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社會追求的一種時尚。然而去年10月,在韓國大邱召開的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的報告中卻有這樣一段話:“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煤炭仍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這段話告訴我們,盡管新能源得到很大發展,但世界能源格局在未來30多年中,煤炭依然是主角之一。 世界未來30多年煤炭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當然更不例外。作為全球煤炭最大的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中國的煤炭生產和消費究竟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發布了重大咨詢項目研究成果——《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報告(下稱“煤炭報告”)。這個有30多位院士、405位專家參與調研的項目所凝練的一些觀點引人注目。 煤炭革命不是“革煤炭的命” “煤炭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煤炭在中國的主體能源地位在相當長時期內不會動搖。”這是煤炭報告特別強調的。作為工程院這......閱讀全文
向低碳、綠色、可持續轉型客觀上是一場國際競賽,我們需要以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積極面對和參與這場競賽,切實加強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抓住歷史機遇,爭占能源新科技的戰略制高點。在這場競賽中不落伍,并爭取走在前頭,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振興的必要條件。 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都需
曾經轟轟烈烈進入“頁巖氣運動”的非石油企業正在冷靜下來,重新審視其中的風險和利益。頁巖氣重新塑造了美國的能源格局,但中美地質環境巨大差異、企業運營方式的顯著差異讓該領域的關鍵技術難以簡單移植中國。 進入2014年,雖然中石化、中石油以及中海油三大油企加快了頁巖氣開采步伐。但那些非油氣企業則
得益于對頁巖氣的開采,美國有望在今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油氣生產國,這一重大變化將使美國的能源市場發展進入一個新紀元。 盡管因為債務上限談判未果奧巴馬政府遭遇到了無奈關門的短暫煎熬,但有關頁巖氣的利好消息或許可以給美國帶去些許慰藉。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得益于對頁巖氣的開采,美國有望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我國要把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同時,《行動計劃》還提出了多項開發新能源的要求,頁巖氣、煤層氣、深水油氣、煤制油、煤制氣都
十年前的夏天,全國人民都在報怨一件事:拉閘限電,特別是沿海地區、華東地區,連五星級賓館都需要限電,甚至連生產發電設備的企業也被列入了限電生產的名單,可見當時人們對電的渴望。 “十年后的今天,這頁歷史永遠翻過去了,但還沒等我們從這種成就感中清醒過來,國民對藍天白云、清新空氣的渴望和期盼又成了新
11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財富CEO高峰論壇上,中外能源行業的專家就能源世界新格局進行了探討。此次探討中,各方專家逐步形成一致觀點:中國頁巖氣開發應當推進,更應當保持謹慎態度。 據介紹,受美國頁巖氣革命成功的影響,一場頁巖氣開發熱潮正在全球范圍內涌動,從歐洲到南美、亞洲,從發達國家到新興市
“發展中國家有15億人還沒有用上電,25億多人靠直接燃燒植物秸稈取得能源,中國的綠色能源路線讓發展中國家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非洲科學院院長、世界科學院首任執行主任穆罕默德·哈桑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上如是說。 今天,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十余位國內外頂級科學家,
能源永遠是“燙手山芋”,這個比喻也許一點都不為過。從2000年以來,世界能源格局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折騰”。2012年情況更加復雜,受歐債危機影響,世界經濟萎靡不振,能源需求下降,價格暴跌,全球多數國家的能源安全發生了劇烈變化。 中國也不例外。2012年全國經濟運行速度放緩,致使電力、煤炭和石油
中新網重慶12月29日電 12月29日,中國石化正式宣布:頁巖氣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順利完成50億方/年產能建設目標。這標志著我國首個實現商業開發的大型頁巖氣田一期正式建成投產,將對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加快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具有
美國能源情報署的報告顯示,200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為122億立方米,2011年為2208億立方米,11年增長了17倍多。隨著北美能源市場被頁巖氣改寫,世界能源格局版圖也將因之改變。亞太和中東地區的傳統天然氣出口國家,原本打算將北美地區列為未來客戶,現在反而面臨其出口的競爭壓力 頁巖氣成能源
9月22日,經過了近一年的研究總結,NRDC發布了第一期研究成果,其中在《煤炭消費減量化和清潔利用的國際經驗》報告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作為案例,介紹其減少煤炭消費和清潔利用的經驗,希望通過梳理,為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提供借鑒和參考。 據NRDC政策研究分析師劉
6月4日中國正采取措施全面擴大進口,能源是其中重要領域。此間專家認為,擴大進口有助中國能源發展實現“多條腿走路”,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資料圖:采油廠。 中新社記者 許書晨 攝 近年來,中國能源進口需求持續增長,長期位居世界主要原油進口國行列。中國國家統計
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中方首次正式提出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并將于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
德勤有限公司8月11日發布《2014年石油與天然氣現狀盤點》報告指出,北美能源的蓬勃發展即將使美國從能源主要進口國變成能源出口國。這種轉變產生的漣漪效應目前正波及中東、俄羅斯和中國;這種趨勢也將帶來能源供應的新來源,加劇競爭,重塑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并締造國家間更緊密的相互依存關系。 德勤有限公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從能源安全、能源清潔利用、能源體制改革等多方面提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能源發展的路徑,并提出一系列約束性指標。 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十二五”能源規劃和“十三五”規劃聯結起來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前瞻“十三五”能源產業發展。這份《行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新華社記者 安蓓、雷敏)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再次討論并通過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同日還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8日發表《煤炭市場中期報告》稱,在新興市場巨大需求推動下,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取代石油,成為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 報告說,到2017年,煤炭消費量可達43.2億噸油當量,接近石油消費量的44億噸油當量。國際能源署
11月27日,能源憲章組織的“全球能源治理需求與能源憲章潛力”部長級會議在波蘭首都華沙召開。波蘭經濟部執行部長卡斯布拉扎克、歐盟能源委員厄廷格、中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等出席會議并作主旨發言。  
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8日發表《煤炭市場中期報告》稱,在新興市場巨大需求推動下,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可能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取代石油,成為全球能源的首要來源。 報告說,到2017年,煤炭消費量可達43.2億噸油當量,接近石油消費量的44億噸油當量。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瑪麗亞
中新網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目前,中國每年能源自產約33億噸標準煤當量,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源需求預計會翻倍,沒有靈丹妙藥解決方法,只能開源節流。”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25日在北京表示。 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主辦的新時代地質勘查與生態文明建
頁巖氣革命無疑是2012年乃至今后數十年全球經濟發展歷程中的最重要關鍵詞之一。北美率先掀起的頁巖氣革命,給世界能源利用和產業格局正在帶來深刻的影響――借助廉價的頁巖氣大量投放市場,美國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恢復制造業的雄心從理想走向實現。而向來以低成本優勢著稱的中國制造正面臨成本上升、利潤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24日)下午剛剛發布《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就"我國能源發展現狀、能源發展政策和目標、全面推進能源節約、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動化石能源清潔發展、提高能源
FT全球能源領袖峰會在倫敦舉行 18日至19日,英國《金融時報》(FT)全球能源領袖峰會在倫敦舉行。但這一齊聚歐美能源巨頭的行業年會,今年的會議主題卻讓人讀出一些無奈。因為當歐債危機遭遇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能源行業的樂觀情緒顯然缺少了生長土壤,特別是在常規能源領域。
業內期盼已久的能源“十二五”規劃面世、新能源局成立、四大能源通道成形……2013年,中國的能源領域亮點不斷。 又到年終歲末,本期《中國能源報》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間能源行業發生的重大新聞進行全面梳理,評出2013年中國能源行業十大新聞(以重要性排列),以期從能源經濟的角度解讀中國經濟變化趨勢,展
總部位于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11月12日發布201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為全球能源發展繪制了一幅新的圖景。報告認為,能源需求重心正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尤其是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國家。 頁巖油產量大幅增加,美國將成為最大產油國 報告說,受益于水力壓裂等新技術的應用,美國頁巖油產量繼
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為34億噸標煤,其中石油產量僅相當于2億多噸標煤,天然氣產量也僅相當于1億多噸標煤。可見,其他能源短時間內還很難替代煤炭。在目前環保壓力大,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是最佳選擇。很多人眼中,煤炭很難與清潔能源畫上等號。事實上,如果能實現全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非常規油氣資源與常規油氣資源的空間分布 資料來源:馬永生等,《中國石化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及勘探進展》,《中國工程科學》,2012年第6期 一場或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角力戰正在各國悄悄上演。 6年前,面對日益高漲的天然氣需求,業界普遍認為美國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已不可避免。形勢
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以下簡稱《年鑒》)7月7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轉型。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僅增長1%,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尤其是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