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國家長江珍稀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在江蘇省海安縣隆重舉行,科技部創新體系建設辦公室主任徐建國,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李彥亮,省科技廳副廳長段雄,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沈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南通市及海安縣有關領導出席活動。會議選舉產生了國家長江珍稀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首屆理事長、常務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以及專家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委員。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選聯盟首屆理事長單位,中洋集團總裁錢曉明當選聯盟首屆理事長。 國家長江珍稀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在江蘇省長江特色魚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基礎上,由中洋集團牽頭聯合長江流域江蘇、上海、湖南、江西、四川、云南、西藏等11個省市自治區5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同組建。聯盟將圍繞我國長江珍稀魚類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需求,以長江珍稀魚類品種為單元,重點開展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修訂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以下簡稱指南),并印發。指南在儀器儀表類中對色譜類分析儀器的關鍵制造技術、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DCS/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等做出了技術內容指南,如
只有站在創新源頭的制高點上,我們才能實現原始創新能力質的躍升,滿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需求,引領世界科技發展的方向,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應有的科技貢獻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
“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建設一百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發改委三十一日表示,全面推進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的時機已經成熟。 “自主創新”目前已被中央提至戰略高度,而推進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正是中國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的關鍵一役。 按照計劃,中國將在下一代網絡、新一代無線移動通信、重大新藥創制等領域,建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什么是改革的重點?顯然是體制。習近平同志強調:“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我國科技要實現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迫切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深化
“憑借此舉,將有望形成世界最先進的500MW級關鍵裝備、工藝包和工程示范,實現燃煤電廠和低熱值煤電廠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成套技術的突破,山西燃煤發電超低排放和煤電裝備產業將領航世界先進水平。” 這是“基于流態重構的超臨界300—350MW低熱值煤循環流化床鍋爐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實施將引發的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現“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宏偉目標,為新時期我國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任務和著力點,賦予科技界新的歷史使命。 一、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實現全面建成
近日,一則喜訊從京城傳到蘇州工業園區,蘇州納米技術國家大學科技園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正式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 這是全國第一個以產業方向為主題的大學科技園,改變了以往大學科技園的認定模式,明確了產業方向,是我國首個以專業化為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 模式的變化預示了什么? 變
近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重視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鼓勵不同形態的產學研創新組織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開展技術合作、協同技術攻關、共建研發中心、共建技術聯盟、共建產業基地等五種主要產學研合作模式。下一步將采取五大措施,推進產學研合作,深化協同創新。 一是推進制定一批產業
10月31日,“G60科創走廊分析技術產業集群建設成果展示暨上海分析技術產業研究院宣介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分析技術行業的企業代表和行業專家齊聚一堂,見證G60科創走廊分析技術產業集群的建設成果,共商我國分析技術產業未來發展大計。會議現場上海市松江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許雁 活動
第五篇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構建支撐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的服務網絡,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增強實體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第十五章 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發展水平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和促進創新創業為導向,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業的專業化、網絡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水
9月8日上午,江蘇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在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調研。調研中,省產研院負責同志介紹了籌建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大學的初步計劃。這應為產業技術研究院大學這一概念在國內的首次提出。 據介紹,該大學將圍繞省市產業重大需求,依托產研院的人才資源、平臺載體、機制優勢、創新能力,采取校內校
據悉,2015年10月28-30日,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發展論壇暨納米技術成果展(納博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行業領袖。組委會負責人、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張希軍介紹,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納米技術作為引領戰略性新興產
9月14日――世界清潔日,是聯合國舉辦的全球性清潔活動,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30個國家、4000萬人參加這個活動。今年世界清潔日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昨日,記者借世界清潔日之機,就今年的主題內容及當今社會面臨
作者:江必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原題目:中國制造的殘酷現實:國外一個小小的企業,就能讓中國萬億級產業癱瘓 導讀:這是一篇深度分析國內制造業的好文章,說透了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和一些關鍵性問題,涉及技術、人才、制度、政策等諸多領域,也點中了中國工業化的軟肋和痛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要解決這些問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科技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基地與條件保障能力建設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2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發展改革委、財務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
2014年,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增速較往年有所回落,發展模式逐步調整,結構不斷優化。展望2015年,全球新興產業仍蘊藏巨大發展潛力,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戰略性新興產業受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家政策的雙重影響,將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雖然面臨一系列新情況
科技部日前發布“08年度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申報指南”,全文如下: 國家火炬計劃立足服務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及其環境建設,服務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群體,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基地、產業化組織和科技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國家計劃引導、地方組織實施、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集聚和激活高新技術產業化人
分為產業化示范項目和產業化環境建設項目兩類 日前,科技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08年度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申報指南》,全文如下: 國家火炬計劃立足服務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及其環境建設,服務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群體,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基地、產業化組織和科技中介機構,充分發揮國家計劃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最近聽到的幾則消息,都與“產業瓶頸”有關。一則,近期,我國機器人產業在曾經制約發展的減速器領域取得突破。另一則,由于國內大多數企業面板還是依賴進口,我國電視機行業的發展速度慢了下來。一正一反,讓人喜憂參半。另外,國資委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央企在重點產業瓶頸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上加快攻關的問題,使得技
第十一章 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圍繞推動地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地方在區域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優化發展布局,創新體制機制,集成優勢創新資源,著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引領帶動區域創新水平整體躍升。一、支持北京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持北京發揮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
韓雪 以創新為紐帶的系統 產業生態系統的思想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強調產業鏈各環節共同生存、互相適應、共同進化,各主體良性發展,通過資源和產品的整合互惠,使系統整體發展良好,競爭力得到提升。產業生態系統的方法被用于分析不同產業,形成了很多可供借鑒的教訓和啟示。當前,科
中國要不要搞自己的儀器?如何做?是拿來主義,還是原始創新?還是工匠精神?近日,蘇州納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千人計劃”專家江必旺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萬億產業,任由日本小企業“宰割”!真相發人深省……》的文章。這是一篇深度分析國內制造業的好文章,說透了中國工業化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和一些關鍵性問題,涉
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需以制度創新為引領,助力重大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有效保障國家科技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完善資源優化配置長效機制,用好政府與市場“兩只手”,實現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的充分流動和統籌配置,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治理
8月1日,科技部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指引》的通知。文件明確,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重點由人工智能行業技術領軍企業牽頭建設,鼓勵聯合科研院所、高校參與建設并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原則上每個具體細分領域建設一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不同開放創新平臺所屬細分領域應有
基石藥業(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石藥業”或“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2616)宣布,“2019基石藥業研發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暨‘JITRI-基石藥業聯合創新中心’簽約揭牌儀式”今日在蘇州成功舉辦。論壇秉持“銳意創新,攜手共贏”的主題,旨在集結醫藥產業鏈各方力量,提升本土創新質量,響應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關注核心技術的創新,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創新。中國迫切需要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粵港澳大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日前安排730萬元資金,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建設,以提升全區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廣西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據介紹,為解決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分散等“瓶頸”問題,廣西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為突破口,在不打破現行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的吸納和
9月1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北京市科協共同主辦,中關村天合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承辦的“產業前沿技術大講堂”第三講—作物營養強化技術及產業應用持續發力,為作物營養強化技術的市場化前景進行專業的前瞻預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做了作物營養增強技術的專題報告。《中國農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