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湘院士:學生要敢比老師厲害
袁亞湘院士 “有沒有夢想,敢不敢去做別人沒做過的研究,這是我招收學生時的要件。”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袁亞湘這樣說。 “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東西,培養和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時不能急功近利。”袁亞湘說,比如陳景潤破解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么用呢?可能馬上用不上,但現在知道了,它在破譯密碼時特別有用。 “但一個國家能因為數學家的成果不能立即產生效益,就不重視數學人才了嗎?要知道數學在自然科學里的地位,就像哲學之于社會科學,是所有研究方法的基礎,沒有數學就沒有其他方法。例如電腦里的資料要壓縮,壓縮軟件就是數學家發明的。”袁亞湘這樣說。 實現中國夢,人才是關鍵。“對高層次創新人才,我們絕對不是只引進幾個精英,而是要引進一支‘紅軍’。”袁亞湘認為,“國家在吸引高層次創新人才時,應該主要看其是不是在所在專業上有突出貢獻,而不僅僅是只看有沒有歐美大學的教授頭銜。” 袁亞湘說,像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因在無窮多對孿生素數研究上取得......閱讀全文
朱靜院士:時代呼喚創新 創新呼喚人才
響應習總書記號召:“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仿古詩以舒懷: 大風起兮云飛揚, 銳志創新當自強。 厚德載物育英才, 安得猛士守四方。 朱靜 院士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
兩院院士建言創新人才培養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國教育和人才問題的深深憂慮。 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很多白發皓首的院士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他們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提攜后進,更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議
韋鈺院士:創新人才少 根子可能在早教
韋鈺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創新型杰出人才?我們是否知道,恰恰是我們的兒童早期教育領域出了問題!”7月1日,在清華大學舉行的“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直言,時下幼兒早教領域存在諸多誤區,過分強調認知能力的學習,早早地把孩子束縛在了“同
趙鵬大院士:發揮學部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表率作用
新時代的地球科學呼喚創新型人才,地球科學進入了“系統、綜合、定量、立體、智能、綠色、新型、惠民”的新時代,發展地球科學的第一要務是大力培養創新型優秀人才。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定能在評價、選拔、使用、愛護和提高創新型人才方面做出表率,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趙鵬大 院士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
魯白:新藥源自創新 創新源于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國葛蘭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蘭素史克科學創新日”活動,設立生命科學杰出成就獎、神經科學卓越獎和明日之星三大獎項,獎勵在中國和新加坡做出原創性研究的科學家。5月28日,公司將在上海舉行隆重頒獎禮,獲獎者將分別獲得10萬元、5萬元和5000元獎金及精致獎章。 中國葛
院士教授:科學人才首先是全面人才
???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從2010年開始,北京市十一學校將舉辦國內首個高中“科學實驗班”。首屆科學實驗班學生人數不超過30人,在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畢業出口、課時安排、招生方式等多個方面都進行獨具特色的設計與探索。十一所學校這一改革
院士建言完善人才評價機制
“現行人才評價機制不科學,不利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難以產出重大科學原創。我國人才評價機制亟待完善。”在1月14日舉行的“完善人才評價機制”研討會上,與會院士專家針對目前人才評價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展開研討,共同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 本次研討會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旨在進一步推進人才評價工作
在創新創業中凝聚人才
日前,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主辦的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會上,該中心主任李普指出,新形勢對科技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養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 李普表示,人才中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主要
創新人才成長的張弛之道
青蒿素的化學結構王澍的代表作之一“錢江時代”王澍屠呦呦 2012年2月名不見經傳的王澍獲得國際建筑頂級大獎,引起廣泛關注。聯想起2011年9月獲得國際醫學頂級大獎的屠呦呦,他們均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大學生,在獲獎前都默默無聞。在舉國呼喚創新人才的時候,兩人獲獎不僅提振了中國本土創新信
化工創新強業急需“人才工程”
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說,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人力人才資源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化學化工界代表委員們從科研人才、工程人才、技能人才的培養以及化工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建議。 在科研人才培養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