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油田建成世界最大二氧化碳驅油項目
以往,人們常常認為二氧化碳是有害氣體,如今二氧化碳在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卻成了備受寵愛的“香餑餑”。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勝利發電廠二氧化碳捕集項目現場。只見煙氣水洗塔、吸收塔和再生塔錯落有致,員工們正對裝置進行清潔。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驅油項目。在這里,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后被注入地下驅油,從而實現了由“上天為害”到“入地為寶”的華麗轉身。 工作人員介紹說,在中國石化“低滲透油藏二氧化碳驅提高采收率”先導試驗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科研人員又研發出一套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技術的化學吸收工藝。 勝利油田首席高級專家王增林告訴記者:“勝利油田通過自主研發,已建成了國內最大的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裝置,全年能夠捕集、液化二氧化碳3萬至4萬噸,可全部用于低滲透油藏開發。” 目前,勝利油田正在進行的100萬噸每年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工程的設計論證,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大規模二氧化碳封存和驅油提高采收......閱讀全文
世界最大碳捕集項目正式啟動
美國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官方網站17日報道,世界上最大的碳捕集項目——投入10億美元的“佩特拉諾瓦(Petra Nova)”設施正式啟動,每年可從煤電廠泵送140萬噸二氧化碳到附近的油田以助石油流出地面。 各國脫碳政策促進了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增長,但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碳捕獲和封存(C
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8月29日,中國石化宣布,我國最大的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標志著我國CCUS產業開始進入技術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業化運營。? ?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簡稱CCUS,即將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
南化技術每年可為勝利油田“捕碳”百萬噸
近日,南化為勝利油田設計的100萬噸/年二氧化碳高效捕集裝置通過首次評審。據悉,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項目,且能耗比國外先進技術還低30%。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加大,導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容易引起氣候變暖,引發環境問題。南化研究院從2008年就開始進行高效捕集技術的研發
創新科技助力環保,ASCC碳捕集技術效率飆升至95%!碳捕集技術賽道盤點
【前沿觀察】圖源:阿拉巴馬州的GASTON發電廠在應對碳排放的眾多方法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在鋼鐵、水泥、發電和石油煉化等高碳排放行業的減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近期推出一項創新技術——新型先進溶劑碳捕集(ASCC),為這些領域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中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中心啟動
近日,首個中英(廣東)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中心在廣州啟動。該中心作為支持國內外CCUS技術合作和示范的平臺,在廣東省人民政府、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和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的全力支持下,由廣東省低碳技術與產業研究中心、清潔化石能源發展中心、英國碳捕集與封存(CCS)研究中心和蘇格蘭CCS中心共
我國碳捕集與封存產業發展提速
目前,我國獨立發展的CCS設施已有8套,廣東、四川、貴州、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和甘肅等省份將CCS示范項目作為工業溫室氣體減排關鍵技術納入“十三五”規劃,國內CCS產業發展提速。這是5月10日澳大利亞全球碳捕集與封存(CCS)研究院在滬舉行的亞太地區CCS論壇上傳出的消息。 與會人士介紹,我
美國研發濕法再生碳捕集新技術
美國西北大學的科研人員在濕法再生碳捕集的基礎上,提出了五種新型陰離子:正硅酸鹽、硼酸鹽、焦磷酸鹽、三聚磷酸鹽和二堿性磷酸鹽,當將這些陰離子引入離子交換膜時,可實現在干燥條件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潮濕條件下釋放二氧化碳。此外,科研人員還提出了采用這些陰離子進行二氧化碳捕獲和釋放的通用機制,并研究了陰離
勝利油田建成世界最大二氧化碳驅油項目
以往,人們常常認為二氧化碳是有害氣體,如今二氧化碳在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卻成了備受寵愛的“香餑餑”。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勝利發電廠二氧化碳捕集項目現場。只見煙氣水洗塔、吸收塔和再生塔錯落有致,員工們正對裝置進行清潔。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驅油項目。在這里,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后被
環境保護部推進碳捕集示范項目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強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結合國際形勢及國內實際,主要從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監測、環境風險防控、環境標準規范制定、基礎研究、技術示范、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方面,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項目
高溫碳捕集與原位轉化技術再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08.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胡軍教授和龔學慶教授團隊合作,結合實驗和理論計算研究,在高溫碳捕集與原位轉化技術領域取得最新進展,相關工作成果以《鎳-氧化鈣雙功能材料協同強化碳捕集
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編制碳捕集國家標準
1月19日,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院主編的《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系統通用要求》《電廠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性能穩定評估程序》和參編的《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壓縮裝置運行與管理規范》3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國家標準成功立項,填補了國內碳捕集領域標準的多項空白。本次獲批立項的3項標準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標準體系重要
水中VOC檢測,捕集阱頂空VS吹掃捕集
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中規定了水質檢測指標共106項。其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指標一部分使用頂空進樣方式運行樣品,另一部分使用傳統的萃取方式提取待測組分實現樣品檢測。萃取提取的檢測結果存在較大人為因素,又費時費力。因此,如何簡化實驗過程,同時保證檢測靈敏度是諸多檢測部門需
《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2023)》發布
近日,《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全球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進展研討會上正式發布。該報告由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清華大學聯合牽頭,組織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國家能源集團等單位共同編制完成。《
中外專家:碳捕集與封存不能急于商業化
“碳捕集與封存(CCS)首先應加大研發力度,致力于經濟成本的降低,最后才能實現商業化。”在重慶日前舉辦的碳捕集與封存(CCS)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發表了全新的看法。 該論壇是10月22日至30日舉行的2011國際知名研發機構重慶行動的一個重大分活動。 而在兩年前的2009年,不少專家
我國最長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投運
11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我國首條百萬噸、百公里高壓常溫密相二氧化碳輸送管道——“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二氧化碳輸送管道正式投運,標志著我國首次實現二氧化碳長距離密相管輸,對推動我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該條管道全長109
推動碳排放交易需技術和制度支撐
■ 數字 我國是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國家之一。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投資將達2.3萬億元人民幣,可再生能源投資將達1.8萬億元,高效節能技術與裝備市場占有率將由目前的5%提高到30%,前景廣闊的綠色低碳市場為企業戰略轉型提供了重要機遇。 據統計,2006—20
講講水汽捕集泵
水汽捕集泵的運用基本原理: 在應用油擴散泵的高真空環境中存有著必須的殘留汽體,80%左右是水蒸氣、油蒸氣以及它高熔點的蒸氣,但其抽除殘留汽體的工作能力低,時間長,并且全部殘留汽體還是鋼件的污染物,進而使商品的生產量和品質遭受危害。深冷泵則是處理這種難題的尚佳挑選。 深冷泵的是將1個會到-120℃下列
吹掃捕集法
吹掃捕集法常被用來研究奶品中的芳香化合物,如奶酪、人乳汁;也用于分析植物制品,曾報道的有原生態橄欖油、石榴汁、草莓、法國菜豆、谷類和檳榔等;還用于分析肉類。另外,盛裝食品的器皿如咖啡杯中的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污染物,也可應用吹掃捕集法進行采樣分析。
鎘大米產自有色之鄉-碳捕集尚處起步階段
3 碳捕集產業:如何搭上商業化快車?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試驗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同時,首次明確在火電、煤化工、水泥和鋼鐵行業中開展碳捕集試驗項目,研究制定相關標準及
應對氣候變化,碳捕集和利用難在哪兒
英國政府近日宣布,將在2020年代中期,投入運營首個碳捕捉、儲存以及利用(CCUS)項目,這也是英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之一。 碳捕捉是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防止其進入大氣,從而助力碳減排,我國也把“發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正式寫入了《國家“十三五”科學和技術發展
低溫吹掃捕集技術
研究意義吹掃捕集法作為樣品的前處理方式,以其取樣量少、富集效率高、受基體干擾小、容易實現在線檢測等優點,自1974年Bellar和Lichtenber首次發表有關吹掃捕集色譜法測定水中揮發性有機物論文以來,一直受到環境科學與分析化學界的重視。美國EPA601, 602, 603, 624, 50
什么是吹掃捕集
吹掃捕集的原理就是:動態頂空萃取—吸附捕集—熱解吸—氣相色譜分析
吹掃捕集的組成
吹掃-捕集裝置由吹掃裝置、捕集器及解吸系統組成: (1)玻璃吹掃裝置可具有容納5 mL 或25 mL樣品, 當檢測的靈敏度能以達到方法的檢測限時,使用5 mL 的吹掃裝置, 應盡量減少樣品上方氣體空間,減少死體積的影響, 吹掃瓶底部有一玻璃砂芯, 它使吹掃氣成為分散細微的氣泡通過水樣, 并使吹
什么是吹掃捕集
吹掃捕集的原理就是:動態頂空萃取—吸附捕集—熱解吸—氣相色譜分析
二氧化碳捕集技術要協同應用“取長補短”
近日,美國化學會《能源與燃料》雜志發表哈爾濱工業大學碳中和能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馮冬冬團隊的研究綜述文章。文章認為,液相和固相二氧化碳(CO2)捕獲技術要協同作用,實現“取長補短”,并提出了“生物炭功能化交聯協同氨CO2捕集技術”的概念。 目前,全球變暖越來越嚴重,為減緩這一趨勢,科學家提出了二
示范項目成本逐年降低-國內碳捕集商業化望提速
在近日舉行的“碳收集領導人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繼續穩步推進和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將重點引導電力、煤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在行業規劃中充分考慮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需要,推動CCUS示范項目建設。 相關市
空氣碳捕集:一種巨大真空吸塵器
1997年末的一個晚上,13歲的克萊爾·拉克納因為科學課要選擇一個實驗主題便找父親尋求建議。她的父親叫作克勞斯·拉克納,正好是一位物理學家,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從事核聚變研究。那時,他已經開始懷疑核聚變能否取代高污染燃料,并轉而思考如何去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因此,他建議克萊爾嘗試從空氣中捕集
吹掃捕集法的特點
吹掃捕集法適用于從液體或固體樣品中萃取沸點低于200℃、溶解度小于2%的揮發性或半揮發性有機物、有機金屬化合物。吹掃捕集法對樣品的前處理無需使用有機溶劑,對環境不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具有取樣量少、富集效率高、受基體干擾小及容易實現在線檢測等優點。但是吹掃捕集法易形成泡沫,使儀器超載。此外伴隨有水蒸
吹掃捕集進樣技術
自l974年首次發表有關吹掃捕集色譜法測定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的論文以來,此技術就一直受到環境科學與分析化學界的重視。經過幾代技術人員的深入開發和不斷完善。迄今為止,它仍然是高靈敏度的分析方法之一。今天小析姐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吹掃捕集進樣技術。 產生背景 適用范圍
吹掃捕集法的原理
吹掃捕集法屬于氣相萃取范疇,它是用氮氣、氦氣或其他惰性氣體將被測物從樣品中抽提出來,使氣體連續通過樣品,將其中的揮發組分萃取后在吸附劑或冷阱中捕集,再進行分析測定,因而是一種非平衡態的連續萃取。因此,吹掃捕集法又稱為動態頂空濃縮法。 吹掃捕集法的過程是用氮氣、氦氣或其他惰性氣體以一定的流量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