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前沿論壇舉行
6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前沿論壇在學校高新園區舉行。論壇上,中國科大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大人形機器人研究院揭牌。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漢受聘人形機器人研究院科技委員會主任,并宣布長三角人形機器人聯盟成立。 在論壇主題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大人工智能與數學科學學院院長鄂維南作《關于科大人工智能學科發展的一點思考》專題報告,丁漢作《機器人未來技術研判》專題報告,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作《大模型賦能陪伴機器人》專題報告。 2024年4月,中國科大整合原大數據學院和蘇州高等研究院數據智能學院(籌)資源,建設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該學院是服務于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前沿交叉理論及應用研究的高端人才培養單位。 據悉,該學院將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學科,并建立相應的“科教協同”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養體系。學院設有“人工智能”和“數據科......閱讀全文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40億美元-人形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7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等產品”。 這并非“人形機器人”一詞首次進入大眾視野。2023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今年1月12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會在北京經開
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暨具身智能峰會在京舉行
4月9日,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暨具身智能峰會在北京舉行。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百余家企業,超200位人形機器人院士專家和企業家,來自全球的1200余名行業人士共襄盛會,以“競逐人形萬億賽道·重塑未來產業新紀元”為主題,展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動態、新趨勢。開幕式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
工信部: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前沿領域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介紹“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有關情況。金壯龍表示,將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
上海:爭取人形機器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落地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國忠在2月21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相關規劃,2024年上海將聚焦新網絡、新算力、新數據、新設施、新終端五方面,重點推進56項任務。其中,加快建設高性能算力基礎設施,建成城市級數據中心直連網絡,聯通全市70%以上主要算力資源,升級擴容上海超算中心高
4大板塊、19個方向,首屆人形機器人大賽開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062.shtm3月13日至14日,由中國人形機器人百人會主辦的首屆人形機器人大賽暨未來產業揭榜掛帥在京舉行。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代表企業、專家學者、科研團隊等攜前沿技術方案及研發成果亮相賽場。
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天工”以6公里時速奔向你
4月27日,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北京經開區發布全球首個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能以6公里/小時的速度穩定奔跑。這也是其自主研發的通用人形機器人母平臺,可開放給行業使用。“天工”身高163厘米,輕量化體重達43千克;機器人配備多個視覺感知傳感器,配備每秒550萬億次操作算力、高精
市場規模飛速增長-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浪潮已至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受利好催化,概念股平均大漲46.3%。 智能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11月18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2023中國自動化大會在重慶開幕。大會以“自主可控強實體新質生產創未來”為主題,聚焦自動化智能發展,共話產業新未來,共設“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高端制造集群機器人
央美與優必選攜手打造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
9月5日,2018北京媒體藝術雙年展(BMAB 2018,以下簡稱“雙年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拉開帷幕。本次雙年展聚焦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觀眾除了在以“后生命”(包括“數據生命”、“機械生命”和“合成生命”)為主題的展覽上能夠觀賞到精彩的藝術科技領域跨學科藝術實驗,還能通過“藝術與科技”實
英偉達年度AI大會召開在即-機器人板塊大漲
3月15日早盤,機器人板塊多股大漲,概念指數漲超1%,固高科技20cm漲停,瑞德智能、豐立智能、賽摩智能、天奇股份、智信精密等漲幅居前,均在8%以上。 消息面上,英偉達GTC大會將于3月18日至21日期間在圣何塞會議中心和線上同時舉行。根據英偉達官方公眾號顯示,屆時將有超過77家生態系統合作伙
助力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又一創新中心落地成都
3月29日,“走進高新區-清華教授團蓉城行”系列活動—芯華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暨人形機器人產業圓桌論壇在成都高新區舉辦。據悉,成都高新區與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于2023年4月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成立芯華創新中心。截至目前,芯華創新中心已鏈接60余項清華大學相關項目,促成11個項目落地成都,成功發揮平臺牽引作
我國科學家打造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開源平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680.shtm近日,Cell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 Cognitive Intelligence Engin
技術“聯姻”:機器人或成人工智能領域“弄潮兒”
觀看《星球大戰》長大的一代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目光所及之處,仍看不到C-3PO類機器人的影子。那些預想中具有常識、能在家里和職場為人類提供幫助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會出現?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或許很快會填補這一空白。人形機器人使用OpenAI編程獲得語言和視覺。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自然》網站近
科幻成真,未來已來!軟銀、鈦虎、前元、氦豚亮相“2024上海智能機器人展會”
2024上海智能科技及創新展覽會將以“創新生,啟未來”為主題于6月13至15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啟!2024上海智能科技及創新展覽會(機器人展區)將為眾多機器人科技愛好者帶來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以軟銀、鈦虎、前元和氦豚為代表的機器人企業已整裝待發,攜帶著他們的前沿科技發明等待與您見面。提前劇
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國產傳感器迎來新機遇
近日指出,力傳感器與編碼器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其中力傳感器感知并度量力,在人形機器人關節上具有應用,編碼器可測量旋轉角度與速度,可通過伺服系統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中。從競爭格局來看,高端編碼器與多維力矩傳感器由于技術壁壘較高,國內可量產的企業較少。 開源證券孟鵬飛等人6月26日研報表示,高精度
浙大發布重大領域十大交叉前沿方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306.shtm1月19日,浙江大學發布《重大領域交叉前沿方向2023》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份報告由浙江大學中國科教戰略研究院主導,瞄準全球科技創新熱點和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布局,聚焦人形機器人、未來
馬斯克辟謠“特斯拉機器人襲擊工程師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公開回應了外媒關于特斯拉機器人“襲擊”工程師的報道。 當地時間12月26日,英國《每日郵報》發布文章稱,“在特斯拉位于奧斯汀附近的得克薩斯州超級工廠發生了一起殘酷、血腥的故障,一名特斯拉工程師遭到機器人襲擊 。” 該報道中使用了“襲擊者”“殘酷”等詞語形容引發事故的機
通過計算機模擬訓練人工智能竟也能學會踢足球
在短短幾周內,人工智能(AI)通過模擬數十年足球比賽的情況,學會了熟練地控制數字人形足球運動員,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雜志。 AI研究公司“深度思維”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加速版運動課程,通過計算機模擬訓練AI踢足球,類似于將人類嬰兒培養為足球運動員。結果顯示,AI能很好地控制代表
9年“孕育”-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誕生
?曾毅團隊?受訪者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員曾毅團隊發布了歷時9年打造的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智脈”(Brain-inspired Cognitive Engine,以下簡稱BrainCog),并進行全面開源開放,助力自然智能的計算本質探索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發Q系列人形機器人系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475.shtm
人形機器人制造商突發換帥-備戰搶灘登陸戰
著名人形機器人制造商Agility Robotics近日宣布,資深技術高管佩吉約翰遜(Peggy Johnson)將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接替聯合創始人達米恩·謝爾頓(Damion Shelton)。Johnson將帶領Agility Robotics擴大商業部署、擴大產品組合并準備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
技術“聯姻”:機器人或成人工智能領域“弄潮兒”
觀看《星球大戰》長大的一代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目光所及之處,仍看不到C-3PO類機器人的影子。那些預想中具有常識、能在家里和職場為人類提供幫助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會出現? 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或許很快會填補這一空白。 人形機器人使用OpenAI編程獲得語言和視覺。 《自然》網站近日報道
人工智能機器人居然能開發新材料?
柯蒂斯·柏林蓋特是一名材料學家,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作時,他曾要求研究生改進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材料,以提高其導電性。 他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潛在的調整變量數量繁多,不同變量可產生千萬種可能。比如加入微量金屬和其他添加劑可以改變加熱和干燥時間。艾達是一臺由人工算法驅動的機器人,可以幫助英屬哥
中國仿生機器人:在模仿中追趕、創新和超越
仿生機器人指模仿生物或者具有部分生物特性的一類機器人。最近,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一篇在線發表的論文中分享了該公司即將推出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最新細節,并稱其將實現量產,價格會比汽車更便宜。相關言論引起全球廣泛熱議。 當前,仿生機器人技術成熟度如何?是否足以支撐應用?其未來應用場景是否
自動化所研發出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帶領的類腦認知智能團隊,打造出全脈沖神經網絡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 Cognitive Intelligence Engine,簡稱為BrainCog,中文名為“智脈”),并進行全面開源開放,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類腦智能研究提供基礎性
新年大禮:中國科技館“智能”展廳精彩亮相
12月30日,中國科技館“智能”常設展廳精彩亮相,為觀眾獻上2022新年賀禮。展廳以“走近人機共融”為主題,設置“嗨!機器人”“身手不凡”“機智過人”“智能生活”“機器人大秀場”5個展區,以及“追蹤前沿”新技術短期展區。走進展廳,人形服務機器人將帶你參觀游覽,提供貼心細致的講解服務。在展廳中,觀眾可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迎接新挑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橋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類腦智能、信
通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如何迎接新挑戰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走向。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大模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金橋告訴《中國科學報》,在類腦智能、信
2023年深圳市機器人產業鏈總產值為1787億元
4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指導,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主辦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論壇”在第十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期間舉辦。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邀請20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媒體代表,以及相關業界人士參會,圍繞“機器科學家”“具身智
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新一代機器人閃亮登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96.shtm ???機器人Robear。 機器人Atlas。 機器人廚師Moley。圖片來源: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機器人能成為人類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員嗎?英國《每日郵報》在
中國東北瞄準未來產業藍海,創新驅動戰略引領區域振興新篇章
工業清潔機器人不僅能自主規劃作業路徑,還會主動避讓各種障礙;汽車底盤合裝機器人穩穩托舉汽車零部件,精準裝配一氣呵成……在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這些機器人將在調試后發往全國各地。??新松是目前國際上機器人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之一,公司總裁張進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著力推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