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氣高峰遭遇氣價上調尷尬天然氣發電或遇阻
今夏罕見的高溫席卷華東,但由此帶來的燃氣電廠用氣高峰正在遭遇氣價上調的尷尬。市場機構安迅思息旺能源調查,各地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格陸續上調,導致各大燃氣電廠成本上升,生存困境加深。該機構認為,未來華東燃氣電廠的發展或遇阻力。 遭遇尷尬 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5日,全國日發電量達168.67億千瓦時,冀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7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均創歷史新高。在燃氣電廠較為集中的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當地燃氣電廠用氣量較去年同期明顯上升。 電廠用氣高峰之際,恰逢國家發改委調整天然氣價格。盡管氣價調整通知規定,政府將盡量在發電企業供氣環節及政府補貼方面予以支持,但在浙江、江蘇等燃氣電廠較為集中且用電量較大的省份,燃氣電廠多表示補貼不到位,成本壓力仍十分明顯,虧損情況或進一步加劇。其中,浙江省的燃氣電廠數量位列前茅,燃氣發電的壓力尤為明顯。 此次價改后,浙江省是較早出臺調整燃氣電廠天然......閱讀全文
新加坡80%電源來自天然氣發電
新加坡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近日首次公布完整的國家氣候變化策略,計劃從三大層面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個有能力應對氣候挑戰的環球都市。 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在公布《國家氣候變化策略2012》時強調,新加坡國家氣候變化策略最主要的一個方針就是推行各種措施,以減
中海油天然氣發電布局華南
4月4日,記者在廣東珠海80萬平方米的建設區看到,500多名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在他們面前的工地上,1號鍋爐房已拔地而起,主廠房基礎、維修樓、冷卻水循環塔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該項目是中海油在國內籌建的第六個天然氣發電項目,總投資約180億元,由中海油氣電集團和珠海港電力能源
新加坡建首座液化天然氣發電廠
設在新加坡的電力公司太平洋光電日前表示,將耗資12億新元在裕廊島興建一座800兆瓦的發電廠,這是新加坡第一座完全以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發電廠,預計將在今年11月份正式投入運營,屆時將為當地廣大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能源價格和服務。 新加坡電力公司目前生產的電力燃料,80%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
天然氣將成美國新增發電主要能源
美國能源信息局16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到2040年,美國將新增裝機容量351吉瓦,其中七成新增裝機容量將來自天然氣。 美國能源信息局表示,在2013年到2040年的新增裝機容量中,以天然氣為燃料的裝機容量將達到255吉瓦,占73%;排名第二的是可再生能源,達到83吉瓦,占比24%,
打破壟斷-推進天然氣發電設備國產化
近期因為天然氣發電設備高昂的維修成本問題,把天然氣發電再一次推到風口浪尖。有報道指出,自從上海漕涇天然氣發電廠建成后,僅2009年-2011年間,漕涇電廠即為檢修維護花費了驚人的3.83億元,已超過其總投資的13%。而這種 “遭遇”在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卻具有普遍性。據統計,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已建、
國際能源署稱再生能源發電將超越天然氣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推動下,再生能源2016年將超越天然氣,成為僅次于燃煤發電的第二大發電來源。 國際能源署署長范德胡芬表示,有兩大因素帶動再生能源增長:一是再生能源由歐洲和美國普及至中東、亞洲、拉丁美洲國家;二是成本持續降低,許多地方已經能與化石燃料競爭。
用氣高峰遭遇氣價上調尷尬-天然氣發電或遇阻
今夏罕見的高溫席卷華東,但由此帶來的燃氣電廠用氣高峰正在遭遇氣價上調的尷尬。市場機構安迅思息旺能源調查,各地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格陸續上調,導致各大燃氣電廠成本上升,生存困境加深。該機構認為,未來華東燃氣電廠的發展或遇阻力。 遭遇尷尬 國家電力調控中心數據顯示,7月25日,全
美國零CO2排放天然氣發電廠點火
?? 北京6月4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德克薩斯州“凈動力”(NET?Power)有限公司宣布,其位于拉波特的新建天然氣發電廠燃燒室首次成功點火,將對一種新型發電技術——“阿拉姆循環”進行測試和驗證,這種發電技術幾乎沒有二氧化碳(CO2)排放,因此也無需使用碳捕獲技術。公司高管表示,“阿
汽油發電機不發電原因
汽油發電機不發電怎么辦?有哪些原因?也許是發電機過熱、發電機中性線對地有異常電壓、發電機電流過大、發電機端電壓過高等情況。下面是關于汽油發電機不發電的原因解析。 汽油發電機不發電原因? 1、發電機過熱 1、發電機沒有按規定的技術條件運行,如定子電壓過高,鐵損增大;負荷電流過大,
解鎖電鰻發電之謎,讓斑馬魚發電
研究人員證實,他們發現的基因控制區只控制肌肉中鈉通道基因的表達,而不控制其他組織。電魚和電鰻一樣,可以根據種類、性別、甚至個體來區分其他電魚,這要歸功于它們的電器官,它還允許它們傳輸和接收類似于鳥叫聲的信息。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描述了微小的基因改變是
蒙古國首個風力發電場聯網發電
蒙古國首個風力發電場“薩勒希特”20日正式聯網發電,標志著該國邁入了風力發電的國家行列。 “薩勒希特”風力發電場位于蒙古國中央省,距離該國首都烏蘭巴托約70公里。“薩勒希特”在蒙古語中意為有風的地方,經過6年多的數據測定分析,“薩勒希特”平均風速為每秒8.2米。 風電場由蒙古國新通信
新型發電系統:只要甲醇有-發電不用愁
近日,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牽頭承擔的先進能源技術領域863計劃“先進燃料電池發電技術”主題項目的課題一“高性能移動式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長時發電系統”通過了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的項目驗收。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是一種新型的直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可在遠離電網地方使用(只要有甲醇燃料,就有
微型納米發電機問世-心臟跳動可發電
一種微型“納米發電機”可植入體內,從心臟跳動獲得能量,向動物活體內植入的傳感器提供電能。 近日,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一種微型“納米發電機”可植入體內,從心臟跳動獲得能量,向動物活體內植入的傳感器提供電能,為體內低血糖等多種疾病狀況進行早期預警。 目前,科學家已成功地將“
天然氣水分露點儀、天然氣露點儀
天然氣水分露點分析儀,天然氣露點儀是使用方便的便攜式露點儀,專門為天然氣及加氣站的使用而設計,適用于天然氣的微量水分含量測量及制氫設備的露點測。該水露點儀入口保護級別為IP65 (NEMA 4).工作范圍寬覆蓋-100~+20℃露點,精度高至1℃(-60℃到+20℃)露點。無需外部輔助服務設
煤制氣產量入五年規劃-大唐發電望占半壁江山
煤制天然氣產量首入天然氣五年規劃。國家能源局昨天公布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預計2015年末我國煤制天然氣產量約150億-180億立方米。結合我國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審批進度和建設生產情況,率先投產的大唐發電有望占據上述產量的半壁江山。 煤制天然氣首
天然氣灰分硫分
燃料破壞環境的最主要因素是硫,天然氣之中一般不含硫。即使少數礦井出口的天然氣含有硫,也很容易在后續的加工中分離去除,供應到用戶處的天然氣幾乎不含硫,所以對環境的污染十分輕微;因天然氣雜質少,清潔干凈,不含灰分,因而廚房干凈衛生。
天然氣在美國成為替代煤炭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美國頁巖氣開采蓬勃發展,天然氣價格長期維持在低位。由于清潔環保,以及價格優勢,天然氣在美國正成為替代煤炭等傳統能源的重要力量。 替代煤炭效應明顯 美國能源信息局23日發布報告說,過去20年里,天然氣在美國成為替代煤炭發電的重要力量。從1990年到2011年,
韶能生物質發電項目7月并網發電
26日,筆者從韶關市人大督辦能源項目建設現場了解到,我省首個以農林廢棄物為燃料的發電項目――韶能生物質發電項目,可望于今年7月實現并網發電。這一項目建成并發揮效益,不僅為韶關新能源建設增添亮色,也更加堅定了韶關加快綠色轉型,實現振興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除韶能生物質發電項目外,
“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海洋發電或成現實
國家“頂尖千人計劃”入選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領導的團隊研制出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組網利用后或可實現每平方公里海面產生兆瓦級電能。海洋發電產生的能源或將超越水電等“綠色能源”。 據中科院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介紹,如果將這些水能摩擦納米發電機結成網狀放置到海洋中,將會使海水無規則
中國首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并網發電
中國第一個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工程日前正式并網發電。發電站位于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的德令哈市西出口,占地面積3.3平方公里,規劃總裝機容量50兆瓦,概算總投資9.96億元。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目前已將青海中控德
日本發明發電地板-踩過即可隨時發電
“發電地板”亮相東京火車站,走過踩過就可隨時發電 嵌板附近樹立著一塊牌子用于顯示儲存電能的多少。 圣誕節即將來臨,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發電方式以為圣誕燈飾提供電力供應。他們在東京繁忙的涉谷火車站的人行道上鋪設了四塊地嵌板。行人從上面踩過時,嵌板就可以進行發電。據悉,平均每個
地美特瑞麗地熱發電項目試驗發電成功
7月5日,記者從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地美特”)獲悉,該公司“瑞麗100MW地熱發電項目”一期4MW發電機組的第一臺1MW發電設備在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市進行了首次地熱發電實驗。目前已并網成功,且機組在并網過程中設備各項參數正常,狀態控制良好,這標志著該機組具備了發電能力。 據介紹
亞洲首座太陽能熱發電實驗電站成功發電
北京西北75公里,延慶縣八達嶺長城腳下。 站在長城上向南遠眺,一個白色柱狀的“大家伙”聳立在藍天之下;一側,上百片碩大的玻璃面板,把太陽光反射到它上面。 這個不久前建成的大家伙就是我國、也是亞洲首個太陽能熱發電站的吸熱塔。其建造者之一、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王志峰不敢相
安徽誕生首個“個人發電廠”-農民發電賣給國家
??????? 25日,隨著智能雙向電表安裝完成,安徽首個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正式并入國家電網,功率為1700瓦。合肥市民孔慶斌用7塊太陽能電池板建成了自家用的小型“發電廠”,多余電量還可以賣給供電公司。
西氣東輸染綠長三角
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決定長江三角洲處于資源環境壓力的上升階段。西氣東輸輸送的天然氣不僅逐步驅散了長三角的工業煙塵,而且加快了工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對保護環境、改善民生起到巨大作用。 截至8月26日,西氣東輸管道今年已向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三省市供氣110.76億立方米,為
增加天然氣利用是改善能源結構的現實選擇
化石能源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瓶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化石能源依然是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中的低碳能源,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急劇變化,天然氣供需關系發生轉變,氣候變化和環保壓力、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突破、日本核危機影響以及新能源的經濟技術
天然氣優先類用戶范圍擴大-氣價改革釋放新信號
國家發改委10月31日宣布,最新的《天然氣利用政策》將于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與2007年發布的《天然氣利用政策》相比,新政策在強調優先保障城鎮居民生活用氣的同時,車船用氣等用戶受到重視,優先類用戶范圍明顯擴大。 根據新政策透露的信號,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有望進一步推進,氣價上下
天然氣和煤炭的隱秘競爭
政策推動下,中國的能源結構在經歷艱難的降煤增氣階段。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1676億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上升至5.9%。天然氣進口量530億立方米,同比增25%。 按照這一數字,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
兩會話題:PM2.5為天然氣利用“加溫”
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首個記者提問就將話題聚焦在PM2.5(細顆粒物)上。就在兩天前,包含 PM2.5檢測指標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剛剛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審定通過并發布實施。加上北京連續幾天的霧霾天氣,更是將話題熱點直指PM2.5污染治理上。 “今天北京市的
“氣荒”變“荒氣”,何解
從去年以來,我國天然氣行業虧損嚴重。一旦這樣的油價、氣價持續下去,天然氣行業又該何去何從? “天然氣供過于求的形勢來了,這個形勢我們行業內的人認為可能要持續到2020年,而且過剩的量在300億~400億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