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現藏羚羊第二大產仔地
今年7月中旬,由陜西省動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那曲安多縣林業和草原局組成的科考隊,在青藏高原展開聯合科考取得重要發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發現了我國藏羚羊第二大產仔地,該地種群數量初步統計在8到10萬只。這一發現意味著青藏高原藏羚羊的分布、產仔地、遷徙通道及保護管理取得重要成果。 科考隊負責人、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吳曉民介紹,此次科考于7月6日啟動,科考團隊一行共16人,對羌塘草原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區域展開科學考察。“我率領的隊伍赴安多縣各拉丹冬周邊地區,陜西省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洪峰率領的隊伍則赴尼瑪、雙湖、申扎、班戈縣考察。”他說,本次團隊從西藏那曲市安多縣崗尼鄉出發,到達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曲亞唐管護站。此項科考自2013年開始,每年多次進入西藏羌塘進行科學考察。 7月12日,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曲亞唐管護站,科考隊發現大批藏羚羊媽媽帶著今年新出生的小藏羚羊正在慢慢向西遷徙。為追尋藏羚羊的產仔......閱讀全文
可可西里藏羚羊開始年度大遷徙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獲悉,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規模遷徙已于近日拉開帷幕。 據統計,5月5日,首批137只待產雌性藏羚羊已通過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動物通道,繼續向產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進發,這表明藏羚羊已經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產仔之旅。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上氣勢恢宏
可可西里藏羚羊開始年度大遷徙
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里管理處獲悉,一年一度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大規模遷徙已于近日拉開帷幕。? ? 據統計,5月5日,首批137只待產雌性藏羚羊已通過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動物通道,繼續向產仔地可可西里卓乃湖進發,這表明藏羚羊已經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產仔之旅。? ? 藏羚羊遷徙是世界上
逾萬藏羚羊回遷可可西里
8月中旬,青海省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實施的為期3個月的“護航”行動結束,在卓乃湖集中產仔的藏羚羊“攜兒帶女”順利回遷。目前,三江源地區的1萬多只藏羚羊已全部安全“回家”。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反盜獵斗爭的深入開展,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藏羚
長江源頭濕地群土壤沙化速度驚人-亟待保護
長江源頭當曲流域分布著面積達14300平方公里的沼澤濕地群。然而,受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影響,這片海拔在五六千米左右的雪域圣地,正在呈現斑塊狀退化,而且速度驚人。 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勘察院高級工程師辛元紅說,從2005年起,國家先后組織了數支科考隊對長江源頭的生態環境進行系統調
科學家基于遙感影像監測藏羚羊生存環境
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博士生裴杰等基于遙感影像監測青藏高原藏羚羊生存環境的研究成果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Letter文章。 該文指出,盡管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國政府嚴格的保護措施下,青藏高原藏羚羊個體數量已顯著恢復到2016年的20萬只以上,但是藏羚羊仍面臨
生態影像:藏羚羊的家園
冬日里,成群的藏羚羊活躍在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由于保護措施得當,這里的生態環境逐漸向好,棲息繁衍的藏羚羊等動物數量逐年增多。
藏羚羊低氧適應有“遺傳基礎”
近期,青海大學教授格日力和他的團隊與相關單位合作發現了與低氧代謝相關的基因存在趨同進化現象,找到了破解高原動物是否存在與低氧代謝相關的基因這一高原醫學國際謎團的關鍵證據,這一發現在世界上屬首次。 5月14日,世界頂級學刊,英國《自然》系列刊物《自然通訊》發布了格日力團隊這一
藏羚羊角的功能作用
藏羚羊角不僅僅只是裝飾品,還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它可以清熱鎮痛、平肝息風、解熱消腫,主治高熱昏迷、胡語發狂、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等疾病。
藏羚羊角的基本特點
藏羚羊角的形狀 :長而很側扁,幾直向上伸,彎度很小,近角尖處稍向前內 彎。長50---70厘米,基部長徑5厘米,短徑4厘米。表面黑色,較平滑而有光澤,可見細微的縱裂隙及淺色紋理,自基部向上有橫向而等距的環嵴,在前方較明顯突出。基部斷面亦可見白色骨質角髓。質沉重,無嗅,無味。
藏羚羊角的鑒別介紹
(一) 羚 羊 角 :整支角性狀為長圓錐形,呈弓形彎曲,長10---30厘米,基部直徑2—4厘米。表面黃白色(以白居多),半透明狀,對光檢視(嫩角)有時可見(角的內部)血紅色的暈紋(習稱“血絲”),角通體光潤如玉,自基部向上有10---20個隆起的環嵴,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處,似柔潤舒適,習稱
研究人員解讀藏羚羊種群的遷徙之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314.shtm
藏羚羊角的功能作用及鑒別介紹
功能作用 藏羚羊角不僅僅只是裝飾品,還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它可以清熱鎮痛、平肝息風、解熱消腫,主治高熱昏迷、胡語發狂、驚癇抽搐、目赤腫痛等疾病。 鑒別 (一) 羚 羊 角 :整支角性狀為長圓錐形,呈弓形彎曲,長10---30厘米,基部直徑2—4厘米。表面黃白色(以白居多),半透明狀,對光檢視
藏羚羊基因研究正在進行-基因被破譯有望得到利用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藏羚羊基因測序研究工作目前正在有序進行,藏羚羊基因被破譯后有望得到利用。據介紹,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青海大學等單位聯合發起的藏羚羊、企鵝、北極熊基因測序研究計劃上月正式啟動,我省已將藏羚羊樣本送往深圳基因研究機構,專家們已開始對藏羚羊基因密碼進行破譯。近日,青海大學副校長格
“藏羚羊種間克隆胚胎的構建”科研成果通過評價
成果鑒定會現場 6月25日,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省內外有關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民族大學、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和青海省鐵卜加草原改良試驗站共同完成的“藏羚羊種間克隆胚胎的構建”科研成果進行了評價。 該成果采用組織塊培養法,獲得了核型正常、活力高的藏羚羊皮膚成
中國科學家Nature子刊發布藏羚羊基因組草圖
來自青海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成功繪制出了藏羚羊(Tibetan antelope)的基因組序列草圖,揭示出了高原適應的遺傳機制。相關論文“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the Tibetan antelope”發表在5月14日的
楊奇森:生態工程不應強迫動物適應“人造自然”
7月21日上午,國家動物博物館,一場有關“藏羚羊與和諧之路”的講座吸引了眾多動物愛好者。 而就在當天,遠在青海卓乃湖畔的數十只母藏羚羊,也帶著20余只新生的小藏羚羊,順利地從五北大橋遷徙通道回遷棲息地。 “動物與自然的和諧,是和‘第一自然’的和諧,而不是和人造的‘第二自然’的和諧。”
我國完成首部高原瀕危物種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12月25日,由青海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發起并承擔的藏羚羊基因組序列圖譜在青海大學醫學院宣告繪制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繪制完成的高原瀕危物種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也是中國科學家對全球基因組科學的又一重大貢獻。 藏羚羊是我國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其生存環境高寒、缺氧,自然條件極為嚴酷。在喜
國家電網青藏聯網工程交出環保滿意答卷
7月初,青藏高原迎來了美麗而短暫的夏季。這幾天,來自青海三江源地區的3000余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陽湖產下了小寶寶。再過25天左右,它們將攜兒帶女原路返鄉。今年,它們第一次途經帶電運行的青藏聯網工程通道。 經過一個漫長冬季的考驗,去年在鐵塔下種的小草終于吐出新芽,回植的草
可可西里再度招募環保志愿者-女性適應性優于男性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繼去年成功招募了近50名志愿者后,從今天(4月11日)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再次公開招募2012年志愿者。志愿者將分別進駐可可西里著名的索南達杰保護站和五道梁保護站開展志愿服務工作。 什么樣的人會被選中?高海拔地區志愿服務對身體
青藏鐵路打造世界“第三極”環保典范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7年來,未對高原生態、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生存、繁衍造成不利影響。 青藏鐵路地處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敏感而脆弱。這里是黃河、長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5大水系發源地,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雪豹等國家珍稀物種的棲息地,植被遭到破壞后很難恢復。 青藏鐵路公司副
中國啟動“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研究項目
這是繼“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劃”后的又一重大研究計劃 中國科學家4月24日在深圳宣布啟動“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研究項目,對企鵝、北極熊和藏羚羊這三種分別生長于南極、北極和高海拔嚴酷環境下的動物展開基因組水平上的研究。該計劃是繼“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劃”之后,中國科學家啟動的生命科學領域又一重大
實驗小鼠繁育:孕鼠與仔鼠的日常照料問題解答匯總-一
小鼠繁育是動物實驗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如制備基因工程小鼠時常常需要幾代繁育才可以得到陽性小鼠,然而不幸的是,好不容易等到孕鼠生產,此時鼠仔竟然被吃掉了。經一番調查發現,吃掉鼠仔的居然是它們的媽媽!本期帶大家看看孕鼠食仔的真相,及我們該如何避免鼠仔被吃掉!鼠寶寶的尸骸富有經驗的小鼠飼養員,根據平時閱歷總
青藏高原四種羚羊應對全球變化空間分布和潛在遷移路徑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全球變化給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帶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影響了動物的地理分布、物候、行為及種群大小,甚至加速了物種滅絕。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野生動物的生存及空間分布更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普氏原羚
核移植的主要類型介紹
1、胚胎細胞核移植胚胎細胞核移植是用顯微手術的方法分離出著床的早期胚胎細胞,將其單個細胞導入去除染色體的未受精的成熟的卵母細胞中,經過電融合,讓該卵母細胞質和導入的胚胎細胞核融合、分裂、發育為胚胎。把該胚胎移植給受體,讓其妊娠、產仔。如今,已經成功地通過胚胎細胞核移植,產生的動物有小鼠、兔、山羊、綿
核移植的種類
1、胚胎細胞核移植胚胎細胞核移植是用顯微手術的方法分離出著床的早期胚胎細胞,將其單個細胞導入去除染色體的未受精的成熟的卵母細胞中,經過電融合,讓該卵母細胞質和導入的胚胎細胞核融合、分裂、發育為胚胎。把該胚胎移植給受體,讓其妊娠、產仔。如今,已經成功地通過胚胎細胞核移植,產生的動物有小鼠、兔、山羊、綿
秦嶺大熊貓“秦秦”再產下龍鳳胎
大熊貓“秦秦”產下龍鳳胎:左邊老大,右邊老二。趙鵬鵬、徐光嵐供圖?8月23日,秦嶺大熊貓研究中心(陜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基地)大熊貓“秦秦”產下龍鳳胎。老大雄性,體重176.4克;老二雌性,體重151.2克,兩只小仔發育良好。據悉,這是大熊貓“秦秦”第二次產仔,兩次產仔均為雙胞胎。2020年“秦秦”
自體移植的技術優勢
可以省去受體動物,而且該動物的受孕率和產仔率均顯著高于異體移植。
母豬妊娠早期胚胎著床領域研究迎新進展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吳珍芳團隊在母豬妊娠早期胚胎著床領域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洪林君和博士生藏旭鵬為該論文并列第一作者。“豬糧安天下”,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母豬產仔數是影響養豬生產效率的
全球唯一大熊貓三胞胎老大“萌萌”升級當媽
近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以下簡稱長隆)傳來喜訊,全球唯一大熊貓三胞胎中的老大“萌萌”順利產仔,新生“熊寶”,備受寵愛。記者了解到,6月18日凌晨3點3 8分,長隆熊貓保育團隊迎來了好消息。大熊貓“萌萌”在懷孕128天后,順利產下一胎雌性幼仔,幼仔體重達到178克,小仔出生后叫聲嘹亮、外觀正常,健
古脊椎所在羊亞科起源研究中取得進展
羊亞科是與現代人類發展關系最密切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據報道世界上養殖的羊(包括山羊Capra和綿羊Ovis)大約有20億頭,是數量最多的牲畜,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穩定的肉食、奶食,以及生物纖維的來源。羊類在人類社會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與羊類的生態適應性有密切的關系。羊亞科是反芻類中,最適合干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