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納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據了解,我國是一個聚氯乙烯(PVC)生產和消耗大國,2013年生產1529.5萬噸,其中75%是由煤經電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劑作用下經過氫氯化反應過程生產而來。這一過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稱“水銀”)排放,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聯合國2013年1月通過了旨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和減少汞排放的國際公約,規定2020年禁止生產和進出口含汞類產品,這給世界上,特別是印度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基于汞催化劑的聚氯乙烯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近年來,世界上很多國家競相進行重點攻關,試圖開發非汞催化劑,實現聚氯乙烯的無汞化生產。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潘秀蓮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組,在對納米碳催化材料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精確控制碳化硅材料的處理過程,在其界面制造納米碳結構,并采用氨化等方法實現了氮原子在碳結構中原位摻雜。在碳化硅表面形成的這種氮摻......閱讀全文
無汞催化重整制氯乙烯中試成功
國際環境組織與國家部委高度關注的電石法聚氯乙烯(PVC)無汞化研究獲得新進展。德州實華化工公司上周末宣布,其與中科院上海高研院等單位聯合開發的無汞催化重整制取氯乙烯新技術2000~5000噸級中試裝置已經成功運行,氯乙烯產率可達95%以上,且各項實驗數據均非常理想。 據德州實華項目組代表楊
我國聚氯乙烯無汞化生產研究取得突破
日前,在科技部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潘秀蓮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組在納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無汞催化劑的研制,并最終實現聚氯乙烯無汞化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聚氯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但其基于汞催化劑的生產方式卻給環境帶來嚴重污
酸性OER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研究
氫能具有清潔可再生等優勢,是最有潛力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電解水制氫是在新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完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以及實現電網和氣網互通的重要手段。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是高效的電解水裝置,具有服役電流大以及制取氣體純凈等優點,但是酸性OER催化劑的設計是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
氯乙烯的監測方法
1.現場應急監測方法⑴氣體檢測管法;便攜式氣相色譜法;直接進水樣氣相色譜法。⑵氣體速測管(美國梅思安公司產品、北京勞保所產品、德國德爾格公司產品)。2.實驗室監測方法
什么是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英文簡稱PVC,是氯乙烯單體(VCM)在過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發劑或在光、熱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統稱之為氯乙烯樹脂。 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較小,玻璃化溫度77~90℃,170℃
研究實現光催化助催化劑調控內建電場成像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朱劍博士、范峰滔研究員和李燦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研發的空間分辨表面光電壓譜和開爾文探針成像系統研究助催化劑在太陽能燃料轉化過程中的作用,發現納米尺度助催化劑可以有效調控光催化材料內建電場的方向和大小,在界面處形成高達2.5kV/cm的內建電場,局部的光電壓值可達到80倍的增強。
聚氯乙烯有哪些危害?
聚氯乙烯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塑料,它是由聚氯乙烯樹脂、增塑劑和防老劑組成的樹脂,本身并無毒性。但所添加的增塑劑、防老劑等主要輔料有毒性,日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增塑劑,主要使用對苯二甲酸二丁酯、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等,這些化學品都有毒性,聚氯乙烯的防老劑硬脂酸鉛也是有毒的。含鉛鹽防老劑的聚氯乙烯(PVC)
大連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征研究組李燦、劉龑團隊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完成了高反應活性和對映選擇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鄰位亞甲基醌(o-QMs)中間體的動態動力學拆分和4+2環加成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大連化物所手性催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催化與原位表征研究組李燦、劉龑團隊在手性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完成了高反應活性和對映選擇性底物控制的基于鄰位亞甲基醌(o-QMs)中間體的動態動力學拆分和4+2環加成反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催化醇高效氧化研究獲進展
醇無溶劑催化氧化是合成精細化學品的綠色途徑。其中,鈀基催化劑因其優異的催化活性而得到廣泛研究和應用。日前,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研究員覃勇團隊,利用原子層沉積技術實現了在氧化鈰上構筑穩定且氧化鈀和零價鈀+氧化鈀比例穩定可調的鈀團簇催化劑,有望進一步改變反應路徑,提升鈀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