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8月13日上海書展開幕,作為重點活動之一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講座)之“華夏振興與海洋”13日下午在科學會堂舉行,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向現場聽眾講解了海洋意識在我國的發展、海洋資源開發、領海爭議等內容。 甲午年的“八.一三”來講海洋,不能不從歷史回顧說起。汪品先認為,當代海洋經濟的文化背景是西方的海洋文明。我國長期以來海洋意識不足,有其歷史根源。起源于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以農耕經濟為基礎,不同于起源地中海的歐洲文明;而我國近六百年的“海禁”,又加大了兩者的差異。這種差異滲透在各個文化領域,也在深層次上影響著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 當前,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正在發生變化。隔了平均水深3700米的海水,人類對深海地形的了解還不如月球背面。最近30多年來,科學研究才發現海底原來是“漏”的,不但有形成金屬礦的“熱液”和有可燃冰逸出的“冷泉”,還有著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鏈......閱讀全文
深海“礦工”毛競航: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百泰園區“深海重載作業裝備研發中心”,記者見到26歲的毛競航時,他正和團隊伙伴們一起探討如何將一臺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進行優化。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師,他目前主要負責深海錳結核采礦車的控制工作。 崖州灣科技城點滴變化的見證者 20
深海“礦工”毛競航: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
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百泰園區“深海重載作業裝備研發中心”,記者見到26歲的毛競航時,他正和團隊伙伴們一起探討如何將一臺深海重載作業采礦車進行優化。作為上海交通大學三亞崖州灣深海科技研究院的一名老師,他目前主要負責深海錳結核采礦車的控制工作。 崖州灣科技城點滴變化的見證者 2019年8月
吳立新: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
巴西深海油氣儲量潛力巨大-成就巴西強國夢
據巴西媒體報道,巴西深海油氣儲量潛力巨大,這些石油有可能令巴西躋身全球重要的石油大國行列,并對國際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2012年8月,巴西石油公司宣布,在巴西桑托斯淵又發現新的深海石油儲藏,巴西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成為全球十大石油資源國和石油生產國之一。據巴西石油公司的消息,該公司和葡萄牙
“深海石油”的春天什么時候來?
深海石油開采有三高:高成本、高技術、高風險,而有關深海石油開發能否可持續發展最大的爭議應該就是其成本問題。尤其在當前油價低迷的大背景下,有相當程度的人認為,石油時代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再度興旺可能遙遙無期,深海石油開采也開始走下坡路。但筆者認為,石油產業仍然堅挺,油價終會回歸到合理區間,隨著技術進
李乃勝:深海探測與工程裝備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中國海洋大學為“海洋強國”戰略提供科教支撐
10月25日,在中國海洋大學建校90周年大會上,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介紹,學校實施“特色立校、科學發展、樹人立新、謀海濟國”強校戰略,推進“人才強校”“國際化”和“文化引領”三大戰略,堅持“強化發展特色,協調發展綜合,以特色帶動綜合,以綜合強化特色”的學科發展思路,推動了學校事業的跨越發展。
實現“海洋強國”目標-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使出“洪荒之力”
地球上大約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發展海洋科技、開發海洋資源已成為當下的必然選擇,而這些自然離不開人才和技術的支撐。22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采訪團來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近距離參觀了這個世界上第七大海洋研究機構。 國內首個海洋科技實驗室 實現“
今世界海洋日-專家成發展藍色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藍色經濟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海洋經濟,其實質是海洋經濟在綠色增長理念下的可持續發展。發展藍色經濟,依靠科技尤為重要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這也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后迎來的第一個海洋日。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與人類的生存息
以先進國產觀測儀表鑄就海洋強國夢
浩瀚的星空和壯闊的大海一直以來都是人類不斷追尋的目標,當第一個人抬起頭,仰望星空,遙望大海時,探索自然奧秘的種子已在人類心中埋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海洋、宇宙已有了全新的認識,但人類探索海洋、宇宙奧秘的步伐卻永遠不會停止。 我國作為海洋大國,開發海洋資源,對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意義重大
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汪品先:華夏振興,首先要建設海洋強國 8月13日上海書展開幕,作為重點活動之一的上海科協大講壇(暑期院士系列科普講座)之“華夏振興與海洋”13日下午在科學會堂舉行,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汪品先向現場聽眾講解了海洋意識在我國的發展、海洋資源開發、領海爭議等內容。 甲午年的“八.一三”來講海洋,不
天津大學聯合團隊研發新材料有望解決深海供電難題
記者12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楊全紅、凌國維、張辰聯合團隊成功研發全新能源轉化材料,這種新材料能夠“捕捉”深海中稀薄的氧分子并轉化成為電能,實現長周期運行,成為一種節能、穩定的“海水電池”。此項研究成果已被最新一期國際能源領域權威期刊《先進能源材料》選為封面文章。 深海被譽為“地球最寧靜而神秘
海洋先導專項:鑄科技利器-探深海大洋
8月29日,“科學”號圓滿完成對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的考察任務返航。“這是人類首次對這座海山進行科學考察。”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徐奎棟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采集到許多未知新物種,像高度超出1米的海綿和珊瑚……” 該航次執行的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
研究發現南極深海洋流正走向崩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14.shtm
日本深海采礦讓海洋動物逃離家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35.shtm 2020年,日本首次成功從深海山脈頂部提取鈷結殼,以提煉鈷——?一種用于電動汽車電池的礦物。這導致直接開采區不僅變得不適合海洋動物居住,而且采礦還會產生沉積物并向周圍水域擴散。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7日11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C星。該星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技術水平,對我國研究海氣相互作用、提高防災減災能力、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將開啟我國自然資源衛
未來新能源“藏”在深海地下
??? 作為第23屆發展中國家院士大會活動之一,昨日在天津大學舉行了“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座談會,來自中國科學院的5位院士與本市高校青年科學家一起暢談了當下與能源相關的熱點問題。會上院士指出,社會上流傳的“我國石油還能開采40年”的說法不科學,根據我國石油及天然氣的存儲量,可開采到22世紀。同
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支撐保障
11月30日,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馮志禮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調研,并召開座談會。 在聽取了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整體業務發展情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情況的匯報后,馮志禮對信息中心近年來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是一個基礎性、公益性、關鍵性的
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任穎芝?供圖聘書頒發現場。任穎芝?供圖線下參會人員合影。任穎芝?供圖9月27日,自然資源部海底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廣州南沙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家彪院士,副主任徐義剛院士、成秋明院士、李陽院士和孫友宏院士參加會議。
探索二號返航!成功觀測到活動冷泉氣體滲漏狀態
昨天(9月25日),搭載“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的“探索二號”完成海試任務,返回三亞。據了解,該航次圍繞南海、深淵、極區海域的深海發展方向展開,不僅對國產化裝備進行了功能測試,還對“海馬”冷泉區6個點位進行科學考察。 科研人員成功觀測到了活動冷泉氣體滲漏狀態,驗證了深海沉積物保溫保壓
工信部、海洋局共建哈工大船海學科-加強海洋強國
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海洋局近日簽署共建協議,以進一步支持哈工大在海洋科學和船舶工程學科領域的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為我國海洋強國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根據協議:工業和信息化部繼續給予哈工大政策支持,進一步探索和構建跨省辦校區發展建設的有效模式,支持哈工大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
海洋低氧區擴增-深海生物生存面臨挑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們對海洋低氧區的擴張和收縮研究發現,氣候的波動會顯著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可居住性。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洛杉磯分校大氣和海洋科學助理教授柯蒂斯·多伊奇(Curtis Deutsch)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計算機模擬首次證明,由好氧細菌制造的海洋低氧區的深度會因
中海油王宜林:海洋石油工業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作為海洋資源開發的排頭兵和維護國
楊德森: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像自己研究了四十多年的水下聲吶一般,10月16日,坐在人民大會堂里,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代表屏氣凝神、仔細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一個個有關科教發展、人才強國的戰略部署擲地有聲,全都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科技、人才強國戰略進行一
專家研討深海能源策略-吁在南海建“深水大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海油)總技術顧問周守為21日在北京介紹說,在深海開發領域,中國的目標是要建成“深水大慶”;2020年前,中國有望在南海深水區建成年產4000—5000萬噸油當量能力,相當于大慶油田的產油能力。 當天下午,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以“走向深
可燃冰掀全球海底資源爭奪戰
與浩瀚的星空相比,深邃的海洋似乎是人類更易觸及的資源寶藏。未來的全球資源競爭,將會在占地球表面積71%、總水量97%的這片藍色海洋上蔓延開來。 蛟龍號:吸納民資進入海工領域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這標志著中國具備了載
海洋所成功研制小型深海模擬試驗壓力裝置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裝備研發與系統集成研究組成功研制小型深海模擬試驗壓力裝置。 該裝置為圓筒狀,內部空間直徑160mm,高度約800mm,常規測試壓力可達30MPa(水深3000m),極限壓力50MPa(水深5000m),殼體由全不銹鋼材料制成。經過滿負荷試驗,裝置各項指標均達到
深海采礦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該如何治理?
上周,由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能達成協議,導致國際水域海底采礦環境法規(以下簡稱環境法規)最終。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針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需金屬的采礦作業,可能會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人員也擔心,這會對多樣而神秘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據《科學》報道,深海保護聯盟的政策顧問Matt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68.shtm5月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在鰲山灣畔揭牌。該碼頭是我國深海探測“國之重器”——大洋鉆探船的母港之一。大洋鉆探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
藍色的海,核電人的“清潔能源強國”之夢!
?? 2005年夏天,我南下深圳,到大亞灣核電基地工作。還記得抵達深圳的那天,我從羅湖火車站出來,足足等了5輛的士,才有司機肯去。上了車,的士司機告訴我:“那里在深圳的最東邊,太偏了,搭你過去,回來就是空車,60多公里,全是盤山路,很不好走,白白地浪費油錢!”當得知我是去那里工作,司機一臉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