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利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開展環境監察執法
記者9日從環保部獲悉,中國持續開展督查,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利用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開展環境監察執法,服務大氣污染防治督查。 自2013年11月以來,環保部持續組織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截至2014年2月,全國環保系統共出動25.8萬人次,檢查工業企業 24665家、施工場地33128個、餐飲服務企業65231家;共查處環境違法工業企業1888家,環保不達標的施工場地2185個,未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的餐飲服務企業14122家,已完成取締關閉小作坊1848家。 據介紹,環保部組織環境衛星應用中心利用衛星圖片確定重點地區,采取無人機航拍方式對大氣污染企業實時拍照取證和錄像取證,獲取的圖片地面分辨率最高達0.04米。無人機用于監督執法可以比常規的監管執法手段更為獨立,不受各方面的干擾,直接取得第一手的真實情況;不受空間與地形條件的制約,企業的大氣污染物偷排偷放和脫硫設施停運的現象一覽無余。 ......閱讀全文
環境監測大時代 發改委發文發展環境動態監測與智慧環保
日前,發改委同有關部門制定了《“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加強資源環境動態監測、大力發展智慧環保、完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和在線交易體系三大任務。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確保“互聯網+”
先河環保:受益環境監測開先河
2012年06月12日 股市大漲的帶動下,A股也迎來了久違的中陽線,創業板指數漲幅更是一馬當先,上漲2.88%;兩市漲停的18只個股當中,有10只都是創業板個股,還有5只是同屬中小盤的中小板股票。雖然午后市場量能有所放大,但從漲幅前列均為中小盤個股的現實來看,場外大資金似乎仍沒有大舉進場的跡象。
湖北環境監測步入“數字環保”時代
推進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和現代化建設,建立環境監測管理全國一盤棋、監測隊伍上下一條龍和監測網絡天地一體化的環境監測格局,近日,環境保護部監測司與湖北省環保廳在武漢聯合舉辦了湖北省環境監測行政管理軟件應用培訓班。培訓由環境保護部監測司主辦,湖北省環境保護廳承辦。全省市、縣(區)負責環境監測行
先河環保:搶占環境監測技術高地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全系列產品都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監測儀器生產企業,先河環保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具有前瞻性的市場判斷能力,實現了環境監測領域多個第一,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已超過30%。”3月16日,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付國印躊躇滿志地告訴記者,“先河PM2.5監測儀器率先通過了
環保部舉行環境應急監測演練 提高應急監測水平
16日上午9時許,一輛裝有化學品的罐車在公路運輸過程中意外翻車,造成罐車內化學品泄漏,泄漏的化學品進入緊鄰公路邊的一條河流,對河流水質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這條河的下游是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接到報警后,一場針對環境化學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工作就此展開。這是一場由環境保護部舉辦的全國環境應急監測演
環境監測怎么適應新環保法?
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環境保護法》,將環境監測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環境監測工作來說,既是好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我國環境保護發展到今天,已經經歷了近40年,環境保護的起家是靠環境監測,然而近半個世紀過去,環境保護的各項管理制度中,環境監測制度是實施得較差的一項重要制度
涉縣環保局全方位強化環境監測
為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全面完成監測任務,涉縣環保局采取多種措施,抓好監測過程中的各個關鍵環節,不斷提升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使監測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是提高監測隊伍素質。強化業務學習與培訓,提高監測隊伍業務素質,組織學習環境監測理論知識,參加上級業務培訓、業務技術大比武等多種形式,以老
環保行業專用氣體智能環境監測儀
智慧環境監測解決方案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依然采用人工采樣和實驗室分析為主的大氣監測手段,這種方式不能及時、準確地監測到污染物的實時排放情況,使得環境管理人員很難在短時間內摸清所有污染區的實際情況,對各種突發性污染源及污染現場,也不能做到及時準確的監測和處理。國家環保部門也在行業內積極推進遠程監控系統,
先河環保:全國質量環境監測龍頭再起航
先河環保在空氣、煙氣自動監測市場上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全行業第一,其他國內廠商和外資廠商市場份額分別為40%和30%。 總股本3.44億股 總市值:96億元 市盈率(動):348.50 流通股2.69萬股 收盤價:27.88元 先河環保在空氣、煙氣自動監測市場上優勢明
環保部發布《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路線》
關于印發《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路線》的通知 總站物字[2011]2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監測中心站: 為進一步明確噪聲監測發展方向、不斷提高我國噪聲監測水平,總站組織相關監測站開展了我國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路線研究,并征求了多方意見,在此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