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污染天氣下的應急,都是對相關政府部門治污能力的檢驗。這次環保部的督察,暴露的不僅是應急中的問題,更是整體治污中存在的不足。 近日,一場來勢洶洶的霧霾讓華北大部分地區再度遭遇“心肺之患”。環保部迅速派出6個督察組,奔赴京津冀8個城市,對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進行專項督察。 對這樣的專項督察,首先應予充分肯定。在重污染天氣之下,除了被動的“等風來”,當然還應有更多作為,尤其是對相關政府部門來說。而環保部的這次督察,以具體的數據和案例說明,一些地方政府在污染面前,并未充分盡到職責,存在應急機制形式大于內容、應急預案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等諸多問題。 如果在嚴重霧霾之下,地方政府的應急都不能全心盡力,怎么讓人相信日常的治污工作得到足夠重視?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說,反腐當前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治污其實也是如此,徹底消除霧霾的治本會是一場持久戰,但要令人相信未來藍天可期,就必須從具體的治標工作抓起。嚴重霧霾天氣下的應急......閱讀全文
環境保護部2月24日組織召開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這是繼1月22日召開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會議。 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表示,舉辦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有關重污染應急批示要求和在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一項科技
河北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歷時9個月,在充分調研、征求行業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全面了解鋼鐵、焦化、玻璃、水泥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特征,結合《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要求,日前編制完成了《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操作方案編制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為國內首部針對鋼鐵
11月5日,28個督查組對照任務清單的469家企業(單位)的526個具體任務點位進行了現場核實,發現其中85家企業(單位)的102個點位存在環境問題。存在問題的點位中,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的33個,工業企業未落實無組織整治要求的29個,施工工地揚塵管理方面的12個,非工業污染問題的10個,未安
再陷“十面霾伏”治霾效果成疑 2014年秋天的第一場“霾伏戰”挨著黃金周的尾巴打響了。直到10月11日,持續多日的“重度污染”才在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結束。然而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10月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不禁要問:今年霧霾天為何來得這么早?這些年治理霧
“PM2.5年均濃度今年下降5%左右”,這項治污目標今年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引起市人大代表的極大關注。2013年,本市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89.5微克,如果實現下降5%的目標,今年PM2.5年均濃度將維持在每立方米85微克左右。針對市人大代表關注的如何實現下降5%的目標的問題,市環保
30日,環保部官網發布通報,批評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方面存在突出問題,要求西安市政府采取措施徹底整改。 據介紹,12月8-22日,陜西省關中地區先后兩次發生重度霧霾天氣過程。環保部組織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對關中城市群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從督查情況看,陜西省西安
12月2日~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重污染天氣,環境保護部提前發出預警通知,60個城市統一啟動預警。這次為何能實現統一預警,又取得了哪些效果?本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首席科學家柴發合。 極端不利氣象條件 是此次區域性重污染的重要誘因 問:12月2日~4日,京
今年初,中國陷入了罕見的“十面霾伏”天氣,整個華北地區陷入霧霾天。北京一月份有25個霧霾天,重度污染天超過15天,空氣中一度查出危險有機化合物,混合了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以及沙塵氣溶膠。在北京生活,空氣成了一項重大的挑戰。 網上甚至熱議,“中國空氣污染,將縮短北方居民平均壽
10月31日,28個督查組對照任務清單的1577個具體任務點位進行了現場核實,發現其中209個點位存在環境問題。存在問題的點位中,施工工地揚塵管理的49個,工業企業未落實無組織整治要求的42個,非工業污染問題35個,燃煤小鍋爐淘汰改造、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的各16個,涉氣“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未
日前,環境保護部已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省(市)人民政府發函,通報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信息,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啟動相應級別預警,切實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同時,環境保護部對各大氣強化督查、巡查組發出了應對重污染天氣督查巡查2018第1號令。依據各地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
環境保護部近日連續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和巡查情況,1月10~13日,28個督查組共檢查了1811家企業(單位),發現其中的75家企業(單位)存在涉氣環境問題;1月12日~13日,28個督查組和102個巡查組共對“2+26”城市檢查了2125個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響應具體點位,發
12月24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對重新修訂印發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了解讀。預案對秋冬季應急減排管控措施做出了較大調整,建立健全了應急減排差異化管理體系和正面清單制度,激發了企業治污減排的內生動力。 預警分級去掉藍色調整為三個等級 根據近年來我省重污
9月2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司長,向大家介紹我國自然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新聞發布會由劉友賓主持。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的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自然生態保護司崔書紅
記者近日獲悉,天津市委、市政府緊密圍繞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創新治污機制、提速治理進度、分解落實責任、嚴格執法執紀,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前兩年完成“大氣十條”所要求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 201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美麗天津·一號工程”的首要任務和京津冀協同發
天津市委、市政府緊密圍繞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創新治污機制、提速治理進度、分解落實責任、嚴格執法執紀,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提前兩年完成“大氣十條”所要求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 201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美麗天津·一號工程”的首要任務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重大戰略
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十九)發揮市場機制調節作用。本著“誰污染、誰負責,多排放、多負擔,節能減排得收益、獲補償”的原則,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 分行業、分地區對水、電等資源類產品制定企業消耗定額。建立企業“領跑者”制度,對能效、排污強度達到更高標準
當節日喜慶的硝煙散盡,全國多地卻仍籠罩在陰沉的霧霾之中。 重重霧霾加重了人們的疑慮——從“灑水抑塵”到“停工停課”,從“霧霾罰單”到“免職開除”,各地治理霧霾的措施多樣、語態堅決,為何效果并不明顯?政策在落實中又遭遇了哪些尷尬與問題?突破“十面霾伏”的癥結何在? “尷尬”的應急措施
上周,北京一周之內四次發布霾預警。 面對污染,很多城市祭出了汽車限行的法寶。不久前,北京市公布《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當重污染達到紅色預警級別時,將啟動單雙號限行等強制措施。與此同時,天津、河北也出臺了相應的汽車限行政策。 限行真管用嗎?今年國慶期間,京津冀地區多個城市
12月24日,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報請河北省政府對《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了修訂,并由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按照“科學治理、精準治理、差別管控”思路,堅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原則,省生態環境廳
河北新聞網12月24日訊(記者賈楠)今天,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報請河北省政府對《河北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進行了修訂,并由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按照“科學治理、精準治理、差別管控”思路,堅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近日就近期公眾關心的大氣重污染來源成因與應對效果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總體專家組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
“全城”應急是指,應對重污染天政府、市民都有責任,同時意味著,多個部門要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并且五環內和五環外絕對不能執行兩個標準。 近日,《北京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正式通過。根據預案,當橙色預警發布時,北京將實施“停產、停工、停放、停燒”等“四停”措施,“停產”即部分工業企業停產,部分企
七、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二十六)建立完善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納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領導;繼續發揮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作用
2015年11月23日21時左右,甘肅隴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廠尾礦庫溢流井破裂,尾砂泄漏,導致溢流井周圍大量尾礦漿經太石河進入西漢水,形成了自甘肅省西和縣境內太石河至四川省廣元市白龍江入嘉陵江前、長度為344公里的污染帶,跨甘、陜、川3省。環境保護部迅速反應,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副部長翟青親
2015年入冬以來,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全國出現了幾次重污染天氣。研判表明,在環境保護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應急措施對減緩空氣污染加重趨勢有明顯效果。 雖然相比公眾的期望還有差距,但一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可吸入
北京是一座快速發展的特大型城市,在經濟騰飛的同時,也承載著巨大的環境壓力。特別是復合型大氣污染特征顯著,在秋冬季,空氣重污染時有發生,嚴重影響首都國際形象和市民幸福指數,人民群眾改善空氣質量的呼聲尤為強烈。圖片來源于網絡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將藍天作為市民幸福生
10月22日,北京市正式發布新修訂后的《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將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由輕到重的4個級別,分別用藍、黃、橙、紅4色預警。按照預案,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啟動時,將實施面向全社會的“停產、停工、停放、停燒、停車、停課和沖洗道路”等“六停一沖”強制性污染減排措施 10
昨天,華北地區又遭遇霧霾天,能見度不足1000米,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大霧藍色預警,北京氣象臺發布霾和大霧的黃色預警。 在車公莊大街一棟灰色樓頂,十幾臺暴露在外的空氣采樣設備,將室外的空氣樣本輸往樓下的自動分析儀器中;在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一串串數字相繼躍上屏幕,市民登錄網站或
昨天,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進一步部署今冬明春空氣重污染應急工作,提高預警應對能力。記者了解到,在本月啟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期間,部分單位應急措施落實不到位。 目前北京已進入秋冬轉換、重污染易發季節,加之供暖季燃煤等污染排放增加,大氣治污形勢嚴峻。11月13日上午8時,本市啟動了空氣重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