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納米技術》 新型藥用納米粒子結構可分解排出體外 將DNA鏈和納米粒子當作構件,組裝成一種可以增強攝取小鼠體內腫瘤的納米結構,并在之后發生分解,改善體內清潔度,最終降低潛在毒性。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這項研究結果為抗癌藥物投遞的安全、可控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為了改進投遞效果,納米粒子的體積必須足夠大到能夠吸收并困住腫瘤。但是,一旦納米粒子發揮治療效果后,會殘留在體內很長時間,因為體積太大而無法被體內系統自行清除,從而可能產生慢性中毒。 Warren Chan等人設計出一種納米粒子結構,其結構由一個帶有DNA鏈的核心納米粒子與多個小納米粒子層相連而成,體積大小剛好能夠吸收腫瘤。研究人員發現該結構能夠作為成像試劑和抗癌藥物的載體。他們注意到與核心納米粒子和未經過組裝的納米混合結構相比,這種納米結構在小鼠體內能夠在腫瘤中產生的累積效果更好。重要的是,在后續的小鼠尿液分析中檢測到這種納米結構的......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1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由中國光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繼續召開。在第一天大會報告后,組委會安排了精彩的分會報道,分設了原子光譜新技術及應用、拉曼光譜新技術及應用、紅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過去一年從基因編輯到眼組織修復等領域,我們目睹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以下便是2016年部分令人激動的研究報道: 基因治療:更精準 精準的基因組編輯將允許我們對一系列難治且有抗性的疾病進行治療,來自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的研究(Nature 528, 490-495,2016)讓我們離高度特異性的核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腫瘤耐藥基因治療: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腫瘤細胞常常會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而導致患者對治療不再敏感,最終導致化療失敗甚至疾病復發。根據腫瘤細胞的耐藥特點,耐藥可分為原藥耐藥(PDR)和多藥耐藥(MDR)兩大類。原藥耐藥(PDR)是指對一種抗腫瘤藥物產生抗藥性后,對非同類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7月1日,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標記免疫分析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峰會在江蘇宜興閉幕。大會現場大會主席顏光濤 大會主席顏光濤致閉幕詞。顏光濤主席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峰會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合作交流平臺,眾多專家學者的演講為標記免疫分析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新思路。希望各位嘉賓能圍繞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