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霧霾襲擊華北,北京空氣質量重污染預警和霾預警從10月9日起雙雙升級為“橙色等級”,河北也啟動中南部區域橙色應急響應。遭遇“霾伏”的還有天津、河南、陜西等省市的多個城市和地區。 10月11日傍晚,大風抵達北京。人們急切期盼的這場大風,終于吹散霧霾,還北京了蔚藍的天空,清凈的空氣。 然而,不幸的是,10月18日下午起,京津冀再次遭遇霧霾天。10月19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在其微博上發布的信息顯示,當日10時北京城六區的PM2.5濃度為347微克/立方米,空氣污染較重。 隨著霧霾肆虐,各種“防霾神器”也紛紛“現身”,攪熱了市場,也攪亂了消費者。商場里、藥店里,不管什么口罩,都說能防霾;家電賣場、網購平臺,只要出售空氣凈化器,就少不了“防霾”“除塵”“對付PM2.5”的標簽。但這些“防霾神器”究竟神在何處,厲害在哪里,卻大多是“自說自唱”,缺乏依據。這讓很多消費者在遭遇霧霾之后,又在防霾產品市場再次遭遇消費“霧......閱讀全文
出門戴口罩,進門開空氣凈化器,成為許多市民對付霧霾天“內外兼修”的利器。不過,不少市民仍有困惑:空氣凈化器到底有沒有用? 對此,上海有關專家團隊通過實驗證實,空氣凈化器確實有一定效果,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也相應地改善了室內人群的健康指標。 專家表示,盡管目前市場上主流空氣凈化器產品大多
隨著防霾產品一路走紅,防霾產品的“特效”究竟有多神奇?如何理性地看待防霾產品?本周多家媒體對此予以關注。讓市委書記、市長當最臟河流“河長”的新聞引起熱議。一把手當“河長”是否值得肯定?媒體也進行了分析解讀 關注一: 防霾產品效果幾何? 今冬以來,我國近百個城市受霧霾侵襲,“十面霾伏”
A級 對應嚴重污染 在PM2.5濃度 ≤500μg/m3時使用 B級 對應嚴重及以下污染 在PM2.5濃度≤350μg/m3時使用 遇到空氣污染,出門戴口罩防護已是不少市民的選擇,但市面上有防護功能的口罩品種繁多,到底什么樣的口罩防護效果最有效呢?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同防護口罩產
防止不良商家借霧霾發“昧心財”,既要盡快出臺行業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大監管力度,消除市場亂象;也要鼓勵、引導創業創新者緊跟消費新需求,為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 12月14日,一股冷空氣吹走了持續多日的霧霾,華北天空再現晴朗,人們終于可以放心地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了。霧霾散去,防霾用品市場卻依
近日,我國部分地區多次被霧霾天氣侵襲,霧霾對于健康的影響,也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在霧霾天氣下,怎樣盡量減小霧霾對身體的傷害?如何選擇合適的口罩和空氣凈化器來保護自己?請看以下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 問:霧霾對健康有哪些危害? 答:霧霾所包含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在急性危害方面,主要表現為
PM2.5幾乎無處不在,特別是對在霧霾天氣還必須出門的人來說,實在是無法忍耐。近日,一種小型的可隨身攜帶的空氣凈化器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商家聲稱,這款負離子空氣凈化器無論何時何地均可釋放出高達150萬的負離子量,這些負離子能夠有效分解和祛除空氣中各種細菌、塵螨、香煙的塵霧、灰塵、病菌、細小
入春以來,空氣質量連續超標,各種以“防PM2.5”為概念的產品市場持續走高。然而,這些產品真有“防霾”功效嗎?記者從工商部門獲悉,經專業檢測表明,很少有產品能達到符合其宣傳的凈化效果,提醒消費者不要盲目輕信商家的“防霾”宣傳。 市場:“防霾”產品銷量猛增 24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家電
剛剛過去的2015年,霧霾一度讓人們心有余悸,因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春節霾”也成為熱議話題。請關注——對付霧霾,“人工武器”有效嗎? 根據環境保護部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除夕夜—2月7日19時至2月8日6時,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監測結果中,271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其中47個城市空氣質
海口市民戴口罩出行(12月11日攝,拼版照片)。近日,海口市遭遇霧霾天氣。據市環保局監測,12月10日、11日海口空氣質量指數達中度污染,部分監測點甚至達到重度污染。 今年冬季,各地持續出現霧霾,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高于以往,隨之各種傍“霾”產品也迅速走紅。 記者搜索淘寶網發現,
中新網11月19日電 綜合報道,隨著我國霧霾天氣的常態化,空氣凈化器、PM2.5防護口罩等“抗霾神器”銷售火爆,而由于空氣凈化器價格較為昂貴,又不便隨身攜帶,PM2.5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對抗霧霾天的主要“武器”。 近日,有專家對媒體表示,市面上出售的‘PM2.5口罩’大部分噱
隨著我國霧霾天氣的常態化,空氣凈化器、PM2.5防護口罩等“抗霾神器”銷售火爆,而由于空氣凈化器價格較為昂貴,又不便隨身攜帶,PM2.5防護口罩便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對抗霧霾天的主要“武器”。 近日,有專家對媒體表示,市面上出售的‘PM2.5口罩’大部分噱頭大過實效。而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
“戴上口罩,無法吻你。撕掉口罩,不能呼吸。”霧霾天促進空氣凈化器行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口罩的高需求。不過,也因為缺乏相應的行業標準,民用口罩市場呈現各種亂象:價格懸殊、質量不合格、貼牌仿冒…… 3月19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上海市質監局)執法總隊對某網店倉庫執法檢查后發現其口罩產
PM2.5,這個幾年前還不為公眾熟悉的專業術語,如今已成為市民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自從家里有了小寶寶,筆者也開始特別關注空氣質量,如空氣凈化器、防PM2.5口罩等用品,也自然列入購物清單。不過,正如此前媒體所報道的,市場上打著PM2.5旗號的商品忽如一夜春風來,讓人挑花了眼。這方標榜自己的產品
起訴要求石家莊市環保局依法履行治理大氣污染職責并賠償其損失10000元到省市兩級法院起訴未受理,又訴至石市裕華區法院,是否立案將于近日揭曉。 2月20日9時,石家莊空氣質量指數337,嚴重污染,健康建議:老年人、病人應留在室內,停止體力消耗,一般人群避免戶外活動。 對于很多石家莊居民
有關空氣污染的話題最近又被炒得沸沸揚揚。北京空氣PM2.5濃度直逼300μg/m3,人們在經過一番無奈的議論后,更多的是從自身角度關注呼吸健康,市場上防護PM2.5產品由此炙手可熱。 隨著各地開始對PM2.5開展監測并公布濃度數據,許多商家看準其間的商機,紛紛進入防護P
悄然之間,國民消費升級的步伐加速,人們日常消費越來越注重品質、安全、細節。相比之下,國產消費品升級的進程有些滯后,一些消費者加入“海淘族”。 標準是質量的基準線。有人說,消費品生產升級緩慢都是標準惹的禍,因為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相比水平偏低。中國消費品標準真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嗎?咱們的差距在
近年來,城市居民對于空氣質量關注度越來越高,每一波霧霾來襲時,都會引發一輪與空氣質量相關產品的熱銷。除了口罩、空氣凈化器等防霾產品外,小型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等用于檢測空氣污染程度的儀器也頗受消費者的歡迎。 家用空氣質量檢測儀不靠譜?制定行業標準是關鍵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對市面上“霾表”開展
專家:“霾被子”厚度可達350米相當于紫峰大廈的高度;三樓以下最“臟”,三樓以上呈均勻分布 盡管這幾天天氣晴朗,但隨時會“卷土重來”的灰霾污染還是讓人心有余悸。市民張先生這段時間忙著買房子,他打來本報熱線咨詢,是否樓層越高,PM2.5的污染就越少呢? 其實并非如此,
PM2.5,正和天氣一樣,成為大家每天的關注話題之一。 關于PM2.5的很多問題,我們都想知道答案。 PM2.5有哪些常識和誤區?百科全問首期聚話題給大家權威解答。答案來自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日前聯合發布了公眾防護PM2.5科普宣傳冊。 ●什么樣的口罩防PM2
“拉開窗簾看不見海,卻能看見比海更藍的天!”山東省淄博市一位叫楊忠凱的市民說。淄博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李寶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一年冬天,我買了100個防霾口罩送身邊親朋好友,一個月后,仍然有人給我打電話要口罩。而2017年,我竟然一次都沒有戴過口罩。朋友圈里也從曬霧霾,變成了曬藍天、
在湖北武漢光谷,一家民營公司的新技術,可將燃煤的PM2.5濃度控制在30毫克/立方米排放值以下,同時比現有除塵技術降低運營成本一半以上,但是在市場中卻難尋合作伙伴。治霾技術如何對接市場需求,開始引發越來越多的思考 。 “你認為霧霾怎么治?”4月的一天,天空藍環保科技、天虹儀表、天和技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