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次臨界能源堆:聚變+裂變=未來能源發展之路
人類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能源,而聚變能則是科學家心目中追求的未來能源的理想目標。這是因為聚變產物與裂變產物相比,具有少得多的放射性,尤其是基本沒有長壽命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有安全、清潔能源的美稱。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人們發現,聚變能要成為有競爭力的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未來能源,衡量其競爭力的主要標志有:安全性、經濟性、持久性和環境友好性。聚變能與裂變能相比,在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性上存在優勢,但在經濟性和持久性上則有很大差距。 首先看經濟性。目前,聚變能源研究的主要技術路線有3條:磁約束聚變(Tokamak方式)、激光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和Z箍縮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就磁約束聚變而言,一是建造規模大、技術復雜、成本高(100萬千瓦電站成本估計超過100億美元,一般熱中子電站不到20億美元,快中子電站可能加倍);二是運行控制難度高,能量生產效率低(運行需消耗自身發電量的50%以上,因此大大增加運行成本);......閱讀全文
新型次臨界能源堆:聚變+裂變=未來能源發展之路
人類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能源,而聚變能則是科學家心目中追求的未來能源的理想目標。這是因為聚變產物與裂變產物相比,具有少得多的放射性,尤其是基本沒有長壽命的放射性核素,因此有安全、清潔能源的美稱。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人們發現,聚變能要成為有競爭力的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
關于核裂變的裂變機率介紹
穩定的重核的基態能量總是低于裂變勢壘,要越過勢壘,才能發生裂變,處于基態的核可以通過量子力學的隧道效應,有一定的幾率穿越勢壘而發生裂變,這就是自發裂變。勢壘越高,越寬,穿透的幾率就越小,原子核自發裂變的平均壽命τ就越長,給出了幾種重核的自發裂變半衰期 t┩(約0.693τ)。可見裂變幾率變化的總
能源未來:發光樹
舊金山的一位企業家安東尼·埃文斯,為了節約能源最近冒出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如果我們用樹來充當路燈會是怎樣的呢?” 埃文斯和他的同事——生物學家歐姆里·阿米拉夫中力和凱爾·泰勒——想創造出一種真正能發光的植物。埃文斯的靈感來自于轉基因生物,即擁有其他物種 DNA的動植物,這種轉基因生物已
關于核裂變的裂變過程介紹
下面按液滴模型的觀點,簡述裂變的全過程。處于激發態的原子核(例如,鈾-235核吸收一個中子之后,就形成激發態的鈾-236核)發生形變時,一部分激發能轉化為形變勢能。隨著原子核逐步拉長,形變能將經歷一個先增大后減小的過程。這是因為有兩種因素在起作用:來自核力的表面能是隨形變而增大的;來自質子之間靜
未來電網新能源
近年來,一場以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風起云涌。可再生能源、核能以及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都要通過將其轉化為電能來實現,所以,未來電網將成為全社會重要的能源輸送和配給網絡。 近日,在以“未來電網及電網技術發展預測和對策”為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36次研討會上,電力專家認為,為滿足我國
2018“未來能源大會”在京召開
1月12日,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以下簡稱“戰略咨詢院”)、國際能源署、聯合國項目事務署為指導單位,以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低碳發展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能源網、全球太陽能理事會、亞洲光伏產業協會為主辦單位的首屆“未來能源大會”在京召開。
“人造太陽”照亮未來能源之路
太陽普照大地,孕育萬物,其能量來自于內部一刻不停的聚變反應。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理論,質量虧損可轉化成能量。聚變反應就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主要是氫或重氫(氫的同位素),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質量虧損,從而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可以說,核聚變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 聚變反應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未來雄安終端能源消費全部為清潔能源
從8月25日至26日在雄安新區召開的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上獲悉,國家能源局將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推進清潔取暖率先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取得明顯成效,并在推進過程中特別注重發揮好雄安新區示范帶動作用。 未來雄安終端能源消費全部為清潔能源 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透露,未來雄安新區將優化能源消
殼牌發布能源前景展望報告 描繪清晰能源未來
日前,殼牌發布了新的能源前景展望報告,闡述21世紀可能出現的兩種新的情景。這兩種情景對社會和全球能源體系有著迥然不同的寓意。一種情景顯示,到2030年,更加清潔的天然氣將會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來源,同時伴隨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初舉措。另一種情景則顯示,到2070年,太陽能將會成為最主
科技決定能源資源的未來
埃森哲咨詢公司與世界經濟論壇日前聯合發布《可持續性消費報告》提出,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全球經濟增長迫切需要與資源密集性、惡化的環境影響脫鉤,以更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價值。 點評:能源資源問題關系國計民生,關系人類福祉。人類對能源資源的利用,從薪柴時代到煤炭時代,再到油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