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大量表觀遺傳現象的發現與報道,植物表觀遺傳學已經成為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熱點。表觀遺傳修飾不改變生物體DNA的序列,通過DNA的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染色質重塑等途徑調節基因的表達。其中,組蛋白修飾方式包括組蛋白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組蛋白甲基化水平受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調控,研究表明,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s, KDMs)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發揮重要作用。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農業及資源植物研究中心羅鳴博士等綜述了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分類及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功能,以及組蛋白去甲基化酶通過調節植物基因表達參與植物開花時間調控、花和葉片的發育、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途徑等方面的表觀遺傳機制,并提出了未來對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方向。 相關研究結果已撰寫題為“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植物中的功能”(Histone Lysine De......閱讀全文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去甲基化調控的新機制,相關論文發表在12月20日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 來自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的石雨江(Yujiang Geno Shi)教授和徐彥輝(Yanhui
表觀遺傳學指基因序列不變化的前提下,基因表達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質改型、基因沉默、RNA編輯、組蛋白修飾(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等。其中,染色質改型調控基因表達的過程,涉及多種導致DNA和組蛋白組成變化、染色質構象變化的蛋白質。 眾多研究已經證明,染色體畸變和染色質異
擬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個遺傳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點的特征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中心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擬南芥C
目前已知地球上現存的生命主要是以DNA作為遺傳物質。而表觀遺傳調控,是不涉及到DNA序列變化的可遺傳變異現象。通俗來說,表觀遺傳是解決基因組的信息如何傳遞并與環境變化相互響應的學科。由于有了表觀遺傳調控機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基因組信息的傳遞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有了很強的可塑性。 如果說1
10月19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兩種重要的核酸修飾,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參與諸多生物學過程。然而,這兩種核酸修飾之間是否存在內在關聯性卻不清楚。近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秦國政研究組和田世平研究組合作,揭示了DNA甲基化可通過調節m6A去甲基化酶基因表達的方式影響番茄果
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研究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系,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了第一個細菌效應蛋白和植物中對應的抗性蛋白的復合物AvrPto-Pto的晶體結構,基于該結構和相關實驗結果,提出了AvrPto通過解除Pto對防御響應的抑制引發疾病抗性的機制。
幾十年來,DNA一直被認為是決定生命遺傳信息的核心物質,但是近些年不斷的研究表明,生命遺傳信息從來就不是基因所能完全決定的,比如科學家們發現,可以在不影響DNA序列的情況下改變基因組的修飾,這種改變不僅影響個體的發育,而且還可遺傳給后代。如腫瘤等多種疾病并非僅由基因突變而引起,且與DNA和組蛋白修飾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關于發布“十三五”第一批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的通告》。《通告》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根據6月發布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發展規劃》優先發展領域,發布了“十三五”第一批26個重大項目指南。 6月,《自然科學基金委“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來自復旦大學、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由RACK7/KDM5C復合物充當增強子“剎車”,抑制了增強子過度激活。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4月7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復旦大學的藍斐(Fei Lan)教授與施揚(Yang Shi)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藍斐教授的主要科
Nono是旁斑(para-speckle)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儲存和加工RNA。小鼠胚胎干細胞(mESCs)缺乏旁斑,從而使得Nono在mESCs中所發揮的作用尚不明確。近期,來自復旦大學、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Nono的功能是作為一個染色質調節因子與Erk合作,調控著mE
9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徐國良研究組、李勁松研究組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ctive and Passive Demethylation
7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
上個世紀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結構模型,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自此遺傳學便成為現代醫學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人類已經認識到基因突變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慢性進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 Hc)和囊性纖維化等。近年來
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近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
生物通報道:轉座子通常是通過表觀遺傳學機制(包括DNA甲基化)保持沉默的。12月9日,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美國普渡大學以及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擬南芥中將一對Harbinger轉座子衍生蛋白(HDPs)——HD
徐國良院士(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10月19日,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TET-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ols gastrulation by regulating Lefty–Nodal signalling”的論文,第一次在體內證明了D
近年來,RNA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發現RNA甲基化修飾,特別是m6A甲基化修飾,在哺乳動物的轉錄組中廣泛存在,并且在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引領了RNA以及表觀遺傳學領域的又一個熱潮。高通量測序揭示在人和小鼠的轉錄組中有1/3-1/2的mRNA轉錄本具有m6A修飾【1,2】。理論
DNA甲基化作為重要表觀遺傳機制調控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一系列的生物學過程,如細胞命運決定、發育和組織、器官的穩態維持。醫學上,DNA甲基化失調與人類疾病密切相關,如腫瘤。DNA甲基化以多種修飾方式[5-methylcytosine (5mC), N6-methyladenine (6mA) 和
12月9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A pair of transposon-derived proteins function in 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c
6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5月1日,國際期刊《實驗醫學雜志》(The Journal Experimental of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肖暉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Epigenetic regulator CXXC5 recruits DNA demethylase Tet2 to re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布在《分子細胞》上,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資助。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參與調節異染色質形成、X染色體失活、基因印記及DNA的損傷修復等多種生命過程。關于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研究是
來自哈佛醫學院、華盛頓州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證實了,X染色體連鎖智力障礙(X-linke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XLID)與組蛋白甲基化移除受損有關。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月21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著名華人科學家、哈佛大學終生教授、
來自哈佛醫學院、華盛頓州立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證實了,X染色體連鎖智力障礙(X-linke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XLID)與組蛋白甲基化移除受損有關。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月21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著名華人科學家、哈佛大學終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