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基因作物發展路線
目前,中國農業面臨著三方面的重大挑戰。首先耕地銳減,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資源匱乏,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蟲害、旱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惡化。 發展轉基因技術可以有效地緩解或解決這些問題。第一,轉基因農作物品種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第二,進行抗性的轉基因育種還可以降低農藥、化肥的施用量,確保中國農業的生態安全。第三,通過開發功能性和治療性的食品,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第四,通過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創新,可以建立中國自己的生物技術研發體系,提高中國在這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轉基因農作物國際研發進展 國際上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研究已有30年歷史。目前,美國是種植轉基因作物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6950萬公頃,其后依次為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和中國。2012年中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4百萬公頃,而且近十......閱讀全文
轉基因水稻推廣再起波瀾 是否比非轉基因水稻更安全
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應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請,進行一場公開的學術講座,在提問階段突然遭到聽眾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一個中年女子在會場高喊,隨后,會場秩序大亂,這場講座中斷。 有著中國“轉基因水稻王”之稱的張啟
轉基因水稻再獲安全證書
1月5日,農業部向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研發的兩種轉基因抗蟲水稻(華恢1號、Bt汕優63)重新頒發了生物安全證書,同時獲批的還有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此舉讓轉基因主糧是否會產業化的話題重回公眾視野。7日,華中農業大學水稻團隊林擁軍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
德國保持對轉基因農作物限制
德國高等法院保持對轉基因農作物的限制 德國高等法院在11月24日維持了該國管理轉基因(GM)農作物的法案。該法案——最初于2004年通過,并于2008年略加修訂——規定,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農民和研究人員,對于流入到鄰近農田中的任何花粉,以及由這種方式致使任何遭受污染的農作物因不含轉
英國可能將重新引進轉基因農作物
英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表示,英國政府各部大臣已對重新引進轉基因農作物的活動表示支持。?? 英國各部大臣表示,現在公眾將會同意,轉基因技術對于為世界日益增加的人口培育高產量的優良農作物是至關重要的,而且該項技術將有助于生產能夠用作生物燃料的農作物。據該名官員表示,轉基因農作物將重返英國,目前的問題是
靠外觀能否識別轉基因農作物?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孔明表示,網上傳播的轉基因識別指南里面很多東西沒有科學依據,基本上都是隨意編造。任何一種農作物從它的自然分布的遺傳多樣性而言,各種各樣的品種都有,但是它是自然存在的,不能因為我們過去沒有見過,就把它編成所謂的“轉基因的鑒別方法”,這是沒有科學依據
浙大沈志成小組發明控制轉基因水稻“意外傳播”技術
該研究成果3月19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轉基因農業給人類展示了美好前景,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轉基因作物的試驗和推廣均受到嚴格控制,尚無法快速造福人類。日前,浙大農學院沈志成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發明了一種簡單可控的轉基因技術:通過該技術獲得的水稻就像被打上了一個“烙印”,如“
湖北轉基因水稻形成規模種植
[導讀]在湖北等地,轉基因抗蟲水稻早已形成規模種植。當地農民開始并不知道那就是轉基因的水稻種子,以為是政府推廣的另一種雜交稻的新品種。種了轉基因大米的農民,對吃這種大米都抱有很謹慎的態度。 中國新聞周刊2010012期封面 大米也轉基因了嗎? 一場沒有硝煙的變革正在13億中
中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全部到期
2014年5月16日,湖北省第十四屆科技活動周開幕式在宜昌市夷陵廣場舉行,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科技人員展示的轉基因水稻。 8月17日,中國轉基因水稻僅有的2張安全證書、轉基因玉米唯一的一張安全證書全部到期。如果續申請沒有成功,則意味著中國將沒有一種轉基因主糧擁有安全證書,更不必說商業
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即將到期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近日披露,今年7月,國內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這再次引發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是否安全的大爭論。 對于上書背景,環保部首席科學家薛達元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是因為
歐盟成員國自由決定轉基因農作物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健康與消費者政策委員約翰·達利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27個成員國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全部或者部分引種轉基因農作物,希望新規定能夠終結阻礙歐洲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的僵持局面。不過,該提案還需要歐洲成員國和歐盟議會通過。裁量權交給各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