊后互相嵌插,導致肱骨頭前內側出現壓縮性骨折(R-HS)。影響肱骨頭缺失程度嚴重性因素:(1)急性肩關
關于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簡介
肩峰下關節撞擊征是一種疾病的名稱。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對肩峰下的特殊構造以及大結節的運動軌跡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命名。歐美文獻中又稱其為肩峰下關節。 肩撞擊征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依據撞擊征發生的解剖部位將其分成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
關于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簡介
肩峰下關節撞擊征是一種疾病的名稱。 DeSeze和Robinson等(1947)對肩峰下的特殊構造以及大結節的運動軌跡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第二肩關節的命名。歐美文獻中又稱其為肩峰下關節。 肩撞擊征的概念首先由NeerⅡ于1972年提出。他依據撞擊征發生的解剖部位將其分成岡上肌腱出口狹窄引起的出
什么是一型肩峰二型肩峰三型肩峰?區別影響在哪
肩峰下撞擊綜合征也叫肩關節撞擊綜合征,最常見的是由于肩峰、喙肩韌帶和肱骨頭間的軟組織與肩峰、喙肩韌帶碰擊,造成這些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并引起疼痛,有時甚至發生嵌頓。構成本綜合征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岡上肌鈣化性、肱二頭肌長頭和肩袖退變等多種病例變化。肩峰撞擊時就是這樣:通俗一些說:肩峰相當于
關于肩峰下關節撞擊征治療方法選擇介紹
肩峰下關節撞擊征治療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撞擊征的病因與病期。 采取非手術治療。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帶制動,在肩峰下間隙注射皮質激素和利多卡因能取得明顯止痛效果。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劑能促進水腫消退,緩解疼痛,同時可應用物理治療。一般在治療2周左右癥狀基本緩解之后開始做肩的功能練習,即向前彎腰,使患臂在
肌腱撕裂治療可以“拆東墻補西墻”
4月14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該院運動醫學中心教授周兵華團隊研究發現,使用自體筋膜岡上肌肌腱重建術后的筋膜—肌肉愈合界面組織,與生理肌腱—肌肉界面相似,且生物力學效果更好,能夠承受更大的機械應力。研究成果近日在運動醫學期刊《關節鏡》發表。“神經—肌肉—肌腱—骨相當于一根運動鏈條,任何一
什么是肩部撞擊癥
肩部撞擊癥又稱肩峰下疼痛弧綜合征,是肩關節外展活動時,肩峰下間隙內結構與喙肩穹之間反復摩擦、撞擊而產生的一種慢性肩部疼痛綜合征,是中年以上者的常見病。 本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岡上肌腱鈣化、肩袖斷裂、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肱二頭肌長頭斷裂。其共同臨床特征是肩關節主動外展活動時有一疼痛弧
肩鎖關節脫位合并喙突骨折及喙鎖韌帶部分斷裂病例報告
鎖骨外段、肩鎖關節、肩峰、肩胛盂上部、喙突、喙鎖韌帶組成的骨性韌帶環形結構稱為肩關節上部懸吊復合體。肩鎖關節脫位是肩關節損傷常見疾病,常合并肩關節上部懸吊復合體某一結構或幾個結構的損傷。喙突骨折發病率較低,多合并肩鎖關節脫位、肱骨近端骨折或肩關節脫位,行肩關節X線片檢查時容易被漏診。筆者于2018-
關于岡上肌肌腱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肩關節周圍炎 疼痛弧不僅限于中間范圍,而且從開始活動到整個運動幅度內均有疼痛及局部壓痛。 2、粘連性肩關節滑囊炎 活動開始時不同,外展70°以上出現疼痛,超外展則疼痛明顯加重。 3、肩袖斷裂 多因投擲運動等外傷所致,肩前方疼痛伴大結節近側或肩峰下區域壓痛,主動外展困難,將患肢被動地外展上
岡上肌肌腱炎的鑒別診斷是什么
1、肩關節周圍炎 疼痛弧不僅限于中間范圍,而且從開始活動到整個運動幅度內均有疼痛及局部壓痛。 2、粘連性肩關節滑囊炎 活動開始時不同,外展70°以上出現疼痛,超外展則疼痛明顯加重。 3、肩袖斷裂 多因投擲運動等外商所致,肩前方疼痛伴大結節近側或肩峰下區域壓痛,主動外展困難,將患肢被動地外展上
巨大岡下肌鈣化性肌腱炎病例分析
病例介紹 患者,女,63歲,已婚。因“右肩疼痛伴活動受限7個月,加重2個月”于2018年7月2日入住簡陽市人民醫院。患者于7個月前無誘因出現右肩關節疼痛伴活動受限,伴明顯夜間疼痛,影響患者睡眠,活動受限以外展、后伸受限明顯,需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物后疼痛方有所緩解,其余未行特殊處理;2個月前患者自
3D打印的生物活性材料有望修復大范圍肌腱撕裂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柯岱飛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可3D打印的生物活性材料,有望用于修復大范圍的肩袖撕裂(又名肩膀旋轉肌腱撕裂)。這種新研發的材料可以為肩膀提供足夠支撐以維持正常活動,材料中含有如生長因子的生物活性分子能夠促進組織再生。該材料的3D打印特性除了制作簡單、快捷、符合
急性肩關節脫位伴肱骨大結節骨折并肩袖損傷病例分析
創傷性肩關節脫位臨床多見,以前脫位為主,上脫位罕見。2019年6月四川省人民醫院收治1例因車禍引起的肩關節上脫位伴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并肩袖損傷患者,閉合復位失敗,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開,牽引復位肱骨頭;復位撕脫的肱骨大結節并固定;修復肩袖。術后6個月隨訪患肩功能恢復正常。現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患者,男,
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巨大岡下肌鈣化性肌腱炎病例分析
鈣化性肌腱炎系因堿性磷酸鈣沉積于關節肌腱周圍而引起的一種常見非創傷性疾病。肩袖為其好發部位,這其中又以岡上肌腱最為多見,而岡下肌鈣化性肌腱炎在臨床中并不常見。本文擬報道1則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巨大岡下肌鈣化性肌腱炎病例,以期為臨床診治岡下肌鈣化性肌腱炎提供借鑒,現報告如下。病例資料54歲女性患者,因“
肩鎖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體會
肩鎖關節脫位在肩部損傷中十分常見,大概占肩部損傷的 13%,在青壯年人群中比較常見,伴隨交通事故的增多和人們運動負荷的增大,其發病率表現出了逐漸增加的趨勢 。針對肩鎖關節脫位的患者,早期的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 若無法及早診斷與治療脫位,對于病患殘留癥狀展開隨后的手術 醫治,效果都不可觀 。肩
概述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并發癥
1、并發內部撞擊征的治療 Dabidson等描述了當上臂外展90°、極度外旋時,位于肱骨頭與關節盂后上部之間的崗上肌受到擠壓發生的內部撞擊征,關節鏡檢可發現患肩的后上方盂唇有磨損及肩袖的關節面有病變。在行關節鏡下肩袖清理術的同時應對變性的盂唇進行清理,術后康復治療可獲行良好的療效。 2、并發
概述肩峰下關節撞擊征的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指征是非手術治療失敗的2期和3期肩峰下關節撞擊征患者。手術包括肩峰下減壓和肩袖修復兩部分,肩峰下減壓術是首選,它包括清理有炎癥的肩峰下滑囊,切除喙肩韌帶、肩峰的前下部分和肩鎖關節的骨贅甚或整個關節。切除肩鎖關節并非常規進行,只有當肩鎖關節有壓痛、肩鎖關節的骨贅被確定是撞擊征的部分病因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