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上海等10省市啟動器官捐獻試點
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天津共同啟動全國10省市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在天津、遼寧、上海等10個省市,就人體器官捐獻的招募、獲取和分配等工作進行全面探索,為期1年。待人體器官捐獻的志愿者招募網絡在全國鋪開,有身后捐獻器官意愿的公民,可就近登記捐獻,并成為紅十字器官捐獻志愿者。紅會籌建捐獻志愿者庫 中國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最近忙于與衛生部合作,籌建一個國家人體器官捐獻體系,其中包括為有捐獻身體器官的愛心人士建立覆蓋全國的紅十字器官捐獻志愿者庫。 與器官捐獻志愿者庫對接的,將是全國160余家衛生部指定醫院的器官移植中心,以及每年150萬等待接受器官移植救命的重癥患者。 衛生部門統計顯示,每年150萬名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只有約1萬人找到了器官源,獲得移植。 中國紅十字會賑濟救護部部長王平介紹,今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與衛生部在天津共同啟動全國10省市的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率先以天津、遼寧、上......閱讀全文
器官捐獻將出新規:貧困器官捐獻者直系親屬將獲助
昨天,中國紅十字會召開會議介紹,今年2月,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將從現有的19省市擴展到全國所有省份。同時,針對貧困器官捐獻者的激勵救助辦法也將在年內出臺,屆時,捐獻者的喪務費、最后一次診療費等將由政府部門承擔,其家庭中的直系親屬還可獲得資金救助。 ■發布 激勵救助辦法年內出臺 去年
不吐不快:捐獻器官等于延續生命
器官移植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捐獻器官的觀念和法律制度。人生在世,總有一死。與其把寶貴的器官資源變成灰,不如通過捐贈讓別人獲得重生的希望 “能用的器官都捐。”這是作家史鐵生的生前遺言。去世9小時后,他的肝臟在另一個人的身體里蘇醒。常年的生病經歷,讓他比常人更能感悟到生命
我國首個器官捐獻登記系統啟動
在19日舉辦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啟動儀式暨2014器官捐獻國際合作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軍表示,國家首個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系統正式啟動,有意愿在身后捐獻器官的個人,可以登錄www.savelife.org.cn填寫個人信息,選擇愿意捐獻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類別后,即可正式成為器官
我國首個器官捐獻登記系統啟動
在19日舉辦的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啟動儀式暨2014器官捐獻國際合作論壇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軍表示,國家首個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系統正式啟動,有意愿在身后捐獻器官的個人,可以登錄www.savelife.org.cn填寫個人信息,選擇愿意捐獻的人體器官和組織類別后,即可正式成為器官
器官捐獻者眼中感光細胞“重生”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數十億個神經元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遞感覺信息。在眼睛中,被稱為光感受器的特殊神經元可感知光線。11日,美國猶他大學約翰·A·莫蘭眼科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描述了他們如何將視網膜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的模型,研究神經元是如何死亡的,并介紹
人體器官捐獻法律有望年內完成
由于死囚的減少和爭議的增加,中國決定把移植器官的來源放在公民逝世后的捐獻上,并承諾在未來5年內徹底改變以死囚捐獻作為主要來源的做法。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最近表示,一個全國層面的公民逝世后人體器官捐獻體系正在建立之中,目前試點工作已在全國16個省市展開。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通過
明年起中國器官移植將全面停止死囚器官捐獻
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人體器官獲取組織聯盟(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主席黃潔夫在當日召開的中國醫院協會O PO聯盟昆明研討會上正式宣布:從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獻將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
時評:別讓器官捐獻卡在“后顧之憂”上
重慶一個小生命僅僅存活了33個小時,腎臟卻挽救了一名女士;安徽7歲的“她”捐出器官,河北7歲的“他”重獲新生……一個個案例溫暖人心,但低器官捐獻率的現實卻表明,只有消除捐獻者諸多“后顧之憂”,才能挽救更多瀕危生命。 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數量僅約
天津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正式啟動
天津市人體器官捐獻委員會6月29日正式成立,將與天津市人體器官獲取組織和市人體器官捐獻專家組一起,對全市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統一管理,這也標志著天津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正式啟動。 記者從天津市紅十字會和天津市衛生局聯合召開的試點工作推動會上獲悉,今后全市的人體器官捐獻者信息都將匯總到設在市
衛計委:公民自愿捐器官有望取代死囚捐獻
“器官移植體系改革是中國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向中國百姓、向世界作出的一個承諾。”國家衛生計生委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技術應用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潔夫11月2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器官移植大會上宣讀了“杭州決議”。 這一決議旨在推動和完善器官捐獻和移植體系。決議要求,全體器官移植醫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