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之后,大腦GPS系統再獲突破
我們不會忘記自己的車長什么樣,但常常想不起把它停在哪兒了。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顯微手術,在大鼠身上復制了這個司空見慣的現象。這項研究有助于人們進一步理解中風和阿爾茨海默癥對大腦造成的破壞。 網格細胞和定位細胞組成了大腦的GPS系統,John O’ 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因為發現這些細胞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此基礎上,深入解析了大腦GPS系統的工作機制,文章發表在近期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為了了解網格細胞缺失對大腦定位系統的有何影響,研究人員對大鼠進行顯微手術,切除了網格細胞所在的大腦區域。經過手術的大鼠在需要大腦繪制內部地圖的任務中表現很差,比如它們無法記住水迷宮里休息平臺的位置。(延伸閱讀:諾貝爾獎得主的巔峰之路) “大鼠無法形成空間記憶,這一點并不令人驚訝,”文章的資深作者Robert Clark教授說。“基于該大腦區域的......閱讀全文
網格細胞的研究意義
網格細胞獨特的放電特征,以及它與位置細胞之間存在的特殊聯系,都為空間記憶的神經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關注網格細胞與位置細胞的交互作用、內嗅皮層與海馬體在記憶儲存中的重要性,明確網格細胞的自身特性、網格圖的形成機制,以及網格圖在內嗅皮層上所具有的地形特征,對于完善空間記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網格細胞的發展歷程
動物跟人類一般靠三種類型的細胞來認路,分別是:方向細胞、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但人類一直尚未確定大腦中存有網格細胞。[1] 2005 年Hafting 等人通過變換實驗箱的幾何外形和內徑,記錄大鼠在不同實驗箱覓食過程中內嗅皮層的神經元放電活動,發現了具有強烈空間放電特性的網格細胞在有關嗅皮層參與
網格細胞的主要特征
網格細胞的放電野與空間位置有著準確的對應關系,一個網格細胞只對應于一個放電野,放電野遍及實際空間環境的整個范圍,即大鼠在到達空間環境的任一網格節點處,都有相對應的網格細胞發生最大放電。 網格細胞的放電野相互聚集,形成一個個的節點將整個的空間環境劃分成一種規則的網格結構圖,簡稱網格圖。網格節點之
免疫細胞如何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研究組和朱冰研究組在《先進科學》雜志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研究抗病毒記憶B細胞(MemB)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時,發現其同時具有適應性免疫記憶和天然免疫記憶的特征。隨著近年對表觀遺傳在細胞命運決定及代際穩定遺傳中作用的研究,人們逐漸開始探索表觀遺傳在天然免疫記憶形成中的
記憶細胞的概念
記憶細胞是體液免疫中由B細胞分化而來的一種免疫細胞。體液免疫中,吞噬細胞對侵入機體的抗原進行攝取和處理,呈遞給T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再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記憶細胞對抗原具有特異性的識別能力,當抗原二次感染機體時,記憶細胞可直接增殖、分化產生漿細胞,并產生抗體,與抗
免疫細胞如何記憶?研究揭示抗病毒記憶B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研究組和朱冰研究組在《先進科學》雜志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研究抗病毒記憶B細胞(MemB)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時,發現其同時具有適應性免疫記憶和天然免疫記憶的特征。隨著近年對表觀遺傳在細胞命運決定及代際穩定遺傳中作用的研究,人們逐漸開始探索表觀遺傳在天然免疫記憶形成中的
諾獎得主發表Nature綜述:網格細胞
2014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r三位科學家,他們的獲獎理由是他們的研究都和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有關,揭示了大腦中的“GPS”定位和導航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近期May-Britt Moser和Edvard Mose
免疫記憶的記憶T細胞的相關介紹
大量研究表明,現在很清楚記憶CD4+T細胞和記憶CD8+T細胞可以在缺乏抗原的情況下持續生存。這也表明記憶T細胞不是靜態的;他們通過通過自我增生來補充其數量,并且這種增值更新不需要抗原或MHC的刺激。近來工作的焦點集中在細胞漿移動在建立和維護T細胞記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上。I1-15和I1-7在
《細胞》:分子馬達鑄造記憶
科學家找到了將經歷與認知聯系起來的分子機制 大腦如何形成一次記憶?通常,我們的經歷和相互作用會以某種方式在大腦中留下烙印,然而神經細胞究竟是如何改變它們的連接從而形成記憶,卻一直是個未解之謎。如今,科學家表示,他們找到了將經歷與認知聯系起來的分子機制,而這一切似乎全部要歸功于一臺微小的分子發動機。
關于記憶細胞的簡介
記憶細胞分化為漿細胞的過程比原來的途徑更迅速,更劇烈,但有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在細胞免疫中,大部分T細胞增殖、分化產生T淋巴母細胞,然后分化為效應T細胞,小部分增殖、分化為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可以激活其它T細胞(抑制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來破壞含抗原的細胞,也可以直接釋放分泌產物(腫瘤壞死因子
如何形成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形成主要是在初次免疫應答過程中發生的,以下是其形成的幾個關鍵步驟: 抗原刺激:當機體首次遭遇某種病原體時,其抗原被B細胞受體(BCR)識別并結合。這啟動了B細胞的激活和分化過程。 T細胞輔助:在大多數情況下,B細胞的完全激活和分化需要T細胞的輔助。抗原特異性T細胞通過其T細胞受體
感知記憶與細胞集群
大家好,我是來自神經可塑性組的閆行健,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感知記憶與細胞集群。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能讓大家對細胞集群與感知記憶的關系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聲音、氣味、景色、口味、觸感這些環境中的感覺信息,會通過我們的耳朵、鼻子、眼睛、嘴、皮膚等感受器輸入大腦,以電脈沖的形式存在,并且在大腦的神經元
什么是記憶T細胞?
記憶T細胞(TM)是人體免疫細胞。人體免疫的第三道防線中分為兩部分,一是體液免疫、二是細胞免疫。T細胞分裂和分化后,會分別形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而記憶T細胞則會在下一次抗原入侵時再次將記憶中的殺毒方法再次調動出來,再次破壞靶細胞即受病菌或病毒感染的細胞,釋放出靶細胞中的抗原。
記憶T細胞的分類
在所有的記憶T細胞中,至少有三種可以由不同的CCR7趨化因子受體和CD62L蛋白表達加以區別。中央記憶TCM細胞表達CCR7和CD62L蛋白,并分泌白細胞介素-2,但不產生干擾素伽瑪和白細胞介素-4。效應記憶TEM細胞不表達CCR7和CD62L蛋白而產生細胞因子,比如干擾素伽瑪和白細胞介素-4。除了
網格細胞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意義
主要特征 網格細胞的放電野與空間位置有著準確的對應關系,一個網格細胞只對應于一個放電野,放電野遍及實際空間環境的整個范圍,即大鼠在到達空間環境的任一網格節點處,都有相對應的網格細胞發生最大放電。 網格細胞的放電野相互聚集,形成一個個的節點將整個的空間環境劃分成一種規則的網格結構圖,簡稱網格圖
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分別通過什么途徑維持存活?
記憶B細胞和記憶T細胞分別通過以下途徑維持存活: 記憶B細胞的存活途徑: a. 微環境支持:記憶B細胞在淋巴結等免疫器官中與抗原提呈細胞、基質細胞等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利于其存活的微環境。 b. 抗凋亡信號:記憶B細胞可能通過表達抗凋亡蛋白(如Bcl-2家族成員)來抵抗凋亡,從而維持存活。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認路細胞-系網格細胞網絡
我們都有迷路的經驗。幸運的是,動物大腦中幫助認路的特殊細胞如今首次在人類身上得以發現。這個發現或許可讓認路有困難的人得到更好治療。 我們知道,動物使用3種類型的細胞來認路。動物面臨一個特定方向時,方向細胞會得到激發。動物處于一個特定地點時,它的位置細胞會激發。而隨著它四處活動,網格細胞會定
免疫記憶的記憶B細胞的相關內容
人們對在沒有抗體的情況下老鼠體內記憶B細胞的壽命存在爭議。Gray和Skarvall的獨家報告表明,受到輻射的動物體內B細胞會發生變化,因而在缺乏抗原的情況下記憶B細胞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3天左右)。不過,在上述實驗之后不久,Rajewsky及其合作者在未被閹割的動物身上做了實驗,結果表明記憶B
疫苗開發新策略!記憶輔助T細胞讓記憶B細胞持續存在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細胞需要其他記憶細胞的幫助才能有效地保護身體免受慢性感染病毒的侵害。這是疫苗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發現。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NAS期刊上。 像HIV或丙肝病毒(HCV)這樣的病毒可以摧毀免疫系統。迄今為止,針對這些慢性感染開發疫苗的一種方法是
網格蛋白保證細胞正常分裂的作用介紹
2012年9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生物工程與治療科學系教授弗朗西斯·布羅茨基和她的研究小組發現,如果沒有網格蛋白,細胞分裂會變得極不規律,而這正是癌癥等人類疾病的一個特征之一。 研究人員通過RNA干擾技術,向原有基因中注入一小段基因片段,以阻止網格蛋白的生成,刪除了細胞中的網格蛋白。結果發
研究揭示免疫細胞如何記憶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侯百東研究組和朱冰研究組在《先進科學》雜志合作發表研究論文,在研究抗病毒記憶B細胞(MemB)中的表觀遺傳信息時,發現其同時具有適應性免疫記憶和天然免疫記憶的特征。隨著近年對表觀遺傳在細胞命運決定及代際穩定遺傳中作用的研究,人們逐漸開始探索表觀遺傳在天然免疫記憶形成中的
免疫細胞里藏著“過敏記憶”
“全身甚至臉上隨時隨地出現大片的紅腫、瘙癢,感覺自己生活得已經非常仔細了,每天打掃衛生,衣物勤洗勤換,不知道為什么還會過敏,而且越來越嚴重。”每到春天,家住馬鞍山市的張女士就苦不堪言。“出門前都要看看花粉預報決定戴什么口罩”“家里光除螨儀就4個,還裝了新風系統”“每次出差,口服抗過敏藥和鼻噴霧劑成了
免疫記憶由哪些細胞形成?
免疫記憶是由淋巴細胞形成的,主要包括B細胞和T細胞。 B細胞是一類能夠產生抗體的免疫細胞,它們在初次感染病原體時會被激活并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大量的抗體來對抗病原體。在抗體與病原體結合后,一部分B細胞會進入休眠狀態,等待下一次感染時再次被激活。這些休眠狀態的B細胞被稱為記憶B細胞,它們能夠快速地
擦除細胞記憶可更好重編程干細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32.shtm
擦除細胞記憶可更好重編程干細胞
在16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多家機構的聯合團隊解決了再生醫學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重新編程人類細胞以更好模仿胚胎干細胞的新方法,或對生物醫學和疾病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在2000年代中期的一項革命性進展中,人們發現身體的非生殖性成體細胞(稱為體細胞
如何重編程記憶T細胞用于細胞治療
最近,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表觀遺傳學藥物和細胞因子的組合方法,將從患者體內收獲的T細胞在實驗室中擴增,從而將它們重新編程為更強的T細胞類型,這種類型的細胞用于治療患者,有助于患者的生存時間延長。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ancer Immunology Res
影響記憶和情緒的干細胞
大腦是如何調節記憶和情緒的?最近,由于兩種不同類型干細胞的發現,科學家們對此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五月二十七日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延伸閱讀:Nature:大腦恐懼記憶從何而來?。 在這項研究中個,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海馬體中發現了兩種干細胞,
可控制可怕記憶的腦細胞
德魯和他的團隊發現,抑制恐懼記憶的腦細胞存在于海馬體中。這令人驚訝,因為恐懼與大腦的另一部分稱為杏仁核有關。如果您曾經突然和意外地想起過去的創傷,您可能想知道這些舊的恐懼會不會一直困擾著您。現在,神經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了一組控制可怕記憶的腦細胞,并且他們認為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治療焦慮,恐懼癥和創
記憶T細胞產生之謎初步揭曉
當一種特定的病原菌首次攻擊身體時,免疫系統中的T細胞協助抵抗它的感染。在清除這種感染后,一些抵抗這種病原菌的T細胞會轉化為“記憶”T細胞并記住這種病原菌,且準備好保護身體免受未來的再次感染。 之前的研究已發現記憶T細胞是身體保持長期免疫力的關鍵,但這些細胞的數量和質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從
記憶T細胞的基本信息
記憶T細胞是一個T淋巴細胞子類,該種細胞曾經遇到過某種特定抗原且產生過反應。這些細胞可識別外來入侵物,比如細菌、病毒、癌細胞等。記憶T細胞的形成通常是因為曾受特定抗原的感染、經歷癌癥或接種疫苗。當同一個抗原再次進入人體時,記憶T細胞可以更快地產生比首次接觸此抗原更強烈的免疫反應。這一行為被用于T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