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次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已揭曉。社會的尊崇目光,輿論的關注焦點,都集中于這群中國科技界領軍人物的身上。 “兩院院士”是祖國和人民的驕傲。作為各自科研領域的權威,他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歷史重托,承載著國家科技進步的創新重任,敬業奉獻,無愧于院士這項至高的學術殊榮,無愧于人們送上的鮮花和掌聲。然而,在帶領、培育、凝聚、激勵等科學研究應有的職責之外,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下不少人眼中的院士二字,還負荷著不少并不屬于科研領域的重載。 負擔之一,來自少數地方和部門。近些年來,每逢兩年一度院士增選之際,不難看到個別地方和單位為“院士工程”忙碌的身影。比如,為了把本地區本單位的科研精英送進“院士”的候選名單,組織申報材料,積極出面進行公關,在媒體搞有償宣傳,甚至以舉辦學術活動為名行拉票之實。據說,一些大學的預算中都列出一筆不菲的經費,專款專用于本校人員申評院士的活動。院士屬于個人榮譽,一些地方和單位為......閱讀全文
2010年科學基金資助面上項目45億余元 2011年中央財政投入科學基金達到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以上。這是本報記者從剛剛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獲悉的最新消息。 在3月23日召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六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垠)6月11日,科技部、教育部簽署了科教協同工作協議書(簡稱協議書),議定建立科技部、教育部協同工作機制。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科技部副部長李萌主持會議。協議書明確,科技部、教育部將加強政策措施協調,并定期舉行高校校長座談會,聽取對科技工作
即將過去的一年,政策為創新添能蓄勢。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小微企業再次收到減稅降負“紅包”;科技創新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為產業優化提供支撐作用,這包括新能源汽車“斷奶”后的路徑選擇、綠色技術體系的構建、節水行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等;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
日前,河北省多部門重磅出臺扶持高層次創新團隊配套實施細則等“政策組合包”,共包含16個含金量高、操作性強的政策文件,涉及加大科技創新財政投入、全面推進科研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賦予高校等創新主體更大自主權等多方面,直擊“雙創”中的堵點、痛點問題,積極回應了社會、科研人員的重大關切。 資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