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SCI論文第一作者近七成是學生
武漢大學日前發布的《2013年版武漢大學SCI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報》顯示,該校發表的SCI論文,第一作者近七成是學生。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簡稱,是不少高校衡量科研力量的指標,也與研究生學位掛鉤。 該年報是武漢大學圖書館首次編制,對該校師生2011年以第一作者單位或通訊作者為身份發表的SCI論文進行作者信息核實和統計分析。數據表明,2011年以武漢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的SCI論文共1386篇,教師占30.62%,學生占69.38%,其中博士生為大頭,共619人。武大人民醫院的博士后于勝波共發表13篇,排名第一。 記者了解到,最牛“論文哥”于勝波2011年在武大讀博士后,畢業后到十堰東風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工作。他的秘訣是“看書”,每天讀15頁,做讀書筆記,一邊讀一邊參悟,臨睡前在腦子里過一遍,不讀完絕不睡覺。從武漢到十堰時,他托運了38箱醫書。 ......閱讀全文
發表SCI論文小技巧
如何發表SCI論文,很多網友都有談到這個話題,再來說這個話題似乎是老生常談。所以,今天小編劍走偏鋒,將SCI論文發表中大家可能比較感興趣的一些小技巧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SCI論文,并沒有想像中的難寫 1.要熟悉你的專業,實驗方法;要尊重結果,實事求是面對結果,下筆之前多看看文獻,尤其
SCI醫學論文寫作技巧
第一版(2010年9月)前言 醫學論文設計水平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編委和主編認同的第一門道;醫學論文撰寫水平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則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接受的最終門道。發表SCI期刊醫學論文的語言是英語,對于母語是非英語的中國臨床醫生
教你幾招如何寫好SCI論文
SCI論文,即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對于我國大多數科研工作人員來說,投稿SCI論文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匱乏的英語能力,英語往往成為了制約的瓶頸。小編在這里整理了三個比較重要的SCI論文撰寫小技巧,希望能幫助到科研工作者。 1、論文缺乏邏輯,寫作時不夠嚴密。 舉個例子:某位作者
SCI醫學論文寫作技巧
簡明SCI期刊醫學論文撰寫手冊 第一版(2010年9月)前言 醫學論文設計水平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編委和主編認同的第一門道;醫學論文撰寫水平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則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接受的最終門道。發表SCI期刊醫學論文的語言
SCI論文寫作攻略:選題和創新
SCI論文,即為被SCI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在經濟全球化、科學研究的日益全球化的特殊背景下,SCI論文也成了進行國際科學交流的重要方式之 一。對于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來說,能否在SCI收錄的雜志上發表論文,是其能否進入學術前沿,在國際公認的同一個平臺上參與學術競爭、做出原創性貢 獻的
SCI醫學論文寫作技巧
第一版(2010年9月)前言 醫學論文設計水平的新穎性和創新性,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編委和主編認同的第一門道;醫學論文撰寫水平的邏輯性和規范性,則是決定撰寫的醫學論文能否被SCI醫學雜志接受的最終門道。發表SCI期刊醫學論文的語言是英語,對于母語是非英語的中國臨床醫生
摒棄論文“SCI至上”正當時
2月23日,教育部官網正式發布其與科技部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這是自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來的又一項重大推進措施。 “五唯”中最基本和最
破除“SCI崇拜” 祛除“唯論文”頑疾
近日,中國學術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教育部和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治理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并出臺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的10條意見和措施,其中
“SCI之父”加菲爾德:不能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
被譽為“SCI之父”的尤金·加菲爾德博士日前首次在中國公眾面前亮相,與數百名中國科教界專家、文獻計量學專家和年輕學子對話。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時,他明確表示,不能以SCI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應該運用更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 SCI全稱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
相比國人發SCI論文量,中國SCI期刊不夠用
文 | 趙廣立 孟凌霄“與中國作者發文規模相比,中國SCI收錄科技期刊(以下簡稱中國SCI期刊)的發文量遠不能滿足現實發文需求。”8月25日,由中國科協主編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2021)》)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