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林家翹,1916年7月7日生于北京。193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隨即留校擔任助教。1940年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1941年獲多倫多大學碩士學位,1944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從1947年起,歷任麻省理工學院副教授、數學教授、學院教授、榮譽退休教授。自1951年起成為美國國家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62年起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林家翹教授是國際公認的力學和應用數學權威。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他在流體力學的流動穩定性和湍流理論方面的工作帶動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他發展了平行流動穩定性理論,所得結果為實驗所證實。他和馮·卡門一起提出了各向同性湍流的湍譜理論,發展了馮·卡門的相似性理論,成為早期湍流統計理論的主要學派。從60年代起,他進入天體物理的研究領域,創立了星系螺旋結構的密度波理論,克服了困擾天文界數十年的“纏卷疑難”,并進而......閱讀全文
1月14日下午,清華大學科學館118會議室臨時搭建了林家翹教授的靈堂。在學生自發做成的照片墻邊,貼著學生寫下的心形字條,表達對大師的思念和承諾。 還沒有來得及將他在生物學上的研究結果公之于眾,著名應用數學大師林家翹就走了。 他學術生涯的起點和終點——清華大學,1月13日發出了訃告
這位跨界天才,一生橫跨多個領域,在流體力學、天體物理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用“Born to be proud”(天生驕傲)這句話來形容林家翹似乎相當合適。 這位離開我們已一年有余的科學界泰斗級人物,曾在拜訪自己的老朋友、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棣時說:“咱們又有幾年沒見啦,要緊的是不管搞哪一
“中國最快建成世界一流的學科將是數學。”著名數學家、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7月13日在京表示,因為數學不用做實驗,只要在閱讀前人文獻的基礎上向前走就行。 丘成桐在清華大學數學冠名講座啟動儀式上作出如上表示。他認為數學在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中發揮著基礎和戰略作用,加快數學學
“做科研、創期刊、辦教育,這是貫穿于錢先生一生的3個愿望。”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家春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7月30日,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早在20世紀50年代,錢偉長就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力學研究室,并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
周培源(1902—1993),江蘇宜興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我國理論物理和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被稱為世界當代流體力學四位巨人之一。他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曾任北大校長、中科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等職,曾出訪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待過許多重要外賓,
一個黑色的星期五。 錢偉長,為中國人熟知的科學家,“三錢”中的最后一位,7月30日在上海走完了98歲的一生。 這位愛國學者近一個世紀的歷程,猶如一條大江,時而浩蕩,時而曲折。像很多同輩的中國科學家一樣,錢偉長在民族危亡之際,選擇了科學救國的道路;國家的需要,永遠是