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4-27日泰國曼谷市召開的第六屆亞洲氣溶膠年會上,中科院地球環境所曹軍驥研究員榮獲2009年度亞洲氣溶膠研究青年科學家獎(AYASA, Asian Young Aerosol Scientist Award)。在9名候選人中,曹軍驥研究員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該獎項,與日本的Ferry Iskandar博士分享了2009年度AYASA獎。AYASA獎是亞洲氣溶膠研究學會(AARA)于2003年設立的專門獎勵在亞洲地區從事氣溶膠研究年齡不超過40歲的杰出青年學者,在2005年和2007年共獎勵過3名青年學者。曹軍驥研究員是國內氣溶膠研究領域首位獲得該榮譽的學者。 亞洲氣溶膠研究學會主席Tsai C.J.教授和AYASA獎評獎委員會主席Devara P.C.S.教授為曹軍驥研究員頒獎 相關鏈接 曹軍驥簡介 亞洲氣溶膠研究學會主頁(英文)......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曹軍驥于9月7日在法國Tours舉行的第22屆歐洲氣溶膠會議上,榮獲國際氣溶膠學會Fellow獎(International Aerosol Fellow Award, IAFA)。 IAFA是1990年由國際氣溶膠學會發起,每兩年頒發一次,在全世界范圍內獎勵對
SARS、鼠疫、炭疽、甲型H1N1…… 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微生物,具有高傳染性、高致病性、不可控性。 對于這類危險微生物,無論是研究、監測,還是疫苗的研制,都離不開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即生物安全級別防護為三級和四級的實驗室,簡稱P3、P4實驗室)。 P3和P4實驗室,作為生
日前頒出的2014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共220項科技成果獲獎。從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云殺毒”,到地下水利用與污染防控、空氣質量遙感監測,一批獲獎成果聚焦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具有產業競爭力的“高精尖”領域,同時也為破解“城市病”困局提供了技術支撐。 “高精尖”成果助推北京經濟結構轉型 比同類芯片
棕色云團已成為溫室氣體后對人類的又一巨大威脅,或許更加切近 圖為2001年7月17日美國衛星拍攝到的東印度洋上空的棕色云團。那里的島嶼籠罩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森林火災所產生的濃霧之中。 一個尋常的冬日午后,位于北京市南郊的觀象臺,天色已經逐漸暗淡。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石廣玉及其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2015年1月9日,歷時三天的首屆光譜網絡研討會(eCS 2015)圓滿落下帷幕,本屆大會由中國光譜學會主辦,分析測試百科網及
2011年10月15日上午10時,2011年BCEIA金獎和CAIA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展覽館2號館隆重舉行。出席頒獎儀式的嘉賓有: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王順昌先生、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丁輝先生、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理事長吳波爾女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副秘書長李紅梅女士、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咨詢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