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下打印金屬氧化物薄膜實現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15日《科學》雜志報道,包括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展示了一種在室溫下打印金屬氧化物薄膜的技術,并利用該技術制造出既堅韌又能在高溫下運行的透明柔性電路。金屬氧化物薄膜是一種重要材料,幾乎存在于每種電子設備中。傳統上,制造金屬氧化物需要專門設備,這些設備既慢又貴,而且需要在高溫下運行。于是,研究人員希望開發一種能在室溫下沉積金屬氧化物薄膜的技術,即打印金屬氧化物薄膜。他們開發了一種從液態金屬彎月面分離金屬氧化物的新方法。研究人員解釋說,如果向管子里灌滿液體,管口液體會呈現出彎曲的表面,稱為彎月面。這是由于表面張力阻止液體完全溢出,因此它呈彎曲狀。對于液態金屬而言,彎月面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金屬氧化物,這層氧化物在液態金屬與空氣接觸的地方形成。研究人員將液態金屬填充到兩塊玻璃片之間的空間,這樣一小部分彎月面就會延伸到玻璃片的末端。如果把玻璃片想象成打印機,......閱讀全文
室溫固化水性聚氨酯涂料簡介
對于某些熱敏基材和大型制件,不能采用加熱的方式交聯,必須采用室溫交聯的水性聚氨酯涂料。美國空氣產品和化學公司報道,通過與水分散性多異氰酸酯結合,可以改進水性端羥基聚氨酯預聚物/丙烯酸酯混合物,尤其是羥基丙烯酸酯混合物的性能。此類水性聚氨酯涂料,采用特制的多異氰酸酯交聯劑,即含(-NCO)端基的異
“鎧甲催化”實現室溫CO高效氧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鎧甲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創新地將鉑(Pt)納米顆粒負載在石墨烯封裝的鎳化鈷(CoNi)鎧甲催化劑(Pt|CoNi)上,利用CoNi的電子穿透效應對Pt—石墨烯界面處的電子結構精確調控,實現了室溫下一氧化碳(CO)的高效氧化。相關研究成果發
“鎧甲催化”實現室溫CO高效氧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德會團隊在“鎧甲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創新地將鉑(Pt)納米顆粒負載在石墨烯封裝的鎳化鈷(CoNi)鎧甲催化劑(Pt|CoNi)上,利用CoNi的電子穿透效應對Pt—石墨烯界面處的電子結構精確調控,實現了室溫下一氧化碳(CO)的高效氧化。相關研究成果發
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47.shtm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馬驤教授團隊在室溫磷光材料構建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分別在《美國化學會志·金》和《材料研究述評》上發表
室溫操縱量子光流體實現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34.shtm
室溫硫化睛硅橡膠的簡介
室溫硫化腈硅橡膠是聚β-腈乙基甲基硅氧烷,室溫硫化猜硅橡膠除具有硅橡膠的耐光、耐臭氧、耐潮、耐高低溫 和優良的電絕緣性能外,主要特點是耐非極性溶劑如耐脂肪族、芳香族溶劑的性能好,其耐油性能與普通耐油丁腈橡膠相接近,可用作油污染部件及耐油電子元件的密封注料灌。
生物樣品室溫保存解決之道
土壤水分速測儀是用于測定土壤水分的專業儀器,該儀器通過發射一定頻率的電磁波,電磁波沿探針傳輸,到達底部后返回,檢測探頭輸出的電壓,由于土壤介電常數的變化取決于土壤的含水量,由輸出電壓和水分的關系則可計算出土壤的含水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測出的土壤水分,能夠符合很大一部分的要求,但是對于科研上的一些標準
室溫下量子材料實現“自旋”控制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記者張佳欣)據《自然》雜志16日報道,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找到了一種控制有機半導體中光和量子“自旋”相互作用的方法,即使在室溫下也能發揮作用,為潛在的量子應用開辟了新前景。幾乎所有量子技術都涉及自旋。電子運動時通常會形成穩定的電子對,一個電子自旋向上,一個電
3D打印挑戰知識產權-打印未來需付費
“3D打印”可謂時下最熱門的技術,很多人甚至還把它喻為“第三次技術革命的標志”,美國總統奧巴馬甚至在2013年的國情咨文中提到了它的名字! 它的確有些神奇,那些在傳統技術條件下需要復雜工藝才能完成的制作,現在只需輕輕一按鼠標,各種工藝品、玩具、服裝鞋帽、小提琴就會被打印出來。3D打印當前還
普通打印機首次打印出石墨烯薄膜電路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9日(北京時間)報道,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神奇材料”石墨烯“墨水”,首次使用普通的家用打印機打印出由石墨烯制成的柔性電路,最新研究突破有助于科學家們大規模廉價制造出可穿戴的電子設備。 打印出電子設備并非新技術,科學家們已經使用納米粒子“墨水”打印出了很多電
新式3D打印機-柔性材料可直接打印
近日,西班牙一家3D打印服務公司——Lewihe推出一款別與之前的3D打印機——Lewihe,這款3D打印機可以使用柔性的Filaflex材料進行打印,且高速度和高精度。 該公司是由Juan Tendero、Jordi Tendero和Jose Manuel Quiles共同成立的,歷時一年零
-3D打印初見成效:美國成功打印“天然心臟”
????? 用打印機打出一個能在體內怦怦跳動的心臟?這并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究的課題。研究人員說,這種“生物人造心臟”有望在十年內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進展:打印的“部件”老鼠用著正常威廉斯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利用人體脂肪干細胞,成功3D打印出心臟血管和心臟瓣
我國科學家自主“打印”出3D打印肝單元
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9日在杭州發布了一款自主研發的生物3D打印工作站。利用這款新的生物3D打印設備,科學家們“打印”出了3D打印肝單元。 這兩項研究成果9日獲得了相關863計劃項目專家鑒定組的肯定,認為其不但推進了3D打印人工組織器官的研發進程,也為新藥篩選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3D打印技術再造人體:生物打印眼球及顱骨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1日報道,21世紀正在見證3D打印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項新興技術在建筑業、制造業和工程學領域已經有了很多著名的應用,現在該技術又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醫學領域。3D掃描技術的誕生與有機噴墨打印墨水和熱塑性塑料相結合,已經能夠“生物打印”出人體的某些部分,滿足廣泛的醫療需要
新型3D生物打印技術可打印出理想移植器官
打印出全新的移植器官聽起來好像是我們常在科幻電影中看的一樣,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人員已經開始開發芽接技術,或許有一天可以制造出腎臟、肝臟、心臟及其它人體器官;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Langmuir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中國浙江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其在3-D生物打印領域的研究突破,研
生物3D打印機可打印出人類皮膚
一組科學家使用 3D 生物打印機打印出皮膚前體和全功能人體皮膚。新技術可用于制藥,化學和化妝品業務。打印的人類皮膚是在 BioDan 集團的幫助下,來自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CIEMAT 或能源,環境和技術研究中心和 Gregorio Maranon 綜合大學的研究人員的心血結晶。該過程可以以兩種方
巨型3D打印機“猛犸”:可同時打印多個材料
在3D界來說,大型的3D打印機常常伴隨著“殺雞焉用牛刀”的批評聲音。但據3dprint網站7月29日報道,澳大利亞召開的3D打印巡展(Inside 3D Printing Conference)上,3D-Group 首次攜該公司獨有的ZL技術向世人展示巨型3D打印機——猛犸(Mammoth)。巨
實驗室溫度控制器特點
實驗室溫度控制器特點?1.溫度設定點、高低溫報警和通過前面板LCD/ LED多重顯示。2.該系列控制器適用于電熱套,控溫帶,冷卻盤管以及其他需控溫的實驗室或者工業加熱設備。3.模擬量輸出接口可連接記錄儀和外部程序控制器。4.實現對被控溫樣品的溫度控制,并顯示實際溫度和安全設定溫度。5.所有溫度控制器
石墨烯在室溫下實現自旋過濾
據美國《IEEE光譜》雜志12月28日報道,美國海軍實驗室的科學家將一層石墨烯置于鎳層和鐵層之間,制造出了首個能在室溫下過濾自旋的薄膜結點設備,最新研究將有助于下一代磁隨機存儲器(MRAM)的研制。 電子具有兩個重要的屬性:電荷和自旋,現代微電子技術只利用了電子的電荷屬性;而在新興的自旋電子
新型燃料電池能在室溫下發電
無需高溫,燃料電池也能輕松發電。美國猶他大學的工程師最近研制出首枚可在室溫下工作的燃料電池,不用點燃燃料,它用酶就能使得噴氣發動機燃料產生電能。這種新型燃料電池可以給手持電子設備、離網型發電機和傳感器供電。該研究于近日發表于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催化》網絡版上。 燃料電池,主要通過氧或者其
熒光pcr探針室溫放置會降解嗎
實時定量PCR是通過產物發出熒光,根據熒光強度來定量的.激發熒光的方式有熒光染料法和探針法.熒光探針比熒光染料更具特異性,可檢測特定序列的擴增產物的量.熒光染料可以檢測PCR中獲得的全部雙鏈DNA,但不能區分不同的雙鏈DNA.可以說熒光PCR包括探針法和染料法不建議這么做,pcr產物的話大部分的都會
實驗室溫濕度控制要求
環境條件溫濕度的控制方面考慮的要素就是保證實驗操作的環境溫濕度是能夠滿足實驗程序各個過程的需要。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實驗室環境溫濕度控制范圍。首先,識別各項工作對環境溫濕度的要求。主要識別儀器的需要、試劑的需要、實驗程序的需要,以及實驗室員工的人性化考慮,人體在溫度18-25℃?相對濕度在3
室溫超導:從瞬態到穩態還有多遠
還記得電影《阿凡達》中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嗎?那一座座大山之所以能夠懸空,是因為山中蘊藏著一種神奇的室溫超導礦石,它借助母樹附近的強大磁場“托起”了哈利路亞山。 其實,自1911年發現無阻抗電力傳導理論以來,“室溫超導”之謎就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不過,近日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借助短波
實驗室溫度計操作步驟
1.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到被測物體中央,千萬別碰到容器壁或者容器 底,那樣測的溫度就不是很準確了! 2.溫度計玻璃泡要浸入到被測物體中稍等一會,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在讀數. 3.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物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室溫硫化氟硅橡膠的特點介紹
室溫硫化氟硅橡膠是聚γ-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它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耐燃料油、耐溶劑和高溫抗降解性能,還具有良好的擠出性能。主要用于超音速飛機整體油箱的密封、嵌縫,氟硅橡膠墊圈,墊片的粘結固定;硅橡膠和氟硅橡膠的粘合,以及化學工程和一般工業上耐燃料油;耐溶劑部位的粘結。
如何控制實驗室溫濕度?
在實驗室的監測項目中,不同種類的實驗室對溫濕度都有不同要求,且大部分實驗都要求在明確的溫濕度環境中展開。在醫藥、生化、儀器校準、農業、建筑與電器等領域中,實驗室環境條件直接影響著各種實驗或檢測結果,每項實驗的進行都需要準確可靠的監測儀器提供準確的環境參數數據。實驗室要求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室內的小氣候
室溫乙炔還原制乙烯取得重要突破
工業乙烯原料含有0.5-2.0%的乙炔雜質,需在聚合之前將乙炔雜質的濃度降低至百萬分之一級別,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熱催化乙炔加氫技術。然而,熱催化加氫技術通常需要在10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進行,且需要引入過量氫氣,不僅易造成乙烯過度加氫,后續還需要額外的氣體分離操作。在更低溫度下實現乙炔的選擇性催化轉
新材料可在室溫下進行“量子翻轉”
科技日報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開發出一種半導體材料,可在室溫條件下實現從導體到絕緣體的“量子翻轉”,有助于開發新一代量子設備和超高效電子設備。研究人員在只有一個原子厚的二維硫化鉭層中觀察到,支持這種量子翻轉的奇異電子結構以前只能在-37.8℃
磁性超導材料首次在室溫下獲得
俄羅斯量子中心科研人員首次在室溫下獲得了磁性超導材料。有關專家認為,借助該技術未來可創建不需要復雜和昂貴冷卻裝置的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 通常情況下,量子效應可在基本粒子中觀察到,只有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能夠觀察到宏觀量子現象。近年來,磁性超導材料吸引了科學家的注意。它是指含
實驗室溫度控制器特點
實驗室溫度控制器特點?1.溫度設定點、高低溫報警和通過前面板LCD/ LED多重顯示。2.該系列控制器適用于電熱套,控溫帶,冷卻盤管以及其他需控溫的實驗室或者工業加熱設備。3.模擬量輸出接口可連接記錄儀和外部程序控制器。4.實現對被控溫樣品的溫度控制,并顯示實際溫度和安全設定溫度。5.所有溫度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