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氫能已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其燃燒值高且燃燒后唯一的產物是水,對環境不會造成任何污染,因此,氫能開發是解決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理想途徑。在眾多氫能開發的手段和途徑中,通過光催化劑,利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是最為理想和最有前途的手段之一;而開發高效、廉價的實用光催化劑是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也成為當前國際能源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陳剛課題組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化學領域高影響因子雜志《化學通訊》。 水中取“火”的夢想 周末陽光明媚,李先生決定帶著全家去郊外春游。他從自來水龍頭接了一桶水,加入到自己家中的太陽能分解水制氫裝置中。“今天出遠門,要多加些氫。”李先生心想,正好還要給車拉一拉高速,試試這輛用分解水制得的氫作為動力的新型汽車的性能。 這一幕今天還是人們開發和利用新能源的......閱讀全文
哈工大科研團隊提出界面電子耦合機制-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王振波教授團隊在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設計 鈷-氮-鉻 跨界面電子橋打破制約活性-穩定性轉換 以實現超穩定的雙功能氧電催化劑》為題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上。該成果有望為氫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中新
哈工大劉挺:哈工大-SCIR-實驗室的-NLP-研究-|-CCFGAIR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于 6 月底在深圳舉辦,其中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挺教授將擔任自然語言處理專場主席。雷鋒網了解到,劉挺教授作為國內 NLP 方向的領軍人物,其 Google Sc
哈工大這項研究,“瞄準”腫瘤細胞!
近日,我校生命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內質網鈣穩態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內容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論文題目為《iASPP通過抑制Gp78介導的TMCO1降解維持Ca2+穩態促進腫瘤生長和耐藥》(iASPP suppresses Gp78-medi
哈工大這項研究,“瞄準”腫瘤細胞!
近日,哈工大生命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內質網鈣穩態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內容以研究論文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論文題目為《iASPP通過抑制Gp78介導的TMCO1降解維持Ca2+穩態促進腫瘤生長和耐藥》(iASPPsuppressesGp78-media
哈工大:開發出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李英宣課題組開發出高效光-熱協同催化劑,實現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和轉化,研究成果以《在鉑負載鎳基金屬有機框架上運用雙活性位點協同作用 實現熱輔助紅外光催化轉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為題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該串聯催化方案減少了二氧化碳分離、儲存、運輸和捕獲介質再
哈工大啟動“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
9月13日和10月21日,耶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副主任勞拉?尼克拉森教授、莫斯科國立大學力學數學系教授、俄羅斯科學院斯特克洛夫數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米申科先后受聘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席國際學術顧問,哈工大“首席國際學術顧問計劃”正式開始啟動。 為重點支持人才培養體系設計、課程建設、關鍵管理
哈工大90歲院士,捐款300萬!
12月1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儀式上,沈世釗院士向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一次性捐贈人民幣300萬元,用于支持土木學院發展建設。校黨委書記、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熊四皓向沈世釗院士頒發教育貢獻獎獎牌和捐贈證書。 “我1953年來到哈工大,在這里學習、工作已經70年了,我是在哈工
哈工大90歲院士,捐款300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3523.shtm12月1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儀式上,沈世釗院士向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一次性捐贈人民幣300萬元,用于支持土木學院發展建設。校黨委書記、哈工大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熊四
海洋光學―哈工大聯合實驗室成立
海洋光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實驗室成立儀式暨光譜新技術應用研討會順利舉行 2011年09月18日,海洋光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光譜實驗室舉行了“海洋光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光譜實驗室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同時舉辦了“光譜新技術應用研討會”。在本次研討會上,邀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工大研發人工皮膚傳感器
皮膚是人類最為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研發接近于人類皮膚的傳感器,以使機器人可以像人類那樣感知世界。近日,哈工大教授研發的一種基于人類真實皮膚結構的“汗毛-皮膚”傳感器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影響因子7.145)上,這一傳感器可感知0.15毫牛(1毫牛=
“哈工大造”助力問天實驗艙
中新網哈爾濱7月25日電 (劉培香 記者 史軼夫)24日,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入軌后順利完成狀態設置,于25日3時13分成功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這是中國兩個20噸級航天器首次在軌實現交會對接,也是空間站有航天員在軌駐留期間首次進行空間交會對接。在此次任務中,哈爾濱
哈工大“地面空間站”主體建設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56.shtm 近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打造的“地面空間站”——“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裝置主體建設已經完成,進入聯合調試試運行階段。據了解,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可以綜合模擬真空、低溫、粉塵、電
哈工大研制首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6日發布消息,當日10時24分30秒,快舟一號甲固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微厘空間”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S3/S4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S4試驗衛星是哈工大研制的首顆導航衛星,標志該校小衛星研究跨入導航衛
哈工大在納米醫療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系統與微結構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紹琴教授課題組和生命學院發育生物實驗室吳瓊教授課題組合作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納米膠束。與傳統抗腫瘤藥物順鉑相比,該納米膠束具有更好的抑瘤率,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極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Material
直播預告|哈工大教授SAM-ZHANG主旨報告
直播時間:2024年5月10日(周五)20:00-21:3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32477818224849(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科學網微博科學網視頻號北京時間2024年5月10日晚八點,iCANX T
哈工大學者創造超級材料登PNAS|專訪
《海賊王》路飛的橡膠手臂能在拉伸后獲得巨大能量,在回彈瞬間錘飛對手。 現在,漫畫竟然變成了現實!科研人員已經創造出一種超材料,當你把它拉伸到一定程度時,會激活儲存在材料里的能量,一松手,爆發力驚人。而且,他們還可以對這種材料進行編程,從而可以按需設計和控制超材料。 這種超材料的創造者,是哈爾
哈工大突破高通量超分辨顯微成像難題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學院青年教授李浩宇團隊在生物醫學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針對目前超分辨顯微鏡所面臨的成像通量限制,團隊提出基于計算光學成像的新一代高通量三維動態超分辨率成像方法,通過計算成像技術增強熒光漲落探測靈敏度,使探測靈敏度提升兩個數量級以上,突破了現有顯微成像技術在
哈工大科研團隊破解碲化鉍熱電發電難題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隋解和教授團隊在低品質余熱回收熱電發電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基于低楊氏模量和顆粒滑動的阻擋層提高碲化鉍熱電發電性能》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該成果為碲化鉍器件發電應用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熱電器件可將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具備無污染、無噪音、壽命長和免維護
最新!哈工大黃志偉教授團隊《自然》發文
8月28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題為《人T細胞受體-共受體復合物組裝的結構基礎》(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該研究首次解析了
哈工大黃志偉團隊在《自然》發表論文
2016年4月2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團隊在《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目為《CRISPR-Cpf1結合crRNA的復合物晶體結構》的研究論文。 該項研究通過結構生物學和生化研究手段揭示了CRISPR-Cpf1識別CRISPR RNA (crRNA)以及Cpf1剪切pre-crRNA成
哈工大“儀器科學”學科排名世界第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的2017年“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榜單中,中國黑龍江省高校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儀器科學”學科位列世界第一。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
哈工大在人造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韓曉軍教授團隊在人造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可分裂的人造真核細胞模型”(A Fissionable Artificial Eukaryote-like Cell Model)以“論文”(“Article”)的形式
劉儉任哈工大副校長、黨委常委
日前,上級決定,劉儉同志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劉儉,男,漢族,2024年7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2024年8月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常委。
又一院士隕落,哈工大發布訃告
12月2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氣動力學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仲奇,于2022年12月2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0歲。王仲奇1932年6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唐縣,1956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渦輪機專業,畢業后
哈工大采購181套實驗室儀器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招標采購辦公室受用戶的委托,擬就海洋學院實驗室建設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歡迎具有此項供貨能力、資信良好的供應商前來投標。 一、項目名稱:海洋學院實驗室建設 二、招標方式:公開招標 三、招標編號:hitwh2012-001 四、招標范圍: 具體設備名
哈工大在高性能纖維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超高韌性纖維制備和機械力調控纖維極化發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的研究成果以題為《多尺度變形機制導致同時具有螺旋和仿貝殼結構的纖維的高韌性和圓偏振發光》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影響因子11.47),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哈工大
哈工大在人造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韓曉軍教授團隊在人造細胞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自組裝‘可呼吸’葉綠體基粒”(Self-Assembled “Breathing” Grana-Like Cisternae Stacks)發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實驗室中心為創新打造高水平技術支撐
哈工大鄭州研究院HIT ZRI哈工大鄭州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8月,是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為充分發揮研究院的創新引領作用,同時響應國家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工作要求,研究院高度重視實驗儀器共享平臺的建設工作。高效可靠,打造高水平實驗儀器共享平臺依
航天科工與哈工大共創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9日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共建5個技術實驗室。哈工大校長王樹國表示,此次合作不是一次簡單的校企合作,它開創了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 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建“快速響應飛行器技術聯合實驗室”“制導與控制技術聯合實驗室”“材料
哈工大利用薯渣獲高品質蛋白飼料
哈爾濱工業大學最近推出一種馬鈴薯薯渣液態發酵生產單細胞蛋白的新工藝方法,該工藝通過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獲得粗蛋白含量超過42%的高品質蛋白質飼料,同時把70%以上的SO42-轉化為含硫氨基酸,SO32-離子的去除率達到100%。 馬鈴薯淀粉企業在生產淀粉的同時也產生大量薯渣和污水,并有可能任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