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發現儲存“時間記憶”的腦部細胞
神經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大腦中儲存“時間記憶”的神經元細胞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神經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大腦中儲存“時間記憶”的神經元細胞。 數十年來,神經學科的科學家在理論上推測人類的大腦中有一部分細胞可以在大腦中為我們日常發生的事件打上“時間標簽”,這樣我們可以及時回想起過去所發生事情的時間。但是,在科學界一直沒有找到可以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部分幫助我們記憶事件發生時間的腦細胞的存在。 近日,麻省理工大學的安-格雷布耶爾(Ann Graybiel)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在靈長類動物的大腦中有一類神經元細胞可以將時間信息精確的編譯儲存。安-格雷布耶爾說:“我們的大腦對所有事情都加上時間的標簽,這樣就使得我們回憶事情顯得非常簡單。我們回憶事情的時候首先通過過濾這些時間標簽,然后通過時間標簽將相關的事情從記憶中提取出來。”這種準確的時間記憶對于開車或彈鋼琴等日常活動以及對于我們回憶往事極為重要......閱讀全文
PNAS揭示:從T細胞到神經元的“一步式”過程
近日,PNAS期刊一篇題為“Trans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adult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into neurons”的文章揭示了這一發現——科學家們成功將血液中的免疫細胞直接轉化成有功能的神經元。 這一戲劇性的轉變并不需要細胞經歷多能
PNAS:新型熒光cAMP指示器有助于神經元活細胞成像
環磷酸腺苷(cAMP)是一種胞內信使分子,負責包括神經元在內的許多細胞的功能,促進軸突的生長,維持神經元間的通信。cAMP的分子途徑已得到充分研究,已知它在調節突觸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能夠精確監測其細胞內活動的指標還有待開發。現在,Naoto Saitoh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開發一種新型綠色熒光
PNAS:小鼠腸道中神經元的“生-死周期”
我們以往認為腸道的神經細胞自出生以來到死亡之前都不會發生改變。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打破了我們的這一認知。 在最近發表在《PNAS》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發現了消化道中密布的數百萬個神經元的生死循環的過程,他們稱這一發現對于我們理解消化系統的工作機制以及腸道紊亂與
中科大最新PNAS:單神經元質譜技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黃光明與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熊偉開展緊密合作,基于自行開發的單細胞電生理與質譜聯合檢測平臺,對小鼠大腦中單個神經元開展了多種化學成分的快速質譜檢測,并且可以做到同步采集電生理信號,在單細胞層次上成功完成了對神經元功能、代謝物組成及其代謝通路的研究。 相關研究成
PNAS:阿爾茨海默癥早期的神經元代謝
在阿爾茨海默癥中,糖、脂肪和鈣離子的代謝受到破壞,而這會導致神經元的死亡。內質網與線粒體的連接對于細胞能量代謝很重要,現在瑞典Karolinska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向人們展示了,這種連接在阿爾茨海默癥早期發生的改變,揭示了神經元代謝與阿爾茨海默癥發展的關聯。文章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
PNAS:細胞的自然之力
如果將特定類型的活細胞涂布在顯微鏡載玻片上,細胞會在玻片上緩緩移動,找到它們的鄰居,自組裝成為簡單原始的組織。斯坦福大學的新研究能解釋這一現象,并能幫助人們理解復雜生物體的機械力結構和行為。 化學工程師Alexander Dunn博士和斯坦福大學的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對活細胞內和細胞間
PNAS:靈長類動物初級視覺皮層有更高密度神經元
1980年,一個研究認為,在靈長類動物的大腦視覺皮層中,每平方毫米的區域的神經元數量比非靈長動物大腦視覺皮層要多2.5倍。然而這個研究一直都存在著爭議。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者們利用更現代、先進的方法重復了這個實驗。他們結果確認了之前的研究,并認為更高密度的神經元可以讓靈長類的視覺皮層可
PNAS:將干細胞導入“正途”
多能干細胞是大自然的雙刃劍。因為它們可以形成令人眼花繚亂的細胞類型和組織種類,它們是一種潛在寶貴的治療資源。然而,如果干細胞在機體內開始失去控制進行分化,相同的發育靈活性也可以導致稱作畸胎瘤(teratomas)的危險腫瘤。 為了防止這種結果,研究人員必須在將細胞移植到實驗動物或
PNAS:細胞癌變的完美再現
果蠅翅膀可能成為解開細胞癌變機制的關鍵鑰匙,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Marco Milán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完美再現了細胞轉變為癌細胞時的每個步驟。該文章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這一模型展示了基因組不穩定性和
PNAS:讓細胞隨光遷移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們能夠通過一束激光來控制細胞移動,文章于四月八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他們還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用光控制胰島素分泌和心律。 “我們成功用光作為控制細胞行為的開關,”N. Gautam教授說。“細胞的行為方式大多取決于它們感知環境信號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