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白血病的“上海方案”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 在惡性腫瘤方面,白血病目前的發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別占到第七和第九位,死亡率大約分別位居第六和第八位。年齡方面,白血病是兒童和青少年中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尤其是兒童白血病,即民間常說的“血癌”,并非是某“一種”疾病,而是指“一類”造血干細胞異常的克隆性惡性疾病。打個比方說,“白血病”就像一個大櫥柜,有許多個上了鎖的抽屜,每一個抽屜都代表一種類型的白血病。 迄今為止,能打開這些“抽屜”的鑰匙少之又少,而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陳賽娟教授,是掌握了其中一把“金鑰匙”的人。 2012年7月,陳賽娟在IUBMB Life雜志上撰文指出,“協同靶向治療”是應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t望東方周刊》專訪陳賽娟時,記者提出能否對白血病分類的知識進行一些普及,陳賽娟院士起初有點“不知從何說起”的猶豫―對于非專業人士而言,在日常生活中只知道白血病極......閱讀全文
費城染色體陰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復發后出現費城染色體...
費城染色體陰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復發后出現費城染色體病例報告費城染色體由9號和22號染色體易位形成特 征性Ph染色體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 BCR - 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重要細胞 遺傳學標志?此外,Ph染色體也常見于高危急性 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
血液病染色體畸變檢查在白血病中應用
(1)在白血病診斷和分型中的應用:在AML中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是+8、-7和-5。其中,t(8;21)(q22;q22)異常絕大多數見于AML-M2型,t(15;17)(q22;q12)目前僅見于AML-M3型,可作為M3診斷的標準。Ph染色體t(9;22)(q34;q11)異常可見于20%~30%
小兒急性髓樣白血病的發病機制
1.有關白血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甚多,包括對分子遺傳改變、預后因素、分子流行病學及藥物遺傳學等方面的研究。推測有兩種可能,即獲得性遺傳損傷可激活細胞的初始致癌基因或滅活腫瘤抑制基因(抗癌基因),二者均可導致腫瘤監控能力丟失,使白血病細胞失控性增殖。這些遺傳學上的改變可以為點突變、基因擴增、基因缺失或
Nat Commun:染色體混亂或將引發罕見白血病發生
近日,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成熟T細胞的惡性白血病——塞扎里綜合征(Sezary syndrome,SS)在分子水平上遠比想象中復雜得多,由于塞扎里綜合征的預后較差而且靶向療法選擇有限,因此治療該疾病急需新型的療法,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揭開了這種癌癥的復雜的基因組藍圖,或
Nat Genet:靶向作用染色體重排可治療兒童惡性白血病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著名雜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圣裘德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兒童機體中除了影響MLL基因的染色體重排外或許基因突變較少,相關研究或可以幫助靶向做種這種染色體重排來改善患兒的生存率。 ALL往往在兒童出生的1年
Blincyto治療費城染色體陰性白血病III期臨床成功
美國生物技術巨頭安進(Amgen)近日公布了BiTE免疫療法Blincyto(blinatumomab)一項III期TOWER研究的數據。該研究在費城染色體陰性(Ph-)復發性或難治性前體B喜報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中開展,調查了Blincyto相對于標準護理(SOC,4種)的療效
TCF3基因的結構特點和作用
該基因編碼螺旋環螺旋轉錄因子e蛋白(Ⅰ類)家族的一個成員。e蛋白以異二聚體或同二聚體的形式與靶基因上的調節e-box序列結合,從而激活轉錄,并被dna結合抑制劑(iv類)螺旋環螺旋蛋白的異二聚體抑制。e蛋白在淋巴細胞生成中起關鍵作用,其編碼蛋白是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發育所必需的。該基因缺失或編碼蛋
陳賽娟院士發文聚焦血癌靶向治療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Targeted therapy: The new lease on life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nd beyond”的綜述文章,指出靶向治療是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引起白血病會有哪些誘因?
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的發病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或藥物等因素。 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的斷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發生移動和被激活,染色體內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發生突變,功能的降低則有利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病因分析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產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細胞,這些白細胞在骨髓內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夠通過血液在全身擴散,導致病人出現貧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潤等。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確,但認為費城染色體與該病密切相關,大約有90至95%的病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