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胰島素分泌新機制有望促進開發糖尿病新療法
胰島素是目前已知的人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谷氨酸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這一發現有望促進開發糖尿病新療法。 進食后,隨著血糖值上升,小腸會分泌腸促胰島素到達胰腺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神戶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細胞報告》期刊網絡版上撰文說,他們發現實驗鼠在進食后,其胰腺細胞在血糖值升高的同時會產生谷氨酸,谷氨酸會被胰腺細胞內儲存胰島素的分泌顆粒吸收,從而促進分泌胰島素。 研究人員表示,一些糖尿病治療藥物利用腸促胰島素的作用,但對部分患者無效。上述新發現有可能促進開發利用谷氨酸治療糖尿病的新藥。 ......閱讀全文
JCI:靶向鈣離子通道 促進胰島素分泌
近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JCI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在心肌細胞和胰腺β細胞等細胞內質網上存在一種鈣離子釋放通道(RyR2),該通道功能缺失導致鈣離子外流會導致線粒體紊亂和胰島素分泌下降,最終導致代謝平衡失調。 有研究發現,在心肌細胞中,RyR2依賴性的
Cell reports: 反饋性抑制CREB信號促進胰島素抵抗
近日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cell reports發表了他們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通過研究發現CREB信號通路能夠通過誘導轉錄因子MafA表達促進胰島素分泌,在慢性高血糖癥過程中,因PKIB表達上調,抑制了β細胞的CREB活性,進而影響了MafA表達,導致β細胞功能損傷。 研究人員指出,
Diabetes:新研究發現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新靶點
TGR5(Takeda-G-protein-receptor-5)是位于細胞表面的膽汁酸受體,介導膽汁酸發揮生理作用。之前有研究表明TGR5在胰腺組織中表達,因此在β細胞中直接激活TGR5會對β細胞功能產生什么影響是德國蒂賓根大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一個問題。 他們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
內源性胰島素過高可能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 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病人內源性胰島素過高,同樣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內科博士張曄和該科主任曾春雨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多的研究,發現了新的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機制,為臨床防止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歐
Endocrinology:德國科學家發現促進胰島素分泌的新靶點
RabGTP酶激活蛋白TBC1D1已經被證明是骨骼肌葡萄糖和脂質代謝的關鍵調控因子,但是到目前為止該分子在胰島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最近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ndocrinology上。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想要在這項研究中揭示TBC1D1在胰島細
日本發現胰島素分泌新機制 有望促進開發糖尿病新療法
胰島素是目前已知的人體內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發現谷氨酸可促進胰島素分泌,這一發現有望促進開發糖尿病新療法。 進食后,隨著血糖值上升,小腸會分泌腸促胰島素到達胰腺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神戶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細胞報告》期刊網絡版上撰文說,他們發現實
瘦素和胰島素作用于POMC神經元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Tony Tiganis在國際頂尖期刊cell發表了他們關于瘦素和胰島素作用于POMC神經元促進白色脂肪棕色化的相關研究成果。文章首次證明瘦素和胰島素能夠協同作用于POMC神經元驅動白色脂肪棕色化以維持機體能量平衡。 研究人員指出,瘦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重要的
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癥,以維持血糖的穩定。胰島素抵抗易導致代謝綜合征和2型糖尿病。50年代Yallow等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技術測定血漿胰島素濃度,發現血漿胰島素水平較低的病人胰島素敏感性較高,而血漿胰島素較高的人對胰
以色列口服胰島素夢想:不用注射的胰島素
大型制藥企業在胰島素新制劑研究開發方面投入巨大預算。大部分項目都以失敗告終,理想的給藥途徑還是口服制劑,就像維生素或阿司匹林那樣每天服用。 現在,還很不起眼的一家以色列生物技術企業,正在默默地進行一系列早期階段試驗,它將成為世界首個開發胰島素口服藥丸的公司,實現不僅是數百萬糖尿病
可替代胰島素注射的智能胰島素貼片
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明了一種智能胰島素貼片,可以監測血糖水平,當血糖水平升高時可以自動按需釋放胰島素。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表明,給糖尿病病人帶來痛苦的胰島素注射有望成為歷史。 這種不大于1便士硬幣的方形薄貼片內面密布超過100個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