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源解析”工作正在開展 最終詳細的“源解析”結果將在年底前公布 4月初,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目前已經初步掌握了北上廣等城市污染清單,社會關注的“霧霾元兇”數據有望陸續公布。那么,廣州對PM2.5的“源解析”工作進展如何?近日,記者對承擔這項研究工作的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和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進行了探訪,發現該項目不僅要對500對左右的膜樣品進行手工檢測,還有一秒鐘能檢測20個PM2.5顆粒的在線儀器。最終詳細的“源解析”結果將在年底前公布,屆時廣州“霧霾元兇”將一目了然。 為何要進行源解析? 掌握霧霾賬單精細控制污染源 所謂的源解析就是要分析PM2.5的組分,弄清導致這些組分的排放源,進而有的放矢地指導污染治理工作。 廣州源解析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新明告訴記者:“廣州或者珠三角與北京或者河北的情況不同,北京的PM2.5濃度很高,有八九十微克;而廣州和珠三角的P......閱讀全文
現在我國大氣污染已從煤煙型進入復合型污染時期。大氣復合污染主要表現為大氣氧化性增強、細顆粒物濃度升高、大氣能見度顯著下降、環境惡化趨勢向區域蔓延。自2012年來,我國中東部,尤其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爆發的灰霾污染,就是典型的大氣復合污染。大氣復合污染已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