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主導的人工智能治理生態刻不容緩
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迅猛發展,數據安全、算法安全、網絡安全以及軍事化、武器化等多維度風險也隨之浮現。中山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廣東省創新戰略研究會副秘書長吳小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中美兩國正逐步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的引領者。 在應用層面,各行業對通用大模型的需求日益提升,催生了針對特定行業優化的行業大模型。吳小龍指出,由于不同行業的數字化水平、需求和目標以及安全可控要求存在差異,行業大模型的技術實現復雜度也各不相同,涉及提示工程、檢索增強生成、微調與預訓練等多種技術。 近期,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備受矚目,吳小龍借此強調,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加快形成中國主導的人工智能治理生態。2023年10月,我國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倡導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 為提升人工智能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吳小龍提出......閱讀全文
北京林業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4月12日,北京林業大學召開人工智能學院暨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會。校黨委書記王洪元、校長安黎哲、副校長程武、副校長張志強,武漢東湖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杜小軍、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李長霖,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等出席大會,共同為人工智能學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王洪元
國資委: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加快建立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體制機制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1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譚作鈞出席在中國電信黨校舉辦的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特訓班結業式,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推動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 譚作鈞強調,要緊跟人工智能最新發展,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浪潮,強化人工
深度學習復興:向人工智能邁進
它是未來的一部分,我們才剛剛開始。圖片來源:BRUCE ROLFF 3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神秘的谷歌X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從YouTube視頻中提取了1000萬個靜態圖像,并將其輸入“谷歌大腦”——由1000臺計算機構成的網絡,從而試圖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樣吸收這個世界的信息。經過3
人工智能進軍基因檢測市場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在利用機器學習檢測DNA(脫氧核糖核酸)中的致病突變十多年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布倫丹·弗雷近日成立了“深基因組學”公司,準備將其團隊開發的新技術推向市場。 弗雷將深基因組學技術比喻成基因突變領域的谷歌搜索:研究人員可對一個DNA序列進行查詢,系統將鑒
人工智能將深度介入腫瘤診治
近日,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學影像計算機輔助診斷、腫瘤多組學等科研領域開展合作研究。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院士表示,此次強強聯合將建造醫療界的“阿爾法狗”,使人工智能深入到腫瘤診治的多個領域。 據介紹,當前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醫療行
人工智能分級診斷研究獲突破
曾和松介紹,聽診檢查是醫生的必修課,操作簡單。現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由于傳播性強,新冠肺炎的快速鑒別和實時、遠程診斷且無需大型設備診斷尤為重要。曾和松團隊立即開展研究,致力于破解新冠肺炎心肺音聽診記錄智能診斷的難題。 目前,確診新冠肺炎的方法主要依賴于胸部CT和實驗室檢查。曾和松表示,內科
人工智能進入“深度學習+”階段
雖然從底層技術看,ChatGPT并不算創新,但其社會影響遠遠超出了預期。這款由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發的聊天機器人,2022年11月推出后火遍全球,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程序。 讓機器和真人自由對話,一直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目標之一。ChatGPT的爆火背后,其實是深度學習技術的
人工智能,為科研注入智慧動能
日前,科技部等六部門發文,著力打造若干重大場景,拓展人工智能應用,高水平科研活動是其中之一。如今,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在數據獲取、實驗預測、結果分析等方面具有優勢,生命科學、數學、化學、空間科學等學科研究紛紛擁抱人工智能。豐富的應用場景也反哺技術發展,推動產業智慧升級。 從日常生活到科學研
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舞臺上,她用多語種智能翻譯機和全球來賓對話,展現中國科技的溫度;在云南傈僳族老鄉家里,她用語言學習APP教村民講普通話,向鄉村推廣人工智能(AI)應用;在科技大篷車的方寸天地間,她帶領的團隊走進全國上百個校園,為孩子們帶來最新的AI體驗。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一直活躍于科技創新
失控的人工智能可能威脅人類?
一封由科技界一些知名人士簽署的公開信正在引起全球關注和關于人工智能倫理的激烈討論。 信中說,最近幾個月,人工智能實驗室在開發和部署更強大的數字思維的競賽中失控,沒有人,甚至他們的創造者,能夠理解、預測或可靠地控制。 在題為“暫停巨型人工智能實驗:一封公開信”的信中,簽名者表示,由于擔心“具有
人工智能茶葉收獲步入正軌
茶葉采摘主要由手工完成,采摘期短而密集,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看到了技術轉型。在中國東南部省份浙江,以龍井茶或龍井茶而聞名,現在可以看到浙江科技大學吳傳宇教授開發的機器人使用機械臂在當地種植園精確采摘茶葉。據吳研究團隊的桂江生副教授介紹,早期將大量茶樹芽葉的照片輸入到采茶機器人系統中。然后它可以記住芽和
多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應用監管
隨著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人工智能(AI)應用快速發展,全球監管機構也在加快探索如何妥善進行監管,在鼓勵技術創新的同時保護公眾利益。??據美聯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25日表示,政府將毫不猶豫地打擊涉及人工智能的有害商業行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莉娜·汗與美國公民權利和消費者保護機構的代
人工智能是智慧農業新風口
可以預期,以AI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深刻影響智慧農業發展,用人工智能賦能農業成為一大命題。農業機械化已經讓大田的糧食生產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未來,農業信息化會讓農民成為更體面的職業。 當最前沿的技術與最古老的產業相遇,會激蕩出怎樣的變革?日前,國內首款農業AI對話機器人發布,諸如“土豆出
當量子計算遇上人工智能
曾經,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能被看作“油和水一樣無法結合”。如今,人工智能已被學術界和科技巨頭視為量子計算的重要著力點。谷歌、IBM、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不斷高調大秀量子計算“技術肌肉”的行為,讓全球對量子計算的追逐更加白熱化,這其中,中國相關企業、機構“搶灘”量子計算的身影沖在前面。3月29日,微軟
人工智能從太空估測肥胖率
一些公共衛生問題是如此嚴重,以至于你能從太空看見它們。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可利用衛星圖像估測一個地區的肥胖水平,甚至無須看見超重人群。相反,它依賴于諸如建筑物和樹木的分布等線索。 知道某個街區超重成年人的比例能幫助采取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比如健康飲食活動。不過,收集此類統計數據往往需要
歐盟發布人工智能倫理準則
歐盟委員會4月8日發布人工智能倫理準則,以提升人們對人工智能產業的信任。歐盟委員會同時宣布啟動人工智能倫理準則的試行階段,邀請工商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機構對該準則進行測試。 該準則由歐盟人工智能高級別專家組起草,列出了“可信賴人工智能”的7個關鍵條件——人的能動性和監督能力、安全性、隱私數據
人工智能預測抗抑郁藥療效
人工智能可以通過人們的腦電波,預測抗抑郁藥物是否可能對他們有幫助。這項技術可能為給精神疾病開處方藥物提供一種新方法。腦電圖顯示了大腦活動的特定模式,可以用來訓練機器學習算法。圖片來源:Phanie/Alamy 抗抑郁藥并不是對所有抑郁癥患者都有效,對此,科學家尚未明確原因。“在精神病學中有一個
人工智能助力診斷兒童罕見病
對重癥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美國瑞迪兒童基因組醫學研究所(RCIGM)一向以快速診斷著稱。去年2月,他們曾在短短19.5小時內完成患兒基因組測序并實現遺傳診斷,創造了一項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如今,該機構的研究人員更新了他們在診斷罕見病時的兒科測序流程,結合機器學習方法來生成、分析和解釋遺傳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診斷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發布新聞公報說,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款人工智能軟件,可預測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對治療方案的反應,比使用傳統方法更準確。 這款人工智能軟件由帝國理工學院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開發。測試中,他們讓軟件識別364名卵巢癌患者的組織樣本和計算機斷層掃描數據,軟件會基于
探索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之道
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拉開帷幕。這是專家在一幅關于上海景象的智能生成畫作前討論。新華社記者 黃曉勇 攝 近日,由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主辦,西南政法大學合辦,西南政法大學人工智能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智能司法研究院、西南大數據法律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人工智能法治
高校人工智能熱的“冷”思考
高校在開設相關專業時,應該組織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結合國家的人才政策、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國內外其他高校同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情況,就本校開設這方面的專業有無現實條件,怎樣進行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形成專業特色等,進行充分論證。 說起人工智能(AI),也許公眾并不覺得陌生。因為近年來,無論
北京發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
本報北京7月27日電(記者張景華?通訊員孫文匯)“北京將率先建設AI原生城市,推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應用高地。”26日,在《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表示,北京將圍繞機
人工智能或助力藥物研發提速
6月18日,施普林格·自然宣布利用其AdisInsight數據庫為藥物研發市場新開發了一種尖端的對話聊天界面——AskAdis。AdisInsight藥物研發資訊數據庫每年用戶超50萬。現成的LLM(大型語言模型)往往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為它們完全憑借受訓練時使用的內容來生成答案。使用生成式人工
澳高校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挑戰
近年來,教育領域,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趨勢日益明顯,并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股熱潮。這其中,澳大利亞大學的數字化及人工智能教育一直以其卓越的研究能力、學習者滿意度和就業成果享譽全球,由此帶動了澳大利亞大學教學和科研的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2023年,澳大利亞教育部對外宣布,從2024年起,該國所有
人工智能或助力藥物研發提速
6月18日,施普林格·自然宣布利用其AdisInsight數據庫為藥物研發市場新開發了一種尖端的對話聊天界面——AskAdis。AdisInsight藥物研發資訊數據庫每年用戶超50萬。 現成的LLM(大型語言模型)往往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為它們完全憑借受訓練時使用的內容來生成答案。使用生
人工智能助力應對科研大挑戰
近年來,人工智能(AI)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生成式AI創業熱潮。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很多科研團隊和公司正在利用AI應對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科學挑戰:從破譯蛋白質的秘密,到研制出新藥,再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實現可商用的核聚變發電等。揭示蛋白質結構根據蛋
人工智能揭示花卉顏色古老起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332.shtm
人工智能倫理-南半球“失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406.shtm
人工智能倫理-南半球“失聲”
為研究全球人工智能倫理狀況,巴西研究人員對全球人工智能使用指南進行了系統審查和薈萃分析。他們發現,雖然大多數指南重視隱私、透明度和問責制,但很少重視真實性、知識產權或兒童權利。此外,大多數指南描述了道德原則和價值觀,但并未提出實施方法,也沒有推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監管。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生物學、化
人工智能可用人類“化學直覺”
研究總體框架圖片來源:《自然·通訊》在線版《自然·通訊》3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一種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能部分重現職業化學家在工作中積累的集體知識,這類知識通常被稱為“化學直覺”。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或使今后的藥物研發更高效。傳統上,藥物與化學發現需要依靠試錯實驗和研究人員在工作中積累的知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