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次臨界能源堆:聚變+裂變=未來能源發展之路
人類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能源,而聚變能則是科學家心目中追求的未來能源的理想目標。這是因為聚變產物與裂變產物相比,具有少得多的放射性,尤其是基本沒有長壽命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有安全、清潔能源的美稱。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人們發現,聚變能要成為有競爭力的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未來能源,衡量其競爭力的主要標志有:安全性、經濟性、持久性和環境友好性。聚變能與裂變能相比,在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上存在優勢,但在經濟性和持久性上則有很大差距。 首先看經濟性。目前,聚變能源研究的主要技術路線有3條:磁約束聚變(Tokamak方式)、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和Z箍縮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就磁約束聚變而言,一是建造規模大、技術復雜、成本高(100萬千瓦電站成本估計超過100億美元,一般熱中子電站不到20億美元,快中子電站可能加倍);二是運行控制難度高,能量生產效率低(運行需消耗自身發電量的50%以上,因此大大增加運行成本);......閱讀全文
新電池技術將改變未來能源市場格局
近日,3M公司宣布其突破性的新電池技術,憑借更輕薄、更安全、更高效的性能,或許將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格局。 該技術較傳統電池在核心材料上有兩點創新。首先,傳統的電池陽極材料由石墨粉末組成,能量儲存率低且消耗快。在蓄電池、鋰電池的基礎上,新電池用有機硅材料研制電池陽極,創造高于傳統石墨粉末兩倍
探求未來理想的清潔能源:東方超環
面對即將來臨的能源危機,我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尋求一種無限而清潔的能源,從而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如果說“夸父追日”是古人戰勝自然的美好愿望,那么東方超環則代表了今人把夢想變為現實的努力。 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學島,有一個形似鍋爐的龐然大物,它高11米、直徑8米、重400噸,由超高真空
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成未來投資重點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清潔發展的根本途徑,今后必將是金融業的投資重點,而且也會為金融資本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這是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做出的判斷。他測算說,“到2050年,要實現全球清潔能源比重達到80%的目標,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50萬億美元。” 劉振亞是在1月21日于香港舉行
碳中和與產業融合推動未來能源革命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指出,“十四五”是加快推進我國傳統能源向現代化能源,可持續能源轉型的關鍵階段。能源行業要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開放合作的高質量發展思路。政府與企業要共同發力,跨行業,跨部門協同
未來氫能將占我國終端能源消費10%
未來,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至少將達10%。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 11日,由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舉辦的“2018年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峰論壇”在海口召開。論壇上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核
未來氫能將占我國終端能源消費10%
圖片來源于網絡 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占比至少將達10%。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 11日,由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聯盟)舉辦的“2018年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峰論壇”在海口召開。論壇上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究
波蘭能源的未來是煤炭和頁巖氣
當地時間17日,波蘭第八屆能源論壇繼續在索波特舉行。與會者當天主要圍繞歐洲新能源、核能、能源安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其中頁巖氣也是重要的議題之一。 在當天的能源論壇中,與會者認為,新能源對于每個國家都具有戰略意義。新能源的發展可以帶來新的投資,促進就業市場,活躍經濟結構。對于傳統能源煤、發展
可燃冰:未來能源愈行愈近
圖為二0一七年六月九日,我國在位于廣東珠海市東南三百二十千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進行試采可燃冰的作業平臺。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但是有這樣一種冰,不僅可以燃燒,其熱值還比石油多10倍,燃燒后很清潔,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儲
核裂變的基本信息介紹
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钚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彈或核能發電廠的能量來源就是核裂變。其中鈾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熱中子轟擊鈾-235原子后會放出2到4個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它鈾-235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
關于核裂變的發展歷程介紹
核裂變是在1938年發現的,由于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需要,核裂變被首先用于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武器——原子彈。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就是來自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人們除了將核裂變用于制造原子彈外,更努力研究利用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為人類造福,讓核裂變始終在人們的控制下進行,核電站就是這樣的裝置。 19
“2024深圳數字能源展”共同探討數字能源未來發展方向和挑戰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興起。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數字化技術與能源行業的高度融合,使得能源數字化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經濟浪潮的蓬勃興起,為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發展數字能源,就是利用數字技術,引導能量有序流動,構筑更高效、更清潔、更經
歐盟將制訂未來五年-新能源氣候戰略
在27日結束的歐盟夏季峰會上,歐盟領導人提出未來五年將制訂新的能源和氣候戰略,以避免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和天然氣進口。 歐盟領導人在會后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地緣政治事件、全球范圍內的能源競爭和氣候變化影響促使歐盟重新思考能源和氣候戰略。為確保能源安全,歐盟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負擔得起的、安全
沙特能源部長表示:未來原油供應或短缺
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如果未來各方對于原油以及相關設施、產業的投資繼續維持在當前的速度,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出現原油供應短缺的情況。 法利赫表示,目前原油價格開始重新回到令人滿意的區間,但他擔心未來的投資可能會不足。從過去幾年的情況來看,油價處在大約目前的水平或者更
未來5年能源消費年均增速要低于3.1%
2日,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政府在京啟動2016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暨北京節能宣傳周。國美、蘇寧、京東、天貓等企業在啟動儀式上聯合簽署“推廣節能產品、倡導綠色消費”宣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全國節能宣傳周已舉辦了26年,是全國節能工作的重要平臺。據張勇透露,
英建研究中心探索能源與材料未來
英欲斥資建立高等材料研究中心 ??????? 英國石油公司日前宣布,將斥資6400萬英鎊建立一所國際研究機構——英國石油國際高等材料研究中心,該中心旨在提升對廣泛用于油氣產業的材料的理解和應用,并在這方面的研究上發揮引領作用。 在這里,科學家將致力于尋找用于能源行業,特別
“共道未來”能源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9月9日,“共道未來”2010年會議在京召開。“共道未來”會議是一系列旨在解決國際關鍵問題的全球峰會,今年是第二次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0余名頂尖科學家、商界領袖、決策者和有影響力的思想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討解決目前能源需求以及未來能源問題的新途徑。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
李家洋出席“共道未來”能源高層論壇
9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學會和西門子公司共同主辦的“共道未來”能源高層論壇在京開幕。中外著名科學家、商界領袖和政策決策者齊聚一堂。李家洋副院長出席開幕式并發表致辭。 李家洋首先代表中科院對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向來賓介紹了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因而能
北京“獨立能源島”未來科技城投用
不依賴外來熱源、冷源甚至電源,就可以實現大型公建、醫院、交通場站等的自主制冷、供熱和發電。在昌平未來科技城,“獨立能源島”初步建成,通過“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系統,園區公建的用電、制冷、供熱全部可自給自足。 這里的“獨立能源島”,又被稱為北京京能未來科技城燃氣熱電聯產項目,位于未來科技城范圍內
未來我國運載火箭全部使用清潔能源
未來中國運載火箭將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宇航部部長李同玉昨天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隨著航天事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運載火箭也在升級換代。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力求無毒無污染,將在明后年陸續實現首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告訴記者,未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面臨著更
給煤炭“變身”后,他又在思索能源的未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38.shtm“談不上‘最美’,我就是很多科技工作者中的一員而已,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工作。”提及獲得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感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擺了擺手說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跟隨
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常州召開
近日,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召開。本屆大會以“綠色 持續 共生 向新”為主題,設有CTO、院士、國際三大主論壇以及青年、碳中和產業合作、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氫能技術與應用發展、綠色金融與可持續投資、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城市能源與智慧交通創新等專題論壇。第五屆未來能源大會在江蘇省常州市
面向未來清潔能源項目研討會召開
項目研討會現場 1月12日至13日,大連化物所-碧辟能源創新實驗室和面向未來清潔能源(DICP-BP EIL& CEFTF)項目研討會及指導委員會會議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會議由BP中國區研發經理Greg Searle先生、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和包信和院士分別主持。BP公司的首席化學家Ve
第六屆世界未來能源峰會關注能源可持續發展
第六屆世界未來能源峰會15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拉開帷幕。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基什內爾、阿聯酋副總統兼總理、迪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等來自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 阿聯酋王儲兼武裝部隊副總司令謝赫穆罕默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先覺:混合核反應堆是能源“明日之星”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百年之后將面臨枯竭,人類迫切地需要新的替代能源。Z-FFR能為解決能源、環境、氣候問題提供優良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并有望成為未來規模能源的主力。 核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其釋放的方式包括核裂變、核聚變和核衰變3種。其中,核聚變因為安全性高、放射性少,一度成為科
醫藥研發,政策主導下的“連鎖裂變”
這個春天的“平地驚雷”,或者是三明模式的全面推進,或者是電子監管碼的戛然而止。而從筆者的角度看,剛剛公布的《關于化學藥品注冊分類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號)》(下稱“51號文”)無疑也是對醫藥行業影響深遠的政策之一。 微觀來看,醫藥企業花大價錢布局的“產品研發線”或就此折戟沉
宇宙中核裂變現象首次揭示
元素周期表中鐵以上的元素,被認為是在兩顆中子星合并等災難性爆炸或在罕見的超新星中產生的。最新研究表明,在重元素的產生過程中,宇宙中可能會有裂變發生。通過梳理古老恒星中的各種元素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了裂變的潛在特征,并表明自然界可能會產生超出元素周期表中最重元素的超重原子核。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
關于核裂變的基本信息介紹
核裂變(Nuclear fission)又稱核分裂,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的變化。 裂變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yóu)、釷(tǔ)和钚(bù)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中子以后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二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
關于核裂變的發展過程介紹
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r)和奧托·哈恩(Otto Hahn)同為德國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Kaiser Wilhelm Institute)的研究員。作為放射性元素研究的一部分,邁特納和哈恩曾經奮斗多年創造比鈾重的原子(超鈾原子)。用游離質子轟擊鈾原子,一些質子會撞擊到鈾原子核,并粘
“隱形燃料”將確保未來能源安全-困難重重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24日報道,當能源經濟學家透過水晶球預言二十年后世界的景象時,有些情況要比其他方面更加清晰。那就是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將促使能源需求進一步擴張,但是在未來,“隱形燃料”將為能源需求提供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 來看看埃
未來10年德國新能源領域年投資將翻番
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等機構日前公布的最新市場調查預計,到2020年,德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年投資將超過280億歐元,這是當前德國可再生能源年投資的兩倍多。 調查預計,今年德國在新能源領域投資將達到135億歐元。未來10年德國在這一領域總投資將達2350億歐元,就業人數將由目前的30萬增至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